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芳 《科教文汇》2008,(20):162-162
美声唱法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发声训练体系,对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在几十年中对美声唱法在演唱技术和声乐教学科研方面所做的借鉴。总体来看,美声唱法的传入改变了我国传统声乐教学的理念,从经验总结式教学转为在科学指导下进行的正规系统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美声唱法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发声训练体系,对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在几十年中对美声唱法在演唱技术和声乐教学科研方面所做的借鉴。总体来看,美声唱法的传入改变了我国传统声乐教学的理念,从经验总结式教学转为在科学指导下进行的正规系统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韩瑜 《科技风》2013,(20):212
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歌曲表达和演唱形式,两种唱法在文化定位、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等诸多方面既有共同点,又表现为明显差异性,由此,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做到两者兼顾,实现共同提高,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声乐演唱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声乐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西方音乐表现形式的影响下,在民族声乐中应积极应用美声唱法,以推进民族声乐的发展。对此,本文首先对美声的优点进行介绍,然后对民族声乐中美声唱法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对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剖析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从主观上建立起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法,以便为中国的声乐演唱和教学开创和谐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音色来源于胸声、口咽声和头声.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而作为声乐艺术,要创造突破自然声可以塑造各种形象的音色特征.音色的审美受其文化传统的制约.不同的国度、地域、民族在演唱中也具有特定的音色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音色就不尽相同.演唱过程中音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丰实的音色就不能表现大千世界音响的丰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唱法越来越多的受到国人乃至世界的关注。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千人一声",就是"民族唱法缺乏个性",认为都是模式化的演唱。针对在声乐教学和演唱实践中,通过对民族风格歌曲与声音形象的塑造来分析,提出了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来确定声音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声乐演唱是一种集情感传达和声音展现的艺术形式.听众对其感受,不仅来源于演唱技术对曲目的精准演绎,而且还来源于情感层面对声乐美学艺术的赏析.因此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如何能够让演唱人员提升其对自身情感和表演曲目所蕴含内涵的体会,以及演唱技术在情感中的合理运用,已经成为当前衡量很多声乐演唱人员演唱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声乐演唱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西方的音乐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并且对我国的声乐艺术给予了大大的充实,因此在声乐艺术高度丰富和发展的今天,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也有了大大的提升.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声乐演唱中单一的技术叠加和展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当前较高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9.
声乐作品选择,以歌剧为例,歌剧的每首咏叹调都是作曲家为每个特定的角色而写,而每个歌剧都属于特定的声部类型。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了每个角色的声部特征,因此,每首咏叹调的音乐都相当具有针对性。有些曲目,甚至是作曲家为某位歌唱家而写。为此,每位歌唱者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声部的咏叹调演唱。能否根据学生的声部类型,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演唱,这在艺术修养层面,向每位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合唱艺术是一种由群体进行演唱,要求高度的协作精神和统一、谐和的人声音响,进行表演活动的多声部声乐艺术.合唱的关键是"合",同台大合唱,越合作越成功.文章从"合"入手,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可英 《科教文汇》2012,(13):156-157
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演唱技术方面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演唱才能。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声乐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演唱才能。第一,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第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演唱风格;第三,运用创造性思维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相似文献   

12.
黄燕 《科教文汇》2012,(4):143-144
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不仅要提高演唱的技能技巧,更要加强对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此,本文从歌唱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如何培养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描述了歌唱心理与声乐学习、演唱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金香玉 《科教文汇》2014,(11):124-125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声乐这门课时,因他们已经完全变声,所以主要学习科学发声技巧及中外艺术歌曲的演唱,也就是说先学习理论再结合实际演唱。毕业后面临的教学对象却是还未变声六岁前的学龄前儿童,主要以教授儿歌演唱为主。所以他们毕业后在幼儿园教授学龄前儿童声乐(唱歌)时,应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实际年龄和接受能力、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不能让他们将所学的演唱方法生搬硬套。在多年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及幼儿园的实践中,发现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教授学龄前儿童声乐(唱歌)的时候,不考虑学龄前儿童身心特点,出现以“音”取人、忽略对学生嗓子的保护、忽略音乐表现力等误区。通过对这些误区的分析,本文简要提出了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采用丰富的讲授形式(其中包括了视听结合、听讲结合、听唱结合)这两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龄前儿童声乐教学的成效,为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儿童声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军科 《科教文汇》2012,(2):163-164
唱歌,只要一张口就可以唱出来,看来似乎并不难。实际上,声乐是一门艺术,是用人声演唱的音乐艺术。通俗地说,声乐艺术也就是唱歌艺术。真假声结合不好在歌唱训练中是很多人遇到的难题,只有将这一关解决好才能使声乐水平达到又一高峰。要敢于正确地使用和锻炼声带。可以做软起首、硬起首和舒气起首不同的练习来锻炼声带的张力和功能,从而使真假声结合得到理想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路统洁 《科教文汇》2011,(22):151-152
好的声音、真挚的情感与恰当的表现力是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所必需的几个要素。教师在教授学生声音技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和表现力的训练,不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声音技巧,更能使歌唱更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姚慧 《科教文汇》2012,(2):167-167,175
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纯熟的歌唱发声技巧,将作品内包含的思想感情生动完美地表达出来,用悠扬美妙的歌声感染听众。大多数的声乐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在教学中总是将歌唱的共鸣、气息等技巧视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情感的培养缺乏重视。当然,如果想要出色演唱一首歌,演唱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歌曲演唱中若只有演唱技巧是不能够完整表达一部好作品的,更不用说能感染听众。因此,教学者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发挥。  相似文献   

17.
侯明丽 《科教文汇》2012,(32):158-159,178
歌唱时所需运用的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重要的部分构成的,它们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同时也必须由四者之间正确的相互协调、整合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唐文滔 《科教文汇》2011,(13):143-144
青歌赛结束后,各界音乐人士都对民族声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质疑"也不容忽视,民族参赛者是"千人一声"、"千人一面"。这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民族"音乐人"去反省和思考。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透析,说明戏曲演唱与表演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及戏曲的学习是让民族声乐艺术走向百花齐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蒋娟全 《科教文汇》2011,(19):140-142
"零陵花鼓"是湖南省六大花鼓戏之一,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自然的原生态唱腔以及丰富的表演技法均具有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把"零陵花鼓戏"自然的原生态唱腔以及特有的表演技法等借鉴到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使其能在音乐创新教育领域中得到充分运用与传承,形成具有民族性、独特性的民族声乐教育特色,从而对凸显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办学特色以及教学改革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可拓宽"零陵花鼓戏"的传承途径,继而达到传承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戴中生 《现代情报》2010,30(4):56-58
本文通过对上饶光学产业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影响上饶光学产业创新发展的问题和因素,阐述了建设光学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对上饶市光学产业科技进步的意义,并对共性技术信息服务促进上饶市光学产业科技进步进行了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