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职业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他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还说:“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与追求之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方面表现出来。”同样地,奥地利哲学家布贝尔在《我与你》一书中曾指出,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的读书生涯中,真正能感动我的书,一般在两个方面,一是书的内容;二是书的作者。而在这两个方面中,真正让我感动的一般又只是一个方面。比如《红楼梦》,我读过好多遍,书里的那些人一直没有真正令我为之情感震动的,而书的作者曹氏却使我打心眼里感同身受的不得了。《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这本书则不然,它虽然从文学角度上讲,不能够算是精品,可是的的确确让我即为书的内容感动,又为书的作者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3.
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打开《爱的教育》,我为书中那么多品质高尚的人而赞叹。他们营造出的令人温暖的爱的氛围,让我恨不得立即钻到书中那个“理想世界”中。这即是这本书的“魅力”。也就是爱对人的吸引。真正的爱,使人感到温暖、愉快,并潜在地净化人的心灵与思想,促使人的进步与发展。不正因为爱有如此的积极作用,它才会为人们代代赞颂吗?  相似文献   

4.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提出,爱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情感,也是进行教育的基础。在教学当中,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  相似文献   

5.
一般人认为: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故又称主题思想。”(《文学的基本原理》,以群主编)。这种观点完全抹煞了文学作品主题中的情感因素,是不符合文学创作的实践的。我们认为:情感是构成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主题的涵义应当包含情感。茅盾在谈《幻灭》三部曲的写作时说:“《追求》的基调是极端的悲观……我承认这极端悲观的基调是我自己的,虽然书  相似文献   

6.
夏季天空     
若形容绿川幸是“坠落凡间的精灵”,便是我也觉着俗气的形容。可是再也想不出什么可以形容看《萤火之森》时那种信佛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什么、慢慢让心中晶莹的感动溢出来的感受了。便要跟着人家一起喊:“绿川幸,我们爱你!”却又生生忍了下去。因为看着在书  相似文献   

7.
正9月2日晴我叫黄启博,今年12岁,家住虽不知名却十分美丽的木兰小城。我十分爱我自己,接下来给你讲讲我爱我的四大理由。理由一:爱读书的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小,我一看见书,就爱不释手。因为好书会带给我们一种十分强烈的正能量。我读过的书自然也数不胜数,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简·爱》《钢  相似文献   

8.
“藏书”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藏书"是什么意思吧!你们会说"这还不简单,不就是图书馆里储藏的书吗!"可是在我们家,"藏书"却另有含义。我妈妈有一大爱好——藏书。她为什么喜欢藏书呢?那是因为我非常爱看书,古今中外的小说以及科学类书籍我都喜欢。我读过《母亲》《我是白痴》《封神演义》等。我太迷恋课外书了,一看就没完没了,有时都忘掉写作业了。妈妈是又高兴又担心,怕我弄坏了眼睛,不得不把书藏起来。有时放在衣柜里,有时放在床板下,可都被我翻箱倒柜地找了出来。我也特别喜欢藏书,这招是跟妈妈学的。我不但能藏书,还有一个绝招——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的《睿智的父母之爱》一书是由作者与家长及所有读者一次次倾心谈话组成的。全书既有精辟的理论概括,又有令人信服的鲜活的例。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父母的一件大事了。  相似文献   

10.
《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小说所蕴含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震撼心灵。掩卷而思,我的眼前不时浮现出《盲童》一文中安利柯和他的代课老师。这位老师曾经在盲校教书,他对一个眼睛上缚着绷带的学生深情地说道,“要注意眼睛!我的孩子啊!”“我的孩子啊”,一句简单的问候,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多少的爱呀!不难发现老师已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种关心发自内心,这种情感是那样的自然!我被浓浓的师爱感动了,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学生。不,我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课文《妈妈的爱》是一篇充满童稚、朴实无华、文质兼美的赞美妈妈的诗歌。为了把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点化出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并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名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而没有爱,也就不能成为教育。”还是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文章《爱——是教育之魂》、《爱在点点滴滴》、《乐为孩子献爱心》、《真诚的爱》  相似文献   

13.
《朝花夕拾》是一部温暖的书。我喜欢先生的文字背后深蕴的思想,先生思想之刀锋利得可一刀致死。然而我也爱《朝花夕拾》,我从这部书中读出温暖,以及温暖中透着的温情。先生的文笔一向以冷峻犀利著称,而《朝花夕拾》却一反这样的风格。作为斗士的先生不知怀着怎样的心态完成了这样一部作品,它构成了另一道风景,另一种意义。《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据先生自己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而郭沫若先生评价这本集子道“:鲁迅先生无心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我始终觉得先生…  相似文献   

14.
最近,网上流行一篇题为"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的网文,文中调侃道:"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而我们只会吃喝拉撒."此文引起了同龄人的强烈共鸣,认同和宣泄的跟帖成千上万. 想想还真是深有同感.可是有意思的是,初为人父的我也已经有了望子成龙的心.好在我还懂点教育,知道"龙儿"不是"望"出来的,而是"教育"出来的,所以迫不及待地读了一些教育方面的书,其中,《爱弥儿》让我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的教育观念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逐步深化时,审视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我们发现,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任的语文教学,已把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爱和生命意识放置其中,让我们去开掘、去探求,让我们教育学生珍视生命,并把爱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引导他们用爱来塑造生命、奉献他人,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的散文单元,给人的感受尤深。一、《我与地坛》:生命意义的探求与爱的教育《我与地坛》全文共1.3万多字,是史铁生用最真实的情感写就的生命赞歌,全文弥漫着浓郁的人生况味。课文虽然只有节选的两节,却以其厚…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8,(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爱孩子"。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我们爱了学生,学生感受到了吗?我们的爱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了吗?林崇德教授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有这样的调查结果:问被调查的  相似文献   

17.
我用了整整两个星期的业余时间,终于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我读外国的文学名著一般都是要回读的,可这一本我没有,因为这本书太动人心魄了。《爱的教育》是一部流传世界的名著,它是用日记体的形式写就的。主人公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的学生,名叫恩利科,写的是他在一个学年的9个月的生活,共有71篇, 包括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个每月小故事,以及他的父母、姐姐给他的一些劝诫性的小文章11篇。每篇的篇幅都不长,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的同情心,对国家的民族的爱,却无处不在,书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  相似文献   

18.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母鸡也会这样做。可是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件伟大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是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老先生在翻译意大利小说《爱的教育》一书时的感言。这感言既朴实又生动,真切道明了教育的精彩与成功缘于师者心中有生、心中有爱,缘于教育者的教育智慧这一真理。它同时也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引领着我们的实践,那就是学校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倡导“爱的教育”,他在他的著名儿童小说《爱的教育》一书中阐述了“爱的教育”的精髓:热爱祖国、热爱父母、尊师爱生、同情弱小……书中叙述之爱,让人读来不觉就感动得流泪。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在幼儿园里,最需要的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