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对幼儿幼儿早期读写的认识经历了以阅读准备为主导的传统认识和以读写萌发为主导新认识两个阶段,目前读写萌发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是早期读写教育的主导型研究范式。本文介绍了读写萌发的相关概念。把读写萌发理论介绍到我国可以增强我们对于幼儿读写发展的理解,也可以改进我国幼儿读写教育方面的实践,同时汉语背景下读写萌发的研究也有利于丰富读写萌发理论自身。  相似文献   

2.
读写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及学习的核心能力,也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读写萌发理论认为: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萌发、循序渐进的过程。读写萌发始于出生时,甚至在出生之前。孩子接受正式读写教育之前,在生活中就自然表露出读写兴趣及能力。父母要尽早让孩子亲近图书,创设充满读物的环境,每天和宝宝说话、朗读、唱歌、玩游戏,支持宝宝读写萌发,培养其语言及读写能力,为后期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早期读写的习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幼儿是如何学习读写的”这一问题,探讨了幼儿早期读写学习的特征。幼儿的读写具有“早期性”和“奠基性”,早期读写学习主要是以习得的方式进行的。早期读写的习得性主要表现在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学习目的的间接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学习结果的经验性等方面。了解早期读写习得性的意义在于,幼儿园早期读写教育应当以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读写情境为原则,以整合读写教育和其他领域的教育、整合日常读写活动和专门读写活动、整合口语学习和书面语学习为基本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冰玉 《学周刊C版》2015,(4):168-169
近年来,幼儿读写萌发得到了我国学前教育者的广泛关注,读写萌发对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口语发展等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先阐述了读写萌发的概念及分类,分析其在游戏指导中幼儿读写萌发教育的现实缺失,最后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杜宁  张晓彤 《学周刊C版》2023,(17):145-147
“双减”政策的出台,要求教师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创新形式,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阅读到写作的有效迁移,从不同角度进行语文读写作业的统整设计:以“活动”统整,情景化、体验式读写作业设计;以“技法”统整,单元化、模仿式读写作业设计;以“文化”统整,实践化、探究式读写作业设计。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减轻学生负担,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6.
早期阅读教育是国内外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将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政府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幼儿的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之中。早期阅读是一种“读写萌发”,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了真实生活的目的而自然发生的学习活动,是正式读写学习的准备①。早期阅读能力是一种学习手段,更是人们一项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生存能力。家庭中开展早期阅读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早期阅读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早期阅读可以使儿童生活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早期读写课程标准或早期读写能力发展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读写的真正水平,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美国堪萨斯州的"幼儿读写课程标准"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学前儿童读写能力发展评价标准"在评价基础、角度、方法、作用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但都对我们当前开展早期读写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入学准备是预测幼儿后续学业成绩的有力指标之一,幼儿语言入学准备的水平与家长的努力密不可分。本研究通过方便取样,以宁夏银川市某公办幼儿园的大班幼儿和家长为对象,对幼儿的语言入学准备和家庭读写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家庭读写环境较好;幼儿语言入学准备水平欠佳,尤以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为甚;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的家庭读写环境和语言入学准备均有影响;家庭读写环境与幼儿语言入学准备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应遵循幼儿生命成长的基本逻辑,强调生命初期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具身体验以及经验的自主建构。幼儿园课程实践要相信幼儿是主动且有能力的学习者,要促进幼儿生命的完整发展,要基于幼儿的生活世界并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个性化学习需求,要鼓励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建构经验。其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要因循幼儿的学习规律与学习特点,通过改造课程环境资源、优化人际互动关系、开展课程审议以及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等方式来为幼儿创设有支持性的课程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游戏与其他形式的主动学习活动一样,通常是儿童能力发展的一个自然起点。儿童认为游戏是他们的“工作”、是一切活动的“中心”。由于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情感的、社会的和身体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语言是思维的角度出发,将幼儿语言整体发展与游戏结合起来,建构有意义的、自主而有趣味的语言学习,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习得语言,发展语言,提高语言能力。概念一:幼儿的语言需要在实  相似文献   

11.
戴美芳 《考试周刊》2014,(11):182-182
<正>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认识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语言发展亦是如此。对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学习与生活的工具,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习得的。换句话说,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他人的交往中完成的。所以,老师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成为学习语言的主体,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一、创设与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相适宜的物质环境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  相似文献   

12.
<正>研究发现,儿童早期的阅读能力对学前儿童整体语言发展、词汇能力、早期读写能力以及未来的阅读理解和学业成就等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1]由卡罗拉·乌克利希、比利·恩兹、凯瑟琳·罗斯科斯和詹姆斯·克里斯蒂四位学者合著的《帮助儿童学习语言和读写:从出生至幼儿园》一书,对如何帮助儿童学习语言和初步的读写进行了充分探讨。全书共九个章节。第一章诠释了语言和读写之间的关系,以及美国“共同核心国家标准”对幼儿教育工作者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二章阐述了家庭在儿童读写学习中的作用,强调了促进儿童语言、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课程统整对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左右脑协同学习和创新发展、教师的合作与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课程统整的理念来进行学校课程建设,要建构理想的完整儿童图像作为课程目标、整体变革学校的课程结构、创生有利于学生社会统整、知识统整、经验统整的课程内容、构建"学习型社群"、掌握有利于课程统整的几项技术。课程统整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同,在实践中对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师协同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遭遇到教师课程能力不足、知识浅化危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统整课程是系统地统领整合课程,充分落实学校培养目标,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课程。本文认为在课程统整建构中,"儿童立场"是出发点和创新点,遵循儿童价值,还本真于儿童,课程统整设计才符合科学性。基于此,本文从"主题性""项目性""实践性"课程实践统整这三大板块,具体阐述了如何建构和实施课程统整。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儿童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当下儿童阅读环境已经从单一的文字扩展到图画、影像、网络,儿童平面阅读相应走向了"光影阅读"。"光影读写"微课程成为开拓儿童阅读和写作的新领域。基于儿童的"光影读写"教学实践,须立足于儿童的学情,精选学习内容,优化活动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光影读写"序列,才能切实构建适应时代特征、满足儿童需要的学习课程。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儿童读写萌发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发展迅猛.读写萌发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口语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读写萌发的定义与涵义、以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儿童读写萌发的筛查与评估方法,最后对儿童读写萌发的教育与干预策略进行了综述,并对中国儿童读写萌发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在语言教育中刻意对幼儿进行语音、词汇、语句、语法的简单训练,是不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特点的。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发展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就要为幼儿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的语言教学方法主要有编码取向和意义取向两种,二者各有其长处和不足。平衡教学法将全语言的教学环境与基本读写技能的教学相结合,是对编码取向和意义取向教学方法的综合与发展,它能有效促进儿童整体阅读能力和语言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什么是最好的儿童早期读写教育的理念与方法问题,美国技巧导向教学模式与全语言模式的支持者展开了激烈争论,史称"阅读战争"。随后,平衡取向的读写理论兴起,缓和了二者的冲突,但相关的争论和研究并没有停止。在对各种理论系统研究和"扬弃"的基础上,多元动态之读写理论成为阅读战争之后又一新的派别。该理论要求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来直接地教学必要的读写技能、示范阅读理解的策略及通过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互动来建构意义,力求"一箭三雕",这对克服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程序化、技巧化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20.
<正>场景式学习是一种全新样态的学习方式和环境的建构,在幼儿园课程的文化背景中,它着眼于生命关怀的教育视野,以儿童成长、发展需求为逻辑起点,从转变幼儿学习方式入手,回归经验与幼儿的本源关系,让幼儿亲身经历“儿童的生活”;回归经验与情感的本源关系,让幼儿热情求知、主动探索;回归经验与活动的本源关系,让幼儿在场景中通过真实的、沉浸式的学习,解决时代化、典型化的问题,形成推动幼儿个性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具有亲历性、活动性、情境性、连续性、迁移性、内省性、创造性等特征的幼儿完整学习系统,从而不断生成、建构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幼儿园的自然角是建立自然与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