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企结合,产、学、研三位一体,是医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是医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通过对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制剂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的研究,总结"校企结合","产、学、研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并从组建校企联合工作委员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办学等方面论述实施产学合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双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独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能力教学体系等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选择双基制把学校和企业都作为一个培养基地,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形成独立学...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途径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为出发点,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开展的工学结合,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依托长三角地区企业提升工学合作层次,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工学合作教育所作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为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提供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是探索教育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模式高等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学校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科技为纽带;生产、科研为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把学校与生产、科研单位紧密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的模式,通常有两种,即教育模式和办学模式。教育模式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和生产、科研实践两种环境培养人才。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在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而对合作的教育模式重视不够。因此在两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应着重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  相似文献   

5.
李奕辰  李娜 《百科知识》2023,(15):69-70
<正>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作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学习省内外先进办学经验,综合当前社会科技与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专业发展特点、岗位需求、云南省的省情及学校的优势地理位置,提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为国家发展高科技的发源地和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去思考、探索和实践,发挥学校综合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建立产研结合的机制,以增强学校的总体实力.从教学型院校的视角观察产研关系存在脱节现象,剖析了产生脱节的主要根源,并提出强化产研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地方高校平顶山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辅以本土企业优势和学校发展定位,以高校特色实践教学基地为支点,构建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模式以及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协同育人机制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预就业实践"是针对高校工科大学生企业实习而重构的一种实习模式。文章阐述了"产教融合"理念,从企业、学校和学生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企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产教融合"理念为指导,构建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新模式——"预就业"实践模式,以期对转型期高校大学生企业实习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8)
工科大学生创新基地是学校进行工科专业教学、开展科研活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创新思维、综合职业素质和取得科研成果的主要实践场所。本文以应用型本科大学——武汉商学院创新基地为例,通过对武汉商学院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以下简称:机电学院)创新基地现状、管理机制、运行模式及创新基地建设成效进行分析,探索了以大学生作为自主创新实践主体,以"学、研、赛、产结合,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这将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般地方高校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进程中,一般地方高校与国家重点高校一样,也可有所作为.而且由于一般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区域创新体系功能目标和定位的一致性,使其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更可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一般地方高校要更新观念,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制度创新,加强激励措施,通过官、产、学合作创新途径,采取产学合作教育、共建研究开发基地、基金项目牵引和共建企业实体等灵活多样的模式,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职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转变观点,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本文从产学结合的必要性,结合我系具体情况,论述了产学结合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而当前的产学研合作局限于"短平快"的项目.基于长三角的实地调研(半结构式访谈),建议高校要整合校内的科研力量(组织内的整合),并建议地方政府更大力度地支持高校与产业界共同创建大型的研发平台(组织间的整合).这些研发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它们集聚了产学双方的跨学科研究团队,针对关键的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相对完整的创新链,达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秦景良  陈善初 《大众科技》2022,(12):168-171
文章结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的目标,探索与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学校的智能应用和管理水平,在整体架构上构建了大数据平台的各类模块设计,并转化为具体行动实践,按照统一规划、重点突破的规划路径,不断使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已完成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数据治理、数据应用和决策支撑等基础功能建设,支撑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并显现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与地方产业、行业、企业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助力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校、企业或行业、教师、学生多方共赢,既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的探索实践为例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王琼  林芳 《科技风》2023,(9):84-86
研究企业和学校双元育人的相关理念和实践内容,是对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积极响应,探索企业和学校双元育人的路径和对策、服务地方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省高水平工程造价专业群通过构建“德技兼修、创新复合”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校企共同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共同开发校企模块课程、共同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开展国际化交流等双元协同育人路径,实现了工程造价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17)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地方本科院校专业产教融合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本文在深入分析产教融合内涵与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内容的基础上,以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为例,系统介绍了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区域产业为背景,提出了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和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将创立机械创新工作室,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创新制作实践平台。基于校企协同研发的创新工作室建设,实现"学做创"一体,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软件学院是依托于学校和企业,根据先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社会提供多领域软件专业人才的教育学院。随着我国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改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机制的改革,如何通过教学和产学研结合开创新型运营体制,吸引国内外指明软件产业为此建设公共教学平台和实训平台是软件学院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主要以本校软件学院为基础,基于协同创新的软件学院新型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介绍本校软件学院产学合作协同培养模式,以供业内人士交流探讨之用。  相似文献   

19.
邢志勇  何涛  宗子傲  范传滨  庞雅琴 《科技风》2023,(26):102-104+165
“新医科”给高等医学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健康中国战略对卫检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为应用型卫检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本研究立足于基层医疗人才需求侧的需求,围绕学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办学定位,依托右江民族医院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这一平台,针对卫检专业人才培养中仍存在的问题,以从建立实用型育人体系、构建实用型培养模式、构建实用型课程体系、搭建实用型卫检技能实践平台、构建“五位一体”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开展“新医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兵  赵相瑜  方重秋 《科技风》2024,(10):26-28
根据电类专业相关产业的特征和人才需求,探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电类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和定位,并从该类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构成、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本科电类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3+X”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四层次”应用能力培养平台、构建“三对接”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创建“三全”育人导师机制等举措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地方应用型高校电类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对于加快地方院校自身的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