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张贤亮刻画的人物形象中,女性形象是一道特别的风景。文章认为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既有那个特定时代生活在底层的妇女的共性品质,又有各自的丰满的个性特点,在她们身上,既透射着作者的人生遭际,也寄予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民间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它作为民间文化的产物,广泛地反映了元代社会中下层的各种风俗习惯.关汉卿关于士妓之恋的作品<救风尘>中的婚姻礼俗文化,表现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们对于摆脱不幸婚姻的强烈愿望,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婚姻礼俗画卷.  相似文献   

3.
彝族作家李乔,以其长篇三部曲《欢笑的金沙江》奠定了他在彝族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他的小说以二十世纪云南历史的发展为创作背景,展现了都市与现代、边地与民族的独特风貌,塑造了众多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人物群象,形象地展示了一幅二十世纪云南历史的巨幅画卷。本文试对他的小说进行宏观的分析,揭示出其对文坛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技巧运动虽是现代形成的体育项目之一,但它的一些基本动作在我国却古已有之。当我们漫步于历史的长廊,细阅古代杂技,舞蹈和戏剧艺术的画卷,即可以见到许多栩栩如生的技巧表演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艺人形象是元杂剧中的一类人物形象,虽然为数不多,但却传达出了丰富的意义.它是元代社会特殊历史文化环境的产物,其具有的形象特征诸如对自我的肯定,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对社会的反抗等等,既反映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折射出有元一代的社会现实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现实主义小说《愤怒的葡萄》通过对经济大萧条时期乔德一家苦难生活的描述,真实再现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动荡和底层人民的挣扎,本文结合新历史主义理论研究,分析小说《愤怒的葡萄》在当时美国社会的历史意义,以及在历史建构过程中小说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小说的整个审美世界中,女性形象占有一席特殊的显赫的位置。鲁迅以其独特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既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的全部内涵,鲁迅侧重挖掘她们性格的缺陷软弱和致使自己失败的内在因素,体现了鲁迅对历史的悲剧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对鲁迅的敬仰和推崇表现在创作手法和创作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上:在小说的选材、主题的挖掘开拓上,王安忆秉承了鲁迅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原则.成功地创作了都市、农村、知青题材的作品,她笔下塑造的底层小人物、妇女形象十分典型,呈现出深邃之美.另外,在小说创作方法上,王安忆还沿用了鲁迅惯用的心理描写和白描的创作手法,从而形成了小说鲜活、逼真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底层"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处于论争之中,无论是肯定性阐释,还是否定性阐释,批评家们都试图对"底层"作出明确界定和深度研究。"底层"是一个历史概念,在历史中产生、构成并一直延续至今,是无数独立个体生命秩序的集合,是一种生命的本真存在。底层叙述的未来境域异常广阔,而要进一步提升底层叙述的深度和高度,则必须做"向外"和"向内"双重维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赵晴 《职大学报》2008,(3):38-41
萧红是深受鲁迅文学影响的一位作家.她自觉地把被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作为观照对象,在她的小说中随处可见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子.鲁迅与萧红塑造的的女性形象有着共同的个性特征和历史命运,并且通过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病态灵魂.替她们发出对不公平社会的控诉,传达出相同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北朝本土文人诗中的女性形象与历史上北朝妇女的真实形象截然不同,发生了明显的异化。她们迷失了自己坚决果敢的个性,丢掉了英雄豪侠的尚武精神,直率大胆的情感表达方式更是与她们无缘。原因何在?一是南朝诗风尤其是宫体诗对北朝文坛的影响;二是传统文化特别是《周易》对北朝文人的潜移默化;三是文人根深蒂固的“臣妾意识”在作祟。  相似文献   

12.
对联,俗称“对子”,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字形式之一。它历史悠久,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长短不拘、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在中国几千年社会中,不同时期的对联展示了一副副描绘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历史画卷”,可以说对联是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充分利用好这座宝库,有利于开辟历史教学新途径、新空间。笔者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对联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达斡尔族民间故事中以写实、夸张、幻想和拟人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这些形象反映了达斡尔族妇女的生活以及她们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严歌苓作品中的底层形象可以根据其作品主题大致分为两类,移民生活中的底层人物和国内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浪潮的见证者。他们都是生活贫苦的人,作者通过对他们生活境况的描写以及人性心理的描摹,展现出这些边缘人物生活的窘迫,人性的本真或扭曲,体现出作者深受中国传统和海外移民的双重影响,力图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中对最具矛盾深刻性的身份及情感认同问题予以真实展现与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学中有一个领域,专门研究底层的打工者,在文学理论研究体系中,这些底层生活的群众从乡村到城市一般都会面临新环境的选择以及人情世故的窘迫。在打工文学中,很多女性形象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单薄无力和各种辛酸苦楚引起读者深思。本文将主要研究探讨在都市中的那些农家女形象,将她们的独特人格和人生轨迹揭露出来。总结归纳当代文学中的打工女性群体形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属于一位唯美派作家的代表。在他的笔下不仅仅有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有着对道德、对人性道德等主题的探讨,而更引人注意的是他的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屠翁罪善于描写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他用自己细腻、优美的文笔为读者呈上了一幅千姿百态的女性画卷。本文将从屠翁笔下女性形象的共通性这一角度对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都涉及到了妇女因为对于固有婚俗的某种不适而生发的反抗主题,且其反抗都关联到了具体的民俗文化事项。透过对具体的民俗事项和其中人物婚姻反抗行为关系的分析,不仅可以形象考察不同时代中国妇女精神或心理上所经历的艰难的近代化过程,而且也可以生动感知小说对于历史进行艺术的反映之时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杰克.伦敦在作品中刻画了包括非白人妇女在内的众多妇女形象。他虽然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拥有前卫的性别观念,但依然无法走出男权主义的藩篱,塑造出真正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中妇女形象虽屈指可数,篇幅不多,但她们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如果没有这些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的衬托,梁山的英雄们将失色不少。虽然这些妇女形象不是作者要着力描写的,但她们的存在对于整部小说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丁玲的创作实践,着重分析了她所塑造的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展现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轨迹,表现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说明妇女解放不仅要有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更要铲除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同时还必须把它与民族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