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已把“三农”问题置于全党工作的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传统的农业科技培训已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是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动力.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育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农民自身思想文化状况等是制约农民科技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升农民科技素质需要优化农村教育结构,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实施科技培训,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搭建平台;大力加强农村科技的推广,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提供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随着农民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媒体接受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对手机及互联网等现代化传播工具运用自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优势,开展现代职业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我国农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四川连片特困地区32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减贫成效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文化素质、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采用态度、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等对科技减贫成效影响较大。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不显著,但女性在科技减贫上效果好于男性,科技减贫成效有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为更好地提高连片特困地区科技服务减贫成效,本文提出开展地区教育扶贫,增强农民自身素质;重构"政府—市场—社会—社区—农户"五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钰  徐其东 《科协论坛》2007,(6):258-259
本文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与经济超常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源泉.本文主要从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农业信息化对欠发达地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利用信息化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以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临沂市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及沂沭河畔,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各种制约因素,长期以来科技落后,人才缺乏,生产结构不合理,生态失去平衡,经济欠发达,一度成为国家重点扶贫对象。解决好革命老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重大课题。而把科技星火撤向农村,提高劳动者素质,指导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  相似文献   

8.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也是山东省农村经济孕育变革和探索的一年。搞好2000年的星火计划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山东省将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契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速全省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十五”计划开个好头打下基础。一、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共同富裕和区域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山东省经济发展尚不平衡,存在东西差距问题,山东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跃,全面实现小康和现代化,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振兴至关重要。星火计划在继续引导东部发达地区提高水平的同时,要以欠发达地区为重点,立足资源开发,引进人才,培植产业生长点,培植新型企业,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传播、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省九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对星火计划工作提出新要求:“制定并实施星火产业带规划,探索发展区域科技经济”。为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化是保持与世界同步的必由之路,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则是根本,因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出路只能是提高农民素质。那么现阶段农民素质如何呢?如何提高农民素质?此篇文章从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太行山道路”给了我们诸多伦理启示,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高校教师必须切实承担起人才培育责任、科学普及责任、社会信息责任、社会经济责任、社会政治责任、社会法律责任、生态环保责任、社会伦理责任、社会文化责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农业现代化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从事科学精神和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与“三农”有关人员的科学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认识和弘扬农业科学技术正面价值,说明和抑制其负面效应;直接面向农业现代化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