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20+25"高效课堂模式指的是把课堂45分钟进行合理规划.即一节课教师讲解的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训练的总时间不少于25分钟.其中:激趣导入、目标导学时间为5分钟以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间为10分钟左右;检查自学结果,质疑解难时间为15分钟左右;训练检测,反馈矫正时间为15分钟左右.教学模式主要凸现两个特色:其一是"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多动脑、动手、动口,加长训练检测的时间,即"让学生练得多";其二是教师落实"三不讲"原则,即学生会的问题不讲、没有意义的问题不讲、超纲的内容不讲,在质疑解难时精讲,即"让教师讲得少".  相似文献   

2.
施静静 《考试周刊》2016,(7):165-166
<正>有效教学强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管理,创新有效教学的管理机制,并非完全抛弃教学常规,而是要改革教学常规中不适应新课改的部分,实现教学常规的创新。一、以"三提高一发挥"构建"有效备课"督查机制(一)提高教学案的编写质量。优化备课流程,着力"二次备课",努力使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教学案分别成为"先学后讲再做"、"先做后批再讲"的有效载体。备课预设要遵循研读—深究—定点—理路—预设这一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涉及古今中外。面对这门学科,如果教师的教法不当,就会白白地浪费课堂时间。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历史课堂授课时间呢?一、历史教学中"浪费"时间的原因从教师角度看,首先,备课不认真是其一。部分教师提前不研究学情,备课不扎实,课堂上教学随意太大,东扯西扯,学生也一头雾水;有的教师甚至照本宣科,不负责,这样的教学态度难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语言散乱是其二。  相似文献   

4.
王兴茂 《山东教育》2014,(11):46-46
若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离不开两个重要方面: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精练。 精讲:就是要删除课堂教学的无效环节和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要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要讲,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要讲。  相似文献   

5.
<正>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导入、讲授、互动、训练等只有接学生实际的"地气",才能使教学"有底气、长灵气、进心田"。要实现"接地气"的课堂讲授,必须解决好讲什么和怎么讲两个关键问题。一、讲什么要坚持"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讲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讲教材的重点、难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点。具体而言,要做到三个"讲清楚"。1.讲清楚知识结构。结构(structure)是指知识体系的基本架构,学科的知识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布鲁纳认为,学生从结构中学到的原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反复讲,学生被动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难于消化吸收,思维没有得到拓展,能力没有得到加强,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为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 一、挖掘式备课 我校采用的是集体备课模式,由一个教师主备,其他教师二次甚至三次备课,提倡先听后上,就是一种好方法.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尝试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册教材即使以前教过,再教一遍又能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到不同的体会,获得新的收获.因此,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效果,就必须创新"备课"法.  相似文献   

7.
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环节。新课程背景下,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备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要调整好课堂的教师定位;要确定学生学习目标;要改变课堂结构,凸显师生互动;要做好组织引导,落实合作学习;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优化。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教学是指在实施课程改革之后,在新理念的支撑下的新的课堂教学.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对课堂流程中的备、教、学都有新的要求. 一、如何备课 以往传统的备课主要是针对如何教,却忽视了学生,而新课程改革之后备课应该关注学生,为学生好学而设计自己的教案,因此,教师备课时力求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做"减法"不做"加法"的原则,必须弄清一个问题: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什么内容是可以不讲?对教材中的"例题"更多的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先思考.不求面面俱到的详尽设计,但求为达成目标设计好的活动(也可理解为问题).把大量动笔的功夫用在课后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上.活动的设计本着"低入"的原则,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方便学,从而确保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只有把握教学规律和特点,建构科学有效的教学工作模式,坚持继承中创新,改革中发展的理念,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发展课堂,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才能保证有效教学的全面实施。一、创新备课方式,规范两备工作(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得益彰教师个人研读备课实行三备:一备即教师不参考任何资料备课,利用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或对课标和教科书的理解,对学生基础、心理和思维进行常识性的估计,进行粗略的条框式教学设计;二备即在第一备的基础上,教师查阅和参考相关资料,进行详实的教学设计;三备即  相似文献   

10.
正"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也不会的不讲。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变"讲"为"听",同时还要有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对课堂中生成的情况有着良好的融错心态,根据教学目的和不同教学对象及时地加以引导。近几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站东小学数学组积极推进"三不讲"策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整体上改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面貌,为给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奠定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教有余而育不足”的问题,教师创设一堂有效的育人课显得至关重要。其中,深度备课是创建有效育人课堂的“地基”,为了指向一节课的育人核心,教师备课前要自问“三个点”,即你打算讲“点”什么?讲契合点。你打算留“点”什么?留精彩点。你打算用“点”什么?用策略点。教师教学前的自问,其实质是一种深度备课行径。抓住自问“三个点”进行备课,也正是把握了育人课堂教学的实质和主脉,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有效育人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的主要阵地。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七多七少”的现状,即:教师讲解时间多,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少;教师提问多,学生质疑少;知识灌输多,实践活动少;就教材讲教材的多,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少;要求死记硬背的多,注重培养创新意识的少;教育教学理念了解得多,真正将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的少;教学付出多,教学收益少。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抓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打造有效的课堂。一、深化教学管理,为"打造有效课堂"保驾护航1.落实课堂教学督查制度。为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督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校组织了课堂教学情况督查,要求每次督查情况登记好后交教务处并向全校通报。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文讲评课,其备课过程、讲评策划、教学步骤、课堂主持、问题设置、范文推荐都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如何让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为作文讲评课的主人呢?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做了一些探索。本节作文讲评课尝试“轮值小组主持制”,即由轮流值日的三人小组主持作文讲评的全过程。其中包括让学生参与备课,策划作文讲评的方法与步骤;让学生主持课堂教学,推荐范文,设置问题;让学生确定教师的讲授行为。备课分两个阶段,先由轮值小组调研,了解全班同学互评作文的情况,然后与教师共同备课。经过师生磋商,本次作文讲评分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云吾 《中国教师》2014,(11):73-75
<正>教师讲授每一堂课都要经历"阅读、解读、讲读"的过程。备课前的"阅读"侧重于"用眼"粗读、细读、精读;备课中的"解读"要"用心"构思教学流程、设计教学问题,最后进入课堂的实践检验阶段——"讲读"。"讲读"考验教师的口才,体现教师语言运用与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教师不但要自己"讲",而且要让学生"讲";不但要让学生"读",  相似文献   

16.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环节.新课程背景下,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备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要调整好课堂的教师定位;要确定学生学习目标;要改变课堂结构,凸显师生互动;要做好组织引导,落实合作学习;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优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中学教育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内外兼修,追求四个"精",即精心备课,精巧导入,精准讲授,精当组织.一、精心备课,做到心中有数特级教师白金声曾对备课做过比喻:"在备课上多花时间,如根上浇水;在讲课上增加学生负担,似叶上施肥."可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填鸭式、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课堂之所以屡见不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老师没有充分准备,心里没有底气,只能用此类方式来掩盖自己无法调动课堂积极性和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不足.没有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在  相似文献   

18.
讲VS学     
洪卫民 《江西教育》2012,(10):10-10
<正>新课改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受到了抨击,仿佛教师的讲成了不应该、不科学、不符合课改理念的标志,有的学校甚至硬性规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诚然,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为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所谓"121"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把课堂40分钟进行合理规划。激趣导入,目标导学时间为10分钟以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解难时间为20分钟左右;训练检测,反馈矫正时间为10分钟左右。教学模式主要凸现两个特色,其一是减少教师讲授时间,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达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优质高效;其二是自主、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究充分展现自我,采取组内互  相似文献   

20.
正一、保证练字时间,落实练字环节1.提高课堂效率,留下练字时间。40分钟内留出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书写,这势必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做到精讲少讲,少讲多写。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用心备课,上课做到有效提问。2.科学分配时间,明确练字环节。10分钟的练字一般不容易在安排课始或课中、课尾来进行,它应该分布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在教学中,我们把练字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