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角色意识的觉醒从来都是同社会进步的程度紧密联系的。日本作家紫氏部在《源氏物语》中刻画了一系列的"弱者"女性形象,而她对这些形象的态度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女性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女性获得了普遍参与高等教育的权利.女性入学率不断提高,就读机构逐步升级.借助女性主义视角对这一历程进行回顾与批判可以发现,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女性高等教育从教养型向实用型转变.然而,受"贤妻良母"女子教育价值观和劳动力市场严重性别隔离的影响,日本高等教育中由来已久的"性别轨道"问题依然明显,在教育过程和毕业出路上还远未实现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来,日本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了日本文学界女性文学的发展、本文选取了几位极具代表性的日本当代女性作家,通过分析其作品,重点阐释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思想及价值观,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去婚姻观”,最终总结出在“去婚姻观”的影响下,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作品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石鹏 《华章》2009,(23)
日本近20多年来出生率持续降低,"少子化"现象一直困扰着日本政府以及社会各阶层.其主要原因是当代日本女性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婚姻观和生育观发生变化所致."少子化"将给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带来种种负面影响,是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亦应以邻为鉴,在警惕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同时,兼顾东、西部人口素质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之后,日本女作家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田边圣子是日本战后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其作品表现了日本新一代女性勇敢追求自我的精神。从田边圣子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日本当代女性"家庭观"的变化,这也体现出了日本当代女性的"家庭观"。  相似文献   

6.
传统女性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大多数女性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产生重大导向作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女性文化主要由女性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所构成。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女性文化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价值观的逐渐淡化,贤妻良母新含义的赋予;女性在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地位的独立,以及在法律上平等权力的获取等。  相似文献   

7.
记忆这个文化学的核心概念,为日本女性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路径。在日本的明治、大正时代,日本虽然学习西欧的先进文明,却将女性置于此外,仍然以"贤妻良母"为妇德标准来束缚女性。"生儿育女"是日本近代女性作家的肉体记忆,"贤妻良母"则是精神记忆。女性作家在作品里否定社会对其"生儿育女""贤妻良母"的定位,肯定满足自我欲望的"主体的性",以争取女性的肉体解放和精神解放实际上只是一种表象,而深层次的文学内涵则是要重塑女性作为主体的肉体记忆和精神记忆。  相似文献   

8.
以时下社会上流行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为切入点,对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向传统回归的外部社会因素和内部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解决知识女性价值观回归传统问题,政府、社会必须优化女性发展的社会环境,知识女性自身必须强化主体意识、性别观念,培养独立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65):193-194
近世兴盛的儒家女训,以及近代普及推广的良妻贤母主义教育,都是日本社会对女性如何在家庭内合格履行义务的道德修身训诫物,二者都刻画了当局所需要的理想日本女性形象。从中管窥,日本女性的家庭形象由近世极其卑下愚昧无知、从夫孝舅姑的侍奉奴仆,演变为近代有知识,有文化,能够主内,并负责教育子女的良妻贤母,日本女性的家庭角色则由近世的"顺妻"、"孝媳"演变为近代教育子女的"贤母"。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构成该国之国民特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的基础,并进而影响国民的性格与行为方式。得天独厚的岛国条件,培养了日本人温和、纤细的性情和对大自然细致的感受性。而这些特点通常被说成是女性更具备的。文章主要从集体主义、依赖感等六个方面论述日本社会的女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曹春燕 《海外英语》2014,(3):161+163
"温柔贤惠"是日本女性的特征,而在温柔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日本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二战之后,在各种法律的约束下,这种偏见虽然有所改观,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地位,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尤其表现在女性就业方面。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15,(4):32-35
由于日本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等社会现象带来的危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组阁后为了化解社会危机、改善社会经济形势,高调倡导女性经济学,提出了"女性闪光社会"政策。但是,由于日本"男尊女卑"的现象根深蒂固,要实现"女性闪光社会",不仅需要女性自身、伴侣、公司、社会等的支持,更需要政府克服一系列的难题,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实现构建"女性闪光社会",可谓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3.
"大陆花嫁①"政策是"满洲②移民"政策的重要辅助工具。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出于政治与军事目的,再次提出了向"满洲移民"的计划,并且从1932年开始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屯垦病"的出现使其濒于破产,为了解决该问题,东宫铁男提出了"大陆花嫁"计划,号召女性到"满洲"去。于此同时,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出现了"昭和恐慌",经济疲敝,为了摆脱贫困状态,受到日本(政府欺骗性)宣传的影响,部分日本农村女性渴望到达"满洲",开拓自己的新天地;此外,由于媒体的影响,日本女性对于自己的过劳的生活状态不满,开始渴望获得自由,获得美满的家庭生活,因而选择奔赴"满洲"。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些来到中国东北的"大陆花嫁"最终沦落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日本中间文学第一人"的渡边淳一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有些日本媒体评价他为"现代男人的代言人",但是他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美丽动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都体现了渡边文学对现代女性的关注。基于此,通过对渡边文学中女性具体形象的分析,来探索渡边文学的精髓,进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渡边文学中男女两性地位及性别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気"字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关于"気"的日语词汇衬映出日本国民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意识形态等诸多性格文化特征,在日语表达里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对日语"気"一词以及"気"的惯用语的分析,阐述了日本人纤细而敏感的心理活动。另外,从日本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日本人对"気"情有独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等待"是诗人们经常描绘的主题,在男性诗人和女性诗人的笔下,它负载着不同的价值观。郑愁予的《错误》沿袭了男权话语中一贯的"思妇"形象,将等待塑造为美丽的姿态。而女诗人舒婷却借"等待"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宣告女性自我书写不可取代的意义。但《神女峰》也暴露出女性对男性及传统观念的依附,为后来的女性诗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纸币正面肖像的选择除了客观原因外,反映出该国的主流价值和文化取向等.本文拟从日本社会的价值观、女性观和国际观三个方面来探讨肖像背后隐含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传统女性社会称谓语和新兴女性社会称谓语这两大类女性社会称谓语进行描述,归纳其特点,比较得出现代汉语女性社会称谓语发生的变化和产生变化的原因,认为社会地位、伦理价值观的变化,网络的普及以及"人云亦云"的思想造成了现代汉语女性社会称谓语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作家奥田英朗的小说《直美与加奈子》因叙述了一个由"家庭暴力"引发的罪案,在日本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直美、加奈子、李朱美三个女性形象,来阐述犯罪结果出现的必然性,从而进一步剖析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