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2012年起,“90后”大学生正式开始面对求职就业。在此三年间,“90后”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情况已然暴露出新一代毕业生就业观的特点与问题。正确地了解这些特点以及研究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正是培育大学生就业意识,更好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本文以南京工程学院551名大三、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进行了相关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董琳 《科教文汇》2012,(36):5-6
当代大学校园中,“80后”辅导员已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员的新生力量,“90后”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群体.“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大学生的特征,而“80后”的辅导员在应对“90后”大学生时有着自身的优势但也同时存在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80后”辅导员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对高校80后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自2012年起,"90后"大学生正式开始面对求职就业。在此三年间,"90后"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情况已然暴露出新一代毕业生就业观的特点与问题。正确地了解这些特点以及研究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正是培育大学生就业意识,更好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本文以南京工程学院551名大三、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进行了相关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宾  张海龙 《中国科技纵横》2010,(14):280-280,289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新旧就业观念的剧烈冲撞和价值观的重新定向,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就业观具有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晓飞  张卫 《科教文汇》2014,(4):205-206
“90后”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在就业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随着目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也引发了即将毕业的“90后”大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成因主要是社会和高校因素,也存在家庭和个人的问题,深入思考,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注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平台搭建、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等四方面寻求解决“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何彦泽  刘晓亭 《科教文汇》2012,(34):193-194
就业观不仅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导航仪”,还直接决定其未来就业竞争力的强弱.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院校突破专业上的束缚加入招收护理学本科生的行列,且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对护理学本科生就业观现状进行评估,并配套相应的就业指导,引导其正确就业、成功就业,已成为中医药院校助力护理本科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仅靠几堂就业指导课或某一门课程远远不够。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大学学习的各个阶段。面对当下的毕业生存在的错误就业观念和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高校辅导员老师需要更改以往的教育方式,适应"90后"毕业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8.
王峰 《科技风》2024,(4):141-143
新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和毕业生规模增加,促使工科本科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越发凸显。受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工科本科生面临着工科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错配、就业竞争力与岗位需求存在偏差、就业观与新时代要求存在差距等就业困境。为了增强工科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本文提出并探讨了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工科本科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策略,以期为新时代工科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海生 《科教文汇》2023,(23):33-36
大学生就业观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观是大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就业价值选择观念,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就业观培育工作首先就要认识到就业观培育的价值所在;其次必须遵循教育原则和导向,聚焦国家主流,引导学生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聚焦专业方向,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就业、聚焦个人优势,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就业;最后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国家政策解读、优化就业指导和就业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定位,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就业、合理就业.  相似文献   

11.
王芳 《科教文汇》2012,(35):204-205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变化,“90后”学生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90后”学生的恋爱观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师范类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老师的地方,分析学生爱情观现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对待爱情,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社会后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推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则是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着误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消除其就业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使大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13.
林群  樊国梁 《科技广场》2009,(6):239-240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就业呈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一方面与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与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创业,让高校毕业生带着科研成果下基层.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到基层有用武之地,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社会应积极引导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并为其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颖  张静 《科教文汇》2011,(19):192-193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新疆地区大学生的就业观存在观念保守、自主创业意识不强、工资期望过高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就业引导机制,转变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等措施,以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主要是以促进大学生掌握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适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为主要内容。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协同育人理论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毅超  董元 《科教文汇》2014,(4):203-204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大军的主要群体,了解其就业时的情感和倾向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90后”大学生在就业规划、就业目的、工作条件、就业地点、单位性质选择和薪酬方面的偏好进行了分析,结论可为高校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学生就业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存在诸多误区。引导大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助力脱贫攻坚、适应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就业观的养成、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等方面。并提出了高校应从教育与辅导两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实现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应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就业观念急需改变,我们将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20.
张荣荣  王绍平 《今日科苑》2007,(24):222-223
就业观是人们选择和从事一定职业时的心态、情感、态度、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劳动观以及享乐观等在对待职业问题上的重要表现。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国家就业政策调整、知识经济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普遍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就业观念理想化、功利化、狭窄化、简单化、片面化。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竞争就业的观念、多渠道就业的观念、多层次就业的观念、创业即就业的观念、大众化就业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