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通过反思征候式阅读通过学科的问题结构去解读课程文本中的问题结构的特征,可以发现征候式阅读能够加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把征候式阅读应用于学生的课程文本解读,可以促使在阅读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立足于课程理念精髓,剖析优化阅读策略,指出教师应关注阅读活动细节,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重视阅读体验,发展学生个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规定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明确了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挥.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异读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放手让学生随意解读课文,学生在没有理解原文的情况下任意发挥;教师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理解为"随意解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偏离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文本细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重理论与史料而轻文本,致使很多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非常低.因此,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和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并进入情境,去体验、感悟,允许对文本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6.
袁甲 《文教资料》2009,(21):32-33
由于语言的差异和史料的众多,中文系<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始终存在着对文本的陌生化,很多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非常低.只有通过文本细读,增强学生细读文本的功夫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才是符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融合的教学改革的指归.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如阅读前、中后各环节能围绕文本特征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文本特征在文本解读中的引领作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方法有:利用文本特征,走进文本解读,深入文本解读和升华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8.
课程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就说明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走进文本和解读文本,让他们亲身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以提高他们解读文本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批注式"阅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注重阅读的审美性,提高了课堂有效性,是较理想的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吴揽月 《考试周刊》2012,(28):50-5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基于新课程阅读理念背景,反思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现状,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误区;力图寻求新课程文本解读的新思路,努力构建"生成性状态"的语文课堂。一、"文本解读"新解洪镇涛先生认为:"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解读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叙事散文,准确把握文本主旨,以一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优课设计中两处瑕疵为观察点分析、点评。追根寻源,围绕对文本主旨的准确解读多层面进行辨析,指出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靠得住的课程资源""深有所得",以主旨来指引阅读进程,避免阅读思维扁平化。  相似文献   

11.
正校内阅读课的开设固然是好事,但课程开设的前提是课程资源开发所提供的"软件支持",没有这个前提,阅读课的开设必然是"轰轰烈烈开设,冷冷清清收场"。事实上,由于一些学校对阅读课的课程定位较为模糊,对课程性质、目标、实施理念、实施思路、硬件支撑、课程评价等课程标准问题缺乏必要的研究和界定,导致阅读课的效果欠佳。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指导盲目化(教师不知道要指导什么);阅读的文本随意化(阅读课次数少,学生多,图书馆管理跟不上,学生的阅读文本经常被变换或学生想换就换);阅读的过程肤浅化(教师对阅读过程缺乏必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着无法估计的作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可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借助文本朗读、创设适宜情境等引领学生用心感受文本,形成对文本的独特解读,从而高效地进行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理论指出,读者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文本价值全面实现的必要条件。学生作为语文文本的阅读者,是实现教材文本价值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辨析字句,准确理解文本本意;通过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辐射思辨内容的广度;通过溯源求本的探索,培养儿童阅读的思辨逻辑;通过深度思考,创造阅读的思辨层级。以此促进学生阅读思辨能力的生长,实现文本阅读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每一个学生在进入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消化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时时刻刻呵护、鼓励、赞赏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同时,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把握正确的导向,学生通过教师的目的阅读实践活动,不断感悟文本内涵,从而达到对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敏惠 《成才之路》2022,(10):76-7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并引导学生在共情的基础上对文本主题和内容进行思辨性解读."三层批注"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并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共情,实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从原始阅读下的预习批注、共鸣阅读下的圈画批注、思辨阅读...  相似文献   

16.
网络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网络文本为阅读对象、以培养学生网络阅读素养为教学目标的阅读教学活动.目前,网络阅读已经成为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设相对独立的网络阅读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网络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乃至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认为,在设计网络阅读课程教学时,应正确把握网络阅读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的内容目标,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网络阅读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清华大学黄琪椿老师从2010年秋天开始,开设了一门"鲁迅选读"课程,为通识教育中核心通识课程之一。我有幸得到了他的一份课程结束时的试卷,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作笔记,从中得到了很大启发。这不仅是因为我之前也曾在台湾清华大学为中文系的学生开设过同类的课程,因此对清华学生格外亲切;更因为黄老师的课另有特色:一是其修读对象以中文系以外的本科生为主,除了少部分文科(外文,经济或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并指出对文本解读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活动,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随意解读、穿凿附会和过度阐释等弊端。笔者试就文本解读的有关问题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倡导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规避对文本的一元解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角,从不同的维度理解文本,探究文本的丰富内涵。一、从历史视角解读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历史视角解读文本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历史视角揣摩文本内涵,应当避免理解的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