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也是我一生的诺言。要用一颗真挚的心,把学生当成一本书去读、去学去研究,以情感赢得情感,以心灵感受心灵。我初次带班时,一名性格孤僻的女生被本该接受她的班级拒之门外,为了不使她辍学,我用爱心接纳了她。望着那双失望的眼睛,我用力握住她的小手认真地对她说:“相信自己,你一定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之后的三年里我一直用柔和、纯美的心去关怀她,用真诚的爱去开启她情感的封条,使她不再封闭自己,我发现给她造成伤害的竟来自于她小学的教育。解铃还需系铃人,作为教育者,我要用爱去修复她心灵的创伤。我抓住每个…  相似文献   

2.
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教育在呼唤每位教师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爱无疑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但我认为这师爱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一个激情洋溢的大舞台,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情感去迸发学生生命的激情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点燃自己的情感,那语文课堂肯定会像一池吹皱的春水。一、课堂因老师的激情而精彩我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觉得自己这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自己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在学生们汇报"爸爸是怎样一个人"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博学多识、渴望和平、爱自  相似文献   

4.
罗江 《现代教学》2015,(7):35-36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要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帮助学生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内心始终坚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用真诚而高尚的心灵去走近学生,用内蕴丰厚的修养去影响学生。在践行自己教育梦想的过程中,用好、用活语言,就是提升自我师德和师能的至关重要的方面。一、青年教师教学语言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应该是情感的语文,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满腔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课文中情感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语文选文是作者用心灵来写的,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灵去阅读、感受、领悟.面对格调委婉、意境隽远的文章《匆匆》一文,支玉恒老师以情感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在读写之中与作者的心灵交融,感受语言文字的灵性,领会作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和美好情操,进而实现教学情感的共鸣.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朗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诉.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他们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指引学生从心灵深处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教师保持一颗童心,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挚情感的心理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动力之源。拥有一颗童心,才能进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甚至形成不可逾越的代沟。这样就需要老师常怀一颗童心,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和他们沟通,真正地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因此,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成为优秀人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和心灵去贴近学生,感化学生,激发学生。同时,更要用自己的心去研究学生,探讨最适宜的教育方法。记得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本教育专著《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相似文献   

9.
一、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目的是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内涵,领会含义,最终让学生的道德修养得以全面的提高.下面是《爸爸、妈妈抚育我》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拿出从出生到小学不同时期的一些生活照片,说说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0.
和桂英 《云南教育》2003,(34):13-13
教师情感的变化是心理健康状态的“晴雨表”,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关注自己情感的变化,克服消极的情感。通过自己健康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育人观。一、教师积极情感的合理表达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和郁梅,一年级从邻村村小转到我校,刚来时成绩很差,语言表达也不流利,自卑心理严重,她经常做错题,读错字,同学一笑,她就更害怕读书,针对这一现象,我用“小纸条”与她交流。“小梅,你行,你比任何人努力,能遵守课堂纪律,只要你有自信心,肯努力,你一定能赶上别的同…  相似文献   

11.
严洪 《湖南教育》2003,(23):29-29
一、塑造自身健康的人格形象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这些条件呢?首先是敬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应将自己的心血倾注在培养学生上,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用自己智慧的钥匙去引导学生开启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大门。其次是乐观。教师要以教育为快乐,以“收获各类人才”为乐,以“收获真挚的情感”为乐,以“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为乐。以健康愉悦的情感和言行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再次是幽默。幽默应是教…  相似文献   

12.
一个班级是否团结和谐,是否有活力,这和班主任的人文素养息息相关。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尊重个体,教师更需要想办法呵护学生纯真的心灵,以诚心换真心。班主任应该如何去做?一、身体力行,无声胜有声用教育情感来优化学生的情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行示人。育人者不仅要利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去陶冶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操,而且还要身体力行,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用他们的眼睛及心灵去感知教师的言行,受到教育感化。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学上,班主任要具  相似文献   

13.
<正>班主任应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情感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视为自己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正所谓"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让我往往能够从一些细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要作个怎样的教师?这是10年前初登上三尺讲台时,李亚敏经常问自己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深深地影响着她,“好老师要时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爱学生”成为李亚敏的座右铭。回忆工作的点点滴滴,整理着纷繁复杂的思绪,“教育就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育就是情感与情感的碰撞”这段文字如春蚕破茧般撞击着她的心,因为,她正是在用心灵解读“教育”这两个神圣的字眼。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一种技能训练 ,写作能力的获得需要“自悟”过程。这项工作教师可通过作文评语来完成 ,即教师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多种角度 ,用情感、用心灵去精心构思评语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示、认识得到提高 ,进而达到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 ,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求全责备 ,要求完美 ,而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心灵情感的交流 ,用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评语去感染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自悟”,从而达到提高其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评语形式要灵活多样评语要随着作文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在我的作文教学中 ,形式是多样的 ,…  相似文献   

16.
王爱军 《成才之路》2012,(11):22-22
正教师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的传承与传授者,是人格的楷模,是学生们在人生的大海中航行的"灯塔"。因此,作为教师的我,每时每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作为自己的为师之道的标准来提醒自己。以身示教、无私奉献、以德立教,用高尚的师德为每一颗清纯的心灵的塑造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时刻谨记德育为先。一、用无尽的师爱,去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师爱是每位教师应该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职责。无尽的  相似文献   

17.
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成功的教师必对学生充满一种真挚、浓烈、发自肺腑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以爱育爱,只有用爱心去播种,师生之间才会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才会心灵相通,教师才会愉快地播种,传播文明,塑造灵魂. 师爱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有"德"有"才",更要有"术"——仅有爱的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施爱的方法,讲究施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必不可少甚至最为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奠基石,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成为师生互信互爱、团结平等的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以真诚的爱去赢得学生的爱与信任吧!真情温暖心灵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其它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在调查中,我发现96%的学生希望教师正直,不  相似文献   

19.
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教师情感雨露的滋润。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真诚的思想交流。因此,教师要重视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平时多沟通,用自己的心灵火花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教师应该在教育中用宽容感化良知.用温暖滋润学生心田,用关爱呵护他们成长,维护后进生的自尊,逐渐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20.
<正>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高效课堂改革的最直接最关键因素。为了能够完成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