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直观形象性的思维特点,让学生亲自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分一分、拼一拼等操作学具。在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直观形象性的思维特点,让学生亲自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分一分、拼一拼等操作学具。在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数学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操作的实效呢?  相似文献   

3.
动手操作,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对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动手操作,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对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学具操作?很多人只从表面的词义去理解,认为学具操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简单地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认为学具操作仅仅是动手活动。实质上,学习意义上的学具操作既是一种动手活动,更是一个动脑的智力思维过程,是手脑结合、互相协调、互相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谢灵 《新疆教育》2012,(15):48-48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要求儿童“高度活动”,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放手让孩子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感官的协调活动,逐步培养其探索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探究知识,通过自己思考、想象和思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7.
一、在操作活动中,探索知识由来数学实践操作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展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体现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由来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  相似文献   

8.
一、创造想说的情境数学学科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教具、学具,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动手操作,直观地参与教学,有目的组织学生观察,在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量...  相似文献   

9.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让学生多动   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规律来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具、学具,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如教学“ 5”…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就如何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不少教师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心理特征,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出发,把大量的实际操作内容,合理地安排在新授、练习和复习巩固之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掂一掂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用耳、,口的过程中,使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这样,不但有利于大脑左右两  相似文献   

11.
从教材内容的编排看,单凭"操作"是完不成"经历"这一目标任务的。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材都设计了便于学生操作的内容,如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量一量、摆一摆、画一画等,可见,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现行教材,非常注意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活动。以统编五年制第七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为例,共安排练习、复习题计92道,其中要学生动手量、画、折、剪、拼、摆等操作题就有40道,占43.5%。修订后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增写了“几何知识的教学,要通过观察、测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分  相似文献   

14.
陈莹 《湖北教育》2000,(9):38-38
心理学家认为:人最初阶段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编排了“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等多种操作活动,突出了“动手操作”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把抽象的知识物化为视觉的对象,内化为学习的智能。  相似文献   

15.
手脑并用是以动手操作为前提,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促进大脑思维,达到学习新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动手的方式可归结为12个字,即:画、量、摸、折、拼、分、割、补、比、摆、拆、做。 画,即画图。学生几何知识的形成是由点、线、面、体逐  相似文献   

16.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一、让学生多“动”所谓多“动”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 ,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具 ,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 ,让他们自己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如教学“5”的认识时 ,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 5根小棒、5个圆片、5…  相似文献   

17.
皮亚杰曾说:“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拆一拆、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鼓励他们进行小制作、小发明,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不仅能获得显性知识,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积累。而隐性知识正是未来发明创造所必需的。如:“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7米,宽25米,(如图)中间路宽  相似文献   

18.
加强实际操作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教材中有目的地安排了“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做一做”、“分一分”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达到九义大纲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一、利用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操作的内化是思维,思维的外化可以通过操作来反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如一册教材28页教学…  相似文献   

19.
宋仁雍 《云南教育》2001,(14):34-35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我们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以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内容为例,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四种方法。   一、操作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摸一摸、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这就是操作法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运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如教“长方体、正方…  相似文献   

20.
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搭一搭活动,看起来很简单,却深含着学生质疑、猜想、实验、验证、体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是一种很可贵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氛围,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