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闻叙良 《海南教育》2014,(24):81-82
从目前的科学课程实施来看,新课改之后科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面临着从领导到教师的科学观念转变、学校师资和课程相关资源问题。学校和教师看似了解了科学本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非科学和伪科学的教学行为。因而,对于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的正确定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乔治·威尔指出,科学不只是发生在实验室中的事,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因此,小学科学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课程。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学课堂,教会学生学科学。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2012,(31):6
主持人语相信很多科学教师都这样问过自己:科学是什么?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如果连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了,好像有点说不过去。那么,科学是什么呢?中国古代称"科学"为"格物致知"——即"格"物而致"知"。爱因斯坦指出:"科学"是"探求意义的经历"。用儿童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构建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科学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设计,由于科学课堂实验设计的评价方式没有统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因此,初中科学课堂实验设计应注意科学性、改进性、发展性、多维性、提高性五方面评价标准,从而在体现实证的科学本质的情况下,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堂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启迪科学思维、培育科学精神的主阵地,而科学教师则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自主发展的引导者。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小城镇的初中学生,缺少大城市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的熏陶,同时也没有科技馆博物馆等可以帮助开阔视野,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只能在课堂上靠教师的协助完成。  相似文献   

8.
张近贤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135-136
科学写作,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科学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写作的魅力,进而提升写作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让科学与科学探究通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科学环境中形成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教师应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科学课堂。总之,教师应该使科学课堂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在多元智慧的砥砺和碰撞中,获得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1.
对科学课堂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叶陶 《科学课》2008,(2):8-10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问题的提出牵强附会、科学预测太过随意、科学探究放任自流,等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努力使这些问题得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李秀华 《河北教育》2007,(10):29-30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堂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活动应成为科学课堂的主体,那如何让科学探究走进科学课呢?我们尝试构建了“探究式”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对于科学教师来讲,如果不理解科学本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差别,分不清各种科学哲学流派的确切含义及其对科学教育(尤其是对我国这样一个文化传统国家)的贡献、局限甚至危害,就不可能上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很难真正做到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寓于科学探究过程中,寓于科学史和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中,而且很可能将“伪科学”引入课堂。本文通过对一些常见案例的剖析,讨论一下科学课堂教学中违背科学本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田明华 《成才之路》2012,(17):83-83
正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标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全新的视角来思考每课的设计,注重知识获取,关注能力发展;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大胆进行预设,留足生成余地,把握好"科学课堂的精彩来自巧妙的科学设计"这一尺度,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益。在苏教版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巧妙进行科学设计,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益。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注重知识获取,关注能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得  相似文献   

15.
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科学问题。科学课应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发现,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链:情境化的问题链有利于体现化学专题复习课的整体性,导读型的问题链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诱导型的问题链则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有作用,逆向问题链在习题解答方面有突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那么。究竟怎样构建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探究不等于程式化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反复研究为基础的,所以有些教师力求丝毫不差地按着教材的编排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放弃任何一个环节和内容,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18.
面对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有学者用“文化”一词来概括:“文化是课堂的养分,离开文化,课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的问题。”这种说法很有道理,课堂上师生言行背后确实有思想观念的支撑,这些思想观念又是一定文化背景的产物。那么。如何用这些思想观念指导课堂教学的实践呢?,  相似文献   

19.
初中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重要学科,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科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对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给科学课堂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世界的科学教育改革中,建构主义已经成为指导科学教学的主要理论.本文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科学教育各方面的影响,并对其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