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帝时已是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崇祯帝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帝的知遇之恩,素以忠臣自居,在自家客厅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崇祯十五年,洪承畴与清军大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城,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帝大悲,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稍后却听说洪承畴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后来,清兵入关,洪承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有一年春节,有人在洪府的大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  相似文献   

2.
明末兵部尚书洪承畴叛明降清,助清军残酷屠杀抗清军民。南明大臣黄道周在被他杀害之前,留下一段痛斥叛徒的感人故事。黄道周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文职官员。清军入关之后,因激于爱国义愤,向南明唐王自请前往江西图恢复。在婺源抗清失败,被清军俘获,递解至江宁。洪承畴前来劝降,他骂道:“洪承畴久已殉国,何来无耻  相似文献   

3.
一、增明代洪承畴是崇祯皇帝的宠臣,曾自书门联曰: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后洪承畴领兵抗清,兵败被俘,变节投降。有人气愤不过,在他这副门联的下面各加一个虚词,便把这副自我标榜的对  相似文献   

4.
虚词不虚     
明末重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自命“忠节”之人。他亲自撰联高悬于大厅门框上,曰: 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叛明降清,完全丧失节操。人们鄙视这个变节的叛贼,有人在他自撰  相似文献   

5.
谁赴松锦吊忠魂——《燕行录》的史料价值之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崇祯十四、十五年,明清在山海关外松锦前线的大决战,以明军丧师,主帅降敌结束。明朝从此失去了关外的优势。松锦战役的第二阶段,即崇祯十五年眷,战事不多,清人以逼降为主。洪承畴、祖大寿投降后,其部下和当地百姓命运如何,中国现存的史料不见说明。据清顺治年间的《燕行录》记载,清人在当时实施了杀降和屠城兽行。朝鲜的使巨用诗歌和《日记》记载了他们途经这块土地上之所见所闻,凭吊了埋葬在这里的万名忠魂。  相似文献   

6.
明末重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自命“忠节”之人。他亲自撰联高悬于大厅门框上,曰: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叛明降清,已完全丧失节操了。人们鄙视这个变节的叛贼,有人在他自撰联下各添上一个虚词: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加了两个语气“虚词”意思全变了: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深受明朝的似海之恩啊!一个“乎”字,提出质疑,否定了洪自命的如山气节。冷嘲热讽,对洪自撰联的说法嗤之以鼻,不无  相似文献   

7.
洪承畴作为明清两朝的重臣,由于降清之事一直受到后人訾议,被冠以“汉奸”、“贰臣”之恶名。然而,当历史已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摒弃传统之成见,从“以人为本”的视角重新审视洪承畴降清问题,展示其所蕴含的“人性”本能。  相似文献   

8.
崇祯十四年(1641)八月到十五年(1642)三月的松锦之战,是明清之间最大的一次军事较量,战争结果:明朝的十三万援辽之师大败,清军夺取了山海关外的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控制了整个锦宁地区的形势,明兵退守宁远。按照原来清都察院参政张存仁的意见,清军应该乘胜夺取宁远,直抵山海关,但实际上在松山城陷、锦州投降时,清军已精疲力尽了,急于回沈阳休整。在这种情况之下,便发生了明清之间的正式议和,这次议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这次战争,因为它提供的当时形势转机的一种可能,这种可能的成败关系着明清两个王朝发展的不同前途和历史命运,对明王朝的生死存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语意与语味     
洪承畴(chou)是福建南安人,字彦演,号亨九,明万历进士。崇祯(zhen)时颇受恩宠,官做到兵部尚书。他曾经以尚书官衔担任陕西三边总督,带兵镇压过李自成起义。后来移任蓟(ji)辽总督,受命抗御清兵。崇祯十四年(1641年)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与清军在松山(今辽宁锦州南)会战,大败。次年,松山陷落,被俘至沈阳,投降变节。不久,便做了清朝的大官,“为王先驱”,总督军务,镇压江南抗清义军,成为千古骂名的汉奸和帮凶。  相似文献   

10.
傅望华 《初中生》2004,(7M):70-71
“君恩似海;臣节如日。”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  相似文献   

11.
一公元1618年,满洲族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攻取抚顺、河清二堡,揭开了后金与明朝战争的序幕。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后金一鼓击败明军的四路围攻,争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公元1621年,后金以锐不可当之势,连下沈阳、辽阳等辽东七十余城。第二年,后金又乘胜进兵,攻取广宁,迫使明兵遁逃入关。从公元1618年到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统帅着八旗劲旅,所向披靡,打得明军一败涂地,在短短的  相似文献   

12.
一明末农民战争,世人每乐道荥阳大会。实则,荥阳大会只是起义军初期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而更重要的,当推永宁会议。永宁会议是起义后期各路领袖齐集永宁研究对明王朝发动决定性进攻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两者相较,后者的重要性较前者有过之殆无不及。从荥阳大会到永宁大会,标志着农民起义的一个飞跃。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各路起义军连续失利,官军气焰嚣张,张献忠为了保存实力,投降了明朝,使明朝得以全力进攻李自成。当年八月,李自成败于南郑,遂撤兵北上,想与集结于潼关外的罗汝才等部起义军会合。及进至潼关南源,始知罗汝才已经战败南撤,潼关外无人接应。十月,李自成陷入洪承畴、孙传庭所设埋伏,进退维谷,只得潜入商、雒山中,收集余众,徐图再起。当年冬,罗汝才也投降了明朝,一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  相似文献   

13.
清军南下后。作为南明政权军事支柱的南明将领纷纷降清。他们降清的心态和动机甚为驳杂,主要表现为:长期受抑而形成的逆反心理;崇祯帝频戮武臣,令之寒心;南明政权的腐败使之丧失信心;督师的所为令他们心怀贰心;清朝君临天下的气势和高官厚禄的诱惑让他们产生向往之心。而造成诸种心态的背后质素是南明将领的“历史心态”和“现实心态”的耦合。这最终加速了南明政权的灭亡和清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是副大有讲究的对联。此联原来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楹联,且原本无联句尾处两虚字,为“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洪承畴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后来,他叛国降敌,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相似文献   

15.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谥文襄,南安英都霞美村(今良山村)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康熙四年(1665),享年73岁。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明末,官至三边总督、兵部尚书,崇祯十二年(1639)出任蓟辽总督。崇祯十五年(1642)松山兵败被俘降清后,协助清王朝入关,定鼎中原,总督军务到江南,任五省经略使,在湖广“以守为战”,使国家迅速统一,成为清初的重臣。对洪承畴的功过历来褒贬不一,特别是他背明降清,被指责为“汉奸”。其实,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以偏概全,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观来看待问题,而…  相似文献   

16.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軍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攻破潼关,占領西安以后起,在短短五六个月里,就以席卷之势,控制了江淮以北,長城以南,西至甘肃、宁夏、青海,东迄于海的广大地区;攻陷了北京,推翻了明的統治。紧接着,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吳三桂投降清军引导清军进入山海关以后起,形势又急轉直下,在一年多的时間里,农民軍又先后失去了这些地区。农民軍退到荆襄湖南一带,联合南明,在那里展开了長期的抗清斗爭。本文只对农民军从进入北京到李自成牺牲这一段时間的抗清斗爭,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明朝末年,已成为清朝藩属国的朝鲜仍派人与明朝进行秘密联络。于是,一些明军将领便产生了联鲜图奴的想法。崇祯十三至十五年,副总兵王武纬先后三次率船队由登州出海,与朝鲜方面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但明朝在明清战争中居于劣势,并不能提供强大武力支持朝鲜公开反清,朝鲜与明朝并未能达成正式的盟约,联鲜图奴之议最终只能流于空想。  相似文献   

18.
虚词不虚     
君恩似海;臣节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楹联高悬于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叛明降清,完全丧失了节操。人们鄙视这个变节的叛贼,有人在他自撰联的下面各添上一个“虚词”: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于是,对联的意思全变了。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面提出质问:你的节操是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语言真是太奇妙了!由“实词”与“虚词”组成的语言,“实词”的意义比较明确具体,…  相似文献   

19.
镖局故事因道光以降说部演义小说及近现代武侠小说的流行而为普通大众所熟知,然镖局起源则众说纷纭。“标兵”指明代军事将领或地方文武统帅亲自率领的中军,既有护卫统帅之责,后又被广泛用于护卫军饷。镖局是明清两代通行于北方的一种职业护卫组织,职责在于负责保障远行商旅的安全。镖局源头有二:一是起源于至松江府贩卖标布的“标客”与“标行”,时间大约为明万历末年至崇祯初年;二是起源于明代的“标兵”,时间早则在明嘉靖以后,晚则在明隆庆、万历时期。至清代,镖局遂达臻全盛。  相似文献   

20.
许伟  薛权开 《历史教学问题》2015,(2):99-103,140
崇祯皇帝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然其与明亡推脱不了干系。崇祯太有作为,干涉内阁(政府)的正常运行;荒废厂卫,使国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疑心过重,擅杀朝廷重臣特别是武将;政策摇摆,错失集中兵力消灭清军或农民军任何一方的绝佳时机;盲目乐观,未做好与农民军长期战斗的准备。明中期以后即已衰弱,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泥足巨人,诸事举步维艰,他的有为和无为,以及个人消极的性格,终于导致了严重的毁灭性的后果,落为亡国之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