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热对流》一课中,我有意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事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人文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这是我们科学课的灵魂所在!可现实的课堂中“人文关怀”流失的现象却时有存在,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这是“热对流”中的一个很有名的实验,叫“煮金鱼”。为了制造悬念,这位老师卖了很多关子,说自己饿了,想把金鱼吃掉。一些学生听老师说要煮金鱼吃都非常吃惊,请求老师不要把金鱼煮了吃,因为这样太残忍了。可老师为了完成自己预先设定的环节,还是坚持非煮不可。老师说:“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饿了。”最后,当然是金鱼被老师抓进了烧瓶,看到那些…  相似文献   

3.
1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学生学得好与坏 ,不仅要看他回答了多少问题 ,还要看他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如教学《热是怎样传播的》一课 ,教师一上课就问 :“你们见过烧不死的金鱼吗 ?今天老师就让大家看看。”然后教师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鱼放入装水的烧瓶中 ,用酒精灯对着瓶颈烧。瓶颈的水烧开了 ,而金鱼仍在水中游来游去…  相似文献   

4.
一、悬念引入,挑起思维矛盾 本课是继“热传导”后,指导学生认识“热对流”——热传递的又一种方式的一课。为顺利导入新课,并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我设计了一个悬念性较强的实验:在一个装满水的烧瓶里放几只蝌蚪,瓶颈处用棉花塞住,倾斜烧瓶,在烧瓶口部用酒精灯加热。不一会儿,瓶口的水沸腾了,瓶里的蝌蚪却依然游来游去。这一现象令学生惊叹不已,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一单元(包括1—6课)我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紧扣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一、通过种植、饲养活动进行劳动观点和劳动技术的教育 充分认识自然教学的意义,就能自觉地改革自然教学,克服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让学生观察感知活生生的自然事物,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备《动物和环境》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瓶养蚯蚓、金鱼或蚂蚁等小动物,他们在饲养过程中弄清了动物的食性和生活条件;在备《植物和环境》一课时我发给学生绿豆,按向阳、背阴、适量水、大量水等几种不同环境分组  相似文献   

6.
《热胀冷缩》这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材中采用的材料是玻璃烧瓶。因学校没有很多烧瓶,于是我临时请学生准备空酸奶瓶和吸管(此材料很易收集),待上课时,我让学生把灌满红色水的酸奶瓶插上吸管,先放入热水中,红色液面迅速上升,学生得出水受热体积变大,水就顺着吸管上升的结论。接着,我让学生把此装置放入冷水中,奇怪的事发生了,全班12个小组,有10组的吸管液面非但没下降,反而上升  相似文献   

7.
许雁 《山东教育》2012,(10):53-54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几年来,我注重进行"探究式"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尽享英语学习之乐趣,力求使英语教学走向高效。一、巧抓时机,精心指导,让学生获取探究的钥匙1.重视课题的引入,启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让瘪乒乓球鼓起来》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过程。 1.带着悬念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喷泉,今天在课堂上大家有机会看一看。(教师出示“喷泉”实验装置,然后将开水倒在烧瓶上,烧瓶中的红水就像喷泉一样从玻璃管的尖嘴中喷出来。)  相似文献   

9.
巧改水槽     
《金鱼》一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做在鱼嘴前滴红水的实验,让学生发现红水被金鱼吞进去又从鳃里排出来的现象,以此来验证“金鱼在水中嘴和腮一张一合的,不是在喝水而是在用鳃呼吸”这一猜想。  相似文献   

10.
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渗透主题的作用。为了把学生迅速带入学习情景,在上《热对流》一课时,我采用实验和悬念相结合的方式,一开课便出示一只装满水的烧瓶,瓶中有一只小金鱼正游来游去。接着边演示边提问:“如果我们在瓶口给水加热,小金鱼会死吗?”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被瓶中的小金鱼吸引过来,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小金鱼会热得难受,最后甚至会被水烫死;有的说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给瓶口上部的水加热,热不会传到瓶底,小金鱼会安然无恙。孩子们的关心和注意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了教学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一种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生物".让他快乐的事,他会自动去做;感觉很痛苦的事,他就会逃避.因此在刚学物理时,如何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持续的学习积极性,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呢?接下来简单地谈一谈我的一些尝试.一、设计简单生动的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刚接触物理时,想方设法,做一些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把一条金鱼放在烧瓶里加水后,用酒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教育理念,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能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式学习以研究为手段,突出思维的开放性。此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学生主动积极性,在实践探索中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知识。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通过分析,得出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功能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资源丰富,容易获取,让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查阅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利用网络支撑语文探究式学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那么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探究式学习呢?下面我就《鸿门宴》这一课谈谈我的做法。教学平台:校园语文网。地点:微机室。1.课前准备。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接触过司马迁的文章,而且也了解后人对司马迁及其《史记》的评价,但这个印象毕竟是模糊的。为了达到走近司马迁的目的,走近《史记》的目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先前已知道的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信息做一整理…  相似文献   

14.
李美秀 《中学文科》2009,(12):35-35
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下面我以思想品德课《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这种学习探究方式的运用。《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一堂好的实验课,必须让学生动手、动脑,会观察现象,会发现问题。在自然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必将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思考探索去理解掌握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雨”是怎样形成的,我设计了一个实验: ①在烧瓶里装1/3的水,用带玻璃弯管的橡胶赛塞  相似文献   

16.
<正>探究式学习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这种特性正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达到的。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式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体验。一、《品德与社会》"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主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依据,通过讲解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的故事与经验编写,它注重  相似文献   

17.
“探究式”教学法 ,强调发展儿童的智力 ,培养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欲望 ,使儿童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自然实验教学中 ,借鉴“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尝试 ,收到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1 围绕主题———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一些自然现象、生活常识已有初步认识 ,只有通过他们有目的地实践 ,亲自动手操作 ,直接经历过程产生结论 ,才有可能真正领会。我在《水的浮力》一课教学中 ,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 ,提出问题。在一个空瓶子中放一个乒乓球 ,让学生想办…  相似文献   

18.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学生学得好与坏,不仅要看他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他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教学<热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教师一上课就问:“你们见过烧不死的金鱼吗?今天老师就让大家看看.”然后教师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鱼放入装水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对着瓶颈烧.瓶颈的水烧开了,而金鱼仍在水中游来游去.教师说:“看来,这真是条烧不死的神鱼,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由于学生对实验现象感到非常惊奇,于是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发现了问题,也就有了探索的目标,学生才会想方设法一步步向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9.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科学研究,从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确立专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研究能力,在高中阶段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我在化学教学中注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在学习《CO2的性质和用途》这节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探究性课题——探究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