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一次新闻培训班上,当我提出新闻稿件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时,不少同志脱口而出:“那自然是写出来的!”我说:“这个回答顶多是说对了一部分。”新闻稿件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任何新闻稿件都是先采出来,然后才能写出来。但是,不少年轻记者和通讯员只看到新闻稿件是写出来的,却不理解它首先是采出来的。因此,对待一篇新闻在写作上下的功夫较大,而忽视或不重视采访。即使出去采访也像蜻蜒点水一样抓些一鳞半爪的材料,回到办公室闷头写上半天或一天。结果是,尽管在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也难出“精品”。穆青同志曾说过:“手里没有好的素材,文字再考究,也弄不出好东西。”笔者刚步入新闻工作岗位时,就有过这样的教训。那是40年前的一个秋天,在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  相似文献   

2.
记者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记者的身份和地位.不仅令多数人艳羡,而且受到社会各界普遍重视。记者走南闯北,见识多广,信息灵通,视野开阔、社交广泛,所以,人们大都愿意与记者接近和交往。亲友自然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有的经常找他们聊天,了解一些趣闻轶事:有的请求帮着买书、购物、招工、考学等。更多地是,出于关心为记者提供新闻信息,或自己、或受人之托,出面邀请记者到有关单位采访。为了如愿以偿,亲友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象“参观”、“视察”、“指导”、“见面”;或者是“认识几位朋友”、“吃顿便饭”;或者直言不讳:“写几个字登报”。有的拿着自己写好的新闻稿件,希望“修改修改”或“挂个名字”。更有甚者,提出诱人的“好处”。  相似文献   

3.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 “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吗?”“用脚底板写新闻.” “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杜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 “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适合当记者,如果想发财致富,请不要当记者,如果对苦难冷漠,就不配当记者.”  相似文献   

5.
姜鹏飞 《新闻前哨》2007,(12):49-50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6.
记者好当。进了新闻机构大门,每天一支烟、一杯茶,浑浑噩噩过日子,写不出好东西,也炮制不出坏东西,到了年龄就退休的记者有的是。改革开放,商品经济,有的年轻人成了“记者油子”。那儿有宴会往那儿跑,哪儿有礼品往哪儿钻。稿子嘛,不必动脑筋,人家早准备好了新闻稿(供参考),你只要照着抄就行了。这种记者谁不会当?  相似文献   

7.
《新闻三昧》开展“政治家办报”征文活动,就像“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热烈反响。企业报有些年轻记者、编辑不时发出感慨,议论最多的是,对此专题的命题感到“高不可攀”。他们说,自己不是政治家。这个“家”把人吓一跳。想想自己。政治水平不高;再看看自己的职称,无非是个什么“员”“助”“师”的,就是评上了“高级政工师”什么的,也称不上政治家。笔者觉得,相当一部分企业报人有如此想法说法,是一个问题,应给予解决,因为这不仅是因为命题高不可攀而不愿参加写征文稿的事,更主要  相似文献   

8.
有心与无奈     
郑若麟和王海曦应被视为有心的记者,一位是上海《文汇报》驻巴黎记者,一位是中新社记者。二位在国务院副总理、上海市长朱镕基四月率团访法时采访了这个团,写了一些报道。但最能显出他们是“有心人”的稿子,当推4月21日《文汇报》上发表的那篇“巴黎专电”,题目叫《巴黎采访朱镕基记者瞠目遇三难》。——能在采访时归纳出“三难”来,显然是动了脑筋的,郑、王二位堪称“有心”的记者无疑。有心,应当说是记者的一个基本功,就新闻五个W来说,或新闻的“快新短活”等要求来看,都需要上心的记者才能胜任愉快,否则,凡事稀里马虎,糊里糊涂,是决计写不出好的新闻作品来的,到手的新闻可能会失之交臂,眼皮底下的“活鱼”可能会倏尔溜走,以致叫苦不迭,追悔莫及。这就用得着笔啊本子啊之外的功夫,——用心的功夫了。但光是用心,是不是就会造就一位好记者呢?难  相似文献   

9.
第九届华赛新闻人物与肖像类组照金奖是一组反映"90后"农民工的照片——《农村来的年轻工人》. 说实话,这组照片也许谁都可以拍到,但是也许谁也没有想到.换句话说,只要想到了去拍这个专题,其实已经成功一半.所以,当记者李震宇报完这个题目,挎起相机走出报社大门时,他已经胜券在握. 在说起这组照片时,不止一位前辈发出相似感慨:自己拍了几十年的农民工,但拍出来的都是相似的——艰辛、愁苦、外表肮脏,从没想过新一代的农民工有什么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里常会有一些年轻的、陌生的面孔出现。他们或是刚分来的大学生,或是还在读书的新闻系实习生。这些年轻人往往对记者工作有过憧憬和幻想。然而,当身临其境,才知记者生活远非想的那么浪漫。就象演戏一样,看戏容易,入戏难。没从事记者职业的人,不知记者生活的酸甜苦麻辣。每个刚进编辑部的新人,都有个进入角色的过程。笔者最近有机会接触了一批新闻单位的实习生。他们在实习中感触良多,听听他们的体会,或许对刚入新闻之门的同志还有帮助。掌握政策不是一句空话他,已过而立之年。与其他实习生不同的是:上大学前曾当过近十年基层通讯员,为报纸写过不少稿,这为他进入记者角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要知“天下事”在“文山会海”中去“砂里淘金”,也是一种途径。我当驻县记者从事新闻采写工作三年多来,绝大部分时间是随各级领导在“文山会海”中泡过的,县(处)级正副领导讲话、工作报告、调研,记者要全程参加听访不说,甚至部门或乡镇召开一般性的动员、小结或总结会议也应邀出席,纷纷要求作长篇或连续性报道,有的单位还要求配发新闻图片,安排您要发给哪家地(市)、省级党报党刊哪个版,如不能如愿以偿,就认为你这个记者水平低或者说与编辑关系不好,由此而欠下了一家又一家被“采访”对象的人情债务。  相似文献   

12.
采访的起点     
当我们要完成某一采访任务时,应该从哪儿起步呢?从立下并且实现“我要写出和你不一样的稿子”这么一个决心起步。我们读一些老记者采写的报道,常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觉得它和同一时期已经见报的东西不一样,比我们年轻记者写的东西要高一筹,这是什么原因呢?从新闻单位老同志和青年人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我感到原因之一为:前者采访的起点是“我要和你不一样”,后者采访的起点是“我要和你一个样”。  相似文献   

13.
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固然喜欢写长新闻,便更喜欢写短消息。因为如“活鱼”一般的短消息,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美餐”。要写好短新闻,关键是时效性。如果不“抢”时间,转眼间“活鱼”就会变“死鱼”。而“抢”来的新闻,必须抓紧去写,“过了端午不卖雄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抢”就失去了意义。许多体育记者,边看比赛边写稿,比赛一结束,他们便冲出体育场,“抢”着发稿。有的新闻单位提倡记者、通讯员站着写稿,这样消息才能写得短、写得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意思是客观景物虽然十分复杂,但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不同,要简而明.语言的力量,不在于华丽,而在于朴实,准确,新闻语言越朴实,越准确,越能令人信服。”“报纸的对象是读者。读者各种各样。文化水平不一样,有的还是文盲。虽不能读,但能听,语言不朴实,如何去听!”“我打个比方,报纸就象演戏.看戏的,有老头子,老太太,还有小媳妇。戏要抓住人,就得有趣味。所以我说,新闻语言还要有趣味。”“新闻记者就是作家。作家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记者要有文学素养,否则当不了记者。有的记  相似文献   

15.
彭真同志在与记者、通讯员谈新闻采写时说过:“你们写的新闻就象棉花一样,占的地方很大。一斤铁块,体积小,你挤不出它有什么空气和水分。一斤棉花,放在那里就是一大堆,用手一挤,多数是空气,虚的。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精炼,要学会写铁块式的短新闻,反对棉花式的长新闻”(《新闻研究资料》第十七期)。深刻理解彭真同志这段形象而精辟的论述,对我们写好新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思考的深度     
高尔基说:“谁思考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如何理解这个“思考”呢?中国青年报记者郭梅尼的体会是:一篇稿件的质量,取决于采访,而采访的深度,又取决于思考的深度。她初当记者时,采访只知道采访材料,却不懂得采访思想观点。如果没采访到思想观点,那些生动的材料就象  相似文献   

17.
拜读《新闻知识》91年11期《读报ABC》一文,笔者对文中“A”、“B”切中新闻工作时弊,一针见血的文笔赞赏不已;但对“C”中的观点却不敢苟同。“C”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新闻报纸登那个地区的搞件最多,那个地区就光荣吗?否。谁写的稿件多,谁就光彩吗?不是。谁在历次评奖活动中“连中三元”谁就光耀吗?也不是那么回事。”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正确,作者还引用了穆青同志两段话:“不要只讲成才,要讲出发点”,“许多东西都是群众创造的,很多业绩都是群众的,我们当记者的不过抓住真实的事情,把它再现出来,如此而已。”“范长江新闻奖也好,什么金牌银牌也好,都不是最高的奖赏。群众的信任才是最高的奖赏!这是无形的勋章!”请读者注意,穆青同志的两段话,前一段是讲记者同群众的关系问题,后一段是讲什么是最高奖赏问题。穆青同志这两段话,与  相似文献   

18.
当记者,没有不希望自己采写的新闻被人重视的。但我们新闻界,一直存在一种怪现象:看到自己的稿子成了小小豆腐干,登在一个角角上,往往就脸红心跳;黑压压登上一大块,就自我安慰终于写了篇“大”文章。这样,尽管一些报纸编辑部时不时号召记者写短稿,可短风吹进编辑部总是一阵子。究其根源,根子在记者本身——未真正尝到写“短”消息的甜头。 若是有谁写出了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那样的传世短消息,我不相信他会不愿为之。当然,这是比较困难的。但对消息写  相似文献   

19.
记者最恨“告记者”的人。道理很简单:记者排除万难写成了一篇批评报道,被批评者或抓住报道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形容词,说你报道失实,黑白颠倒;或捏造事实、编就故事,说你这个记者有“作风”问题,兴许是哪一个“铁哥们”派来的,往你身上泼一桶脏水。“身正不怕影斜”,记者既然敢揭丑,也就不怕什么了。麻烦的是,如今有的法院轻易受理“告记者”案,使记者或新闻单位的领导不得不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的写作需不需要发现?我们根据新闻评论的特征,稍稍考察一下其写作的现状,觉得十分必要。 同写新闻报道的记者一样,写评论的作者同样要走进生活。走进生活,大多数记者也做到了,可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样一直处在生活的前沿,有的人感到没有什么可资评论,可有的人连续写出评论。这就告诉我们,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