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感恩这一美德应成为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授业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但是一些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这种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成为当今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一些有效途径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爽 《大众科技》2016,(10):91-93
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忽视父母的养育之恩、漠视老师的教育之恩、无视社会的关爱之恩。文章通过对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的调研,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深入分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所以为人的最起码道德。当今,感恩父母是人伦道德的根本,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良药。本文论述了小学阶段感恩父母教育中,家庭干预的策略。通过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意识,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社会,感恩自然。  相似文献   

4.
感恩教育是道德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感恩教育,侧重于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他人,感恩自然。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感恩教育从本质上划分,它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而感恩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它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感激他人,同时也促使自己能够自觉回报社会与他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感恩教育融合在实践教学中,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感恩教育中获得良好地启发,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本文重点探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心怀感恩     
正那天,读到作家丰子恺的一句话:"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细细地品味这句话,觉得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令我们感恩的事物,譬如父母、生活、岁月、社会、自然、对手……懂得感恩,我们的心灵就会善感;懂得感恩,我们的胸怀就会宽广;懂得感恩,我们的爱心就会增多;懂得感恩,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就会更加丰富;懂得感恩,我们为人处世就会更加豁达。感恩父母。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父母给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倡导、弘扬感恩文化,共同营造知恩报恩的好风气.感恩教育作为一个德育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让中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不忘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之于需要之人唤醒他们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人文关怀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行为主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时自身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回报。本文通过对中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和感恩现状的论述,剖析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感恩教育策略,唤醒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其感恩行为。  相似文献   

9.
黄必超 《科教文汇》2012,(24):17-18
感恩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美德,是一种无论在什么样的文化中都受到人们赞扬的一种美德。然而当今社会,人们往往长期忽视了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的缺失造成了社会中的负面因素,如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对父母的孝顺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正义感。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今对感恩教育的不够重视。本文以《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文化植入探讨》为题,通过讨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涵义和国内外对感恩意识的研究,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并尝试性地提出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范志英 《科教文汇》2007,(10X):55-56
感恩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倡导、弘扬感恩文化,共同营造知恩报恩的好风气。感恩教育作为一个德育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让中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不忘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之于需瑟之人唤醒他们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人文关怀的氛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江春茂 《科教文汇》2010,(35):87-88
感恩是一个认识恩、感谢恩、汇报恩的过程。更进一步来说,感恩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感恩这样一种思维过程与生活态度的教育活动。通过模拟情景、引导讨论、倾诉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语文阅读的教学使学生无形中接受感恩观念,自觉实践感恩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避免感恩教育过于功利化、形式化的缺点,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课作为散播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感恩教育中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寓知恩、感恩、报恩、施恩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教会学生从爱父母起,树立爱人民,爱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在成才之前先成人,从而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培养感恩的情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重要方面。富有同情心才能助人为乐,爱憎分明才会见义勇为,热爱父母才会精心侍奉老人,热爱人民才会无私地奉献。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形式,选择适合3-6岁幼儿,具有趣味性、游戏性、参与性的活动,指导幼儿积极参与感恩活动,有效促进幼儿感恩之心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9)
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素养,在当今教育体制和市场经济下,父母常易忽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加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5月,除了劳动节之外,还有一个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母亲节。同学们是不是都在绞尽脑汁地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伟大的爱呢?为了在母亲节这天用歌声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小动物们这两天也在加紧排练呢!你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相似文献   

16.
宋秀丽 《今日科苑》2010,(11):162-162
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些人禁不起物欲的冲击,变得只会索取,而不懂得感恩。时下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不断地要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又不听从父母的教导。在学校,要求有干净卫生的学习环境,但对值日工作不负责任,不愿为集体做好事。面对老师耐心的教育他视为耳边风,不知感恩老师……这些人常常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将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 由此可见,开展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本文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渗透感恩教育的方法,以便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感恩行动几乎没有.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对感恩意识教育缺乏的结果.应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感恩教育核心理念是从社会生活的情感性和实践性出发,全面把握感恩教育的丰富内涵及其多种形态,它不仅仅是教授感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受教育者体验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施恩、感恩、报恩息息相关的循环统一状态。学校应结合教育教学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9.
徐彬琰 《科学大众》2014,(1):I0018-I0019
大家好,我是徐彬琰。很荣幸能被学校推荐参加第25届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赛,并荣获小学组最佳选手奖。面对成绩,我要感谢一直默默支持、鼓励我的父母、老师和同学们。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生感恩之心缺失现状堪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卿蕾 《科教文汇》2010,(26):15-15,18
我是一名大专英语(师范)班的班主任,我为学生感恩思想的缺失而感到非常担忧。现阶段我国的感恩教育比较落后,我班学生中也有许多人感恩意识缺乏。明年就要毕业走向社会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走进我省各个小学、幼儿园,加入并最终成为教师队伍当中的一员。倘若他们有一些不正确的道德观念,比如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知要感恩,那么这样错误的思想观念势必将会影响到下一代甚至下几代孩子们的思想。对于这种情况,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