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汉水流域所处的我国腹地,气候温暖潮润,地貌结构复杂,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随着汉水流域文化研究课题的提出,如何发展流域旅游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汉水流域的区位优势 汉水流域靠近秦岭一淮河自然分界线,历史上这里是一处战略要地,因此,它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文化积淀、经济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采用空间分布密度法,借助GIS软件,与全国主要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分布密度对比阐明汉水流域文化的重要地位,同时对汉水流域内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分布密度进行对比,并结合历史的繁荣时期,研究汉水流域文化的区域分异及文化重心的空间变迁.结果表明:汉水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分布密度居于首位,在全国历史文化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住;流城内部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分布下游最多,上游最少,中游居中,反映出流城内部文化格局的空间分异,同时汉水流域文化中心则经历了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3.
汉水流域位于我国中部腹地,自古以来即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相互汇合,形成了汉水文化自身的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春秋时期汉水流域的古方国之间的关系,以及楚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和传播,呈现出该地区的历史流变脉络,说明汉水流域古方国的类型与楚文化构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汉水流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对汉水流域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整合,遴选出适宜于产业开发的文化资源基础,建立汉水流域文化资源库,创意汉水文化品牌群,开发汉水文化产业链,打造汉水文化产业企业和行业集聚地,从而实现汉水流域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文化产业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观点举要     
<正>P5路旭斌汉水流域道教发展的文化地理条件初探道教是中国本土化的宗教,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关于宇宙人生的体验、认知,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汉水流域不仅是我国道教早期发祥地,也是后世道教发展的重要区域。道教的产生与传播同汉水流域自然环境及巴蜀、荆楚文化区文化特质彼此交融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经久不衰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民间原始巫傩信仰、神仙意向与长生追求是汉水流域道教得以生发的文化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6.
汉水流域的汉文化激励着诸葛卧龙;汉水流域的南北文化培育了诸葛孔明;汉水流域是诸葛亮文化的胜地,诸葛亮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年华是在汉水流域度过的。  相似文献   

7.
汉水名称起源甚早 ,且极具文化意味 ;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从尧舜禹到夏商周时期 ,汉水流域成为汇聚南北与东西文化的大熔炉 ,冶铸出了魅力无穷的楚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及诸候国都将目光聚焦到汉水流域 ,汉水已深深印刻在了民族的记忆深处 ,汉水文化带形成  相似文献   

8.
汉水流域的汉文化激励着"诸葛卧龙";汉水流域的南北文化培育了"诸葛孔明";汉水流域是诸葛亮文化的胜地,诸葛亮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年华是在汉水流域度过的。  相似文献   

9.
炎帝神农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一系列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在中国上古时期是享有最尊地位的人物之一,可以与他并驾齐驱的只有轩辕黄帝一人。应该说炎帝神农是汉水流域人民最大的、最高的骄傲。汉水流域不仅是炎帝神农最早开发的地方、繁衍与发展并走向世界的的主要干道,更是炎帝神农建功立业、推动历史,发明创造,走向辉煌的地方——炎帝神农最大、最主要的功业和贡献都是在汉水流域完成的。尤其是炎帝神农尝百草更是对汉水流域人们在中药与中医文化、防腐技术与饮食习惯、荼叶产业与荼叶文化、地方文化精神和地方文化支撑力方面,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汉水流域人民当今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楚辞源于汉水文化。楚族起源于汉水流域,楚辞受到汉水流域“楚声”、“楚歌”和《诗经.二南》的影响。屈原的祖先发迹于汉水上游,这里是屈原的故乡和神往之地。他有着浓郁的汉水文化情结。他通过汉水流域吸收北方文化,其政治生命的跌宕起伏、文学激情和人生历程等,都和汉水流域息息相关,甚至楚辞的地域范围和屈原生命的终结都在江北汉水流域,而不是江南洞庭、湘水。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中国本土化的宗教,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关于宇宙人生的体验、认知,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汉水流域不仅是我国道教早期发祥地,也是后世道教发展的重要区域。道教的产生与传播同汉水流域自然环境及巴蜀、荆楚文化区文化特质彼此交融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经久不衰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民间原始巫傩信仰、神仙意向与长生追求是汉水流域道教得以生发的文化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女娲是在中华大地流传最广泛、最久远、影响力最大的神话人物之一.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留存在汉水流域的女娲文化和女娲文化遗迹,最古老久远、最具实物史证、最详实典范,也最为风俗化、通俗化和生活化.因而,也就最为鲜活生动、深入人心,这些特色充分说明了汉水流域的女娲文化遗存极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充分显示汉水流域女娲圣地竹山县建造女娲公园、振兴地方旅游经济的充足理据.  相似文献   

13.
观点举要     
<正>P28郭顺峰汉水流域女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汉水是一条生命之河,母亲之河,文化之河,既汇聚了东西南北的文明,又被东西南北的文明所切割,汉水流域的女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就是典型的证明。汉水流域的文化资源丰富,汉水流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和机构来共同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
南阳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南阳人特别有智慧,名人名家多如繁星;南阳曾经是汉水流域历史上出现最早、为时最长的中心城市,在海内外有过巨大的影响。只要南阳市进一步重视人才,擅于聚集南阳和天下人的智慧,找出南阳市突破性发展的正确路径,引进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完全有条件和襄阳竞争一番,争取引领汉水流域的文化旅游产业,再次率先成为汉水流域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5.
如果汉水流域地方领导能够确立大旅游、大产业和大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格局.使全汉水流域上下形成一种共识.在相关部门和系统之间建立大协作机制.自觉地从六大意识出发、把牢六个文化抓手、克服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现存的十五种严重不足,强力整合文化和文化产业资源,使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高度融合.全力打造九大文化旅游品牌.用文化的力量、方式和手段来解决有关文化旅游的问题.进而大力服务、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就会使汉水流域文化资源丰厚的桌赋.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潜在的资源一旦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其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汉水流域介于黄河与长江两大文化板块之间,不仅是我国南北方之间的边缘地带,而且也是我国四大传统文化核心区之间的边缘地带。多元文化和谐共存、边缘与中心和谐共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汉水流域历史文化的三大和谐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如火如荼实施之际,作为传统社会民众主流精神文化食粮的戏曲文化,不再是影视屏幕上专给老龄群体的精神之钙,而成为传统文化自信回归和乡村文化强力振兴的基因。基于乡村文化振兴视域,审视汉水流域戏曲文化传承现状,以郧剧为中心,探研郧剧文化的传承特质及其当下启示,顺而提出汉水流域戏曲文化传承进路,以期彰显汉水流域戏曲文化繁荣进路和乡村文化振兴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进一步厘析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在南水北调地域变迁中嬗变的基础上,提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措施: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生态民俗体育,采用现代化发展的方式发展大众化民俗体育,以此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汉水流域和湖北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代远远超过莱茵河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现在湖北省和汉水流域的世界遗产数目远远不及莱茵河、德国和意大利。应争取"襄阳军事攻防工程体系"等汉水流域的大批资源能成为"世界遗产"的遗存,申报成为"世界遗产",充分发挥中国楚文化的瑰宝道家哲学"无为无不为"思想的积极意义。严格保护好汉水流域的文化遗存和生态环境,促进汉江生态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和高品位的生态经济带,无愧于中华民族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莱茵河与汉水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异同,汉水流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进步与不足,指出了汉水流域打造媲美莱茵河的文化旅游产业带的资源优势和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