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苑广阔 《广西教育》2014,(44):28-28
正近日,浙江省浦江县网友"骑小轮的大伟"发了一条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关注:"为了政策,我也算是拼命了!对将来的儿子说一句:放心中考吧,爸已经帮你拿到加分政策了!"这条微博的背景是,今年7月,浦江县出台政策,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其中,献血4 000毫升加1分,6 000毫升加2分,超过8 000毫升加3分。(9月24日《钱江晚报》)在国内,大凡与孩子升学考试有关的,无论是加分政策还  相似文献   

2.
2014年9月22日,浙江金华浦江网友“骑小轮的大伟”的一条微博引发关注:“为了政策,我也算是拼命了!对将来的儿子说一句:放心中考吧,爸已经帮你拿到加分了!”微博下面附上了三张图,一张是自己献血的照片,一张是自己献血的8本证书,还有一张是《浦江县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的网络截图.截图显示的内容是: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其中,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升加3分.  相似文献   

3.
时事     
<正>家长献血,子女加分?今年7月,浙江浦江县出台政策,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其中,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升加3分。此政策一出,有人叫好,也有人担心不公平。-正方-VS.-反方-献血加分好献血加分不好@骑小轮的大伟:我今年28岁,从18岁开始便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目前已累积献血4300毫升。我现在还没结婚生孩子,加分什么的,对我来说还太遥远。政府出台的这类优惠政策,对我们这些热心献血的人来说,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关爱。@猫你不bu:无偿献血的确值得提倡。如果这项政  相似文献   

4.
声音     
《中学生电脑》2014,(11):4-4
“放心中考吧,爸已经帮你拿到加分了.”近日,浙江浦江县公布了《浦江县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意见》最大的亮点是,荣获国家级无偿献血奉献金奖、银奖、铜奖的献血者(金、银、铜奖获奖者献血总量分别达到8000、6000、4000毫升)的个人,其直系子女参加中考的,分别给予3分(金奖者)、2分(银奖者)、1分(铜奖者)的中考加分.  相似文献   

5.
正"以前上学要拼爹拼房,现在要拼血了。"浙江浦江一纸规定,让多少父母平添了几分悲壮和无奈。今年7月,该县出台规定,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就可获得加分。"家长献血"与"子女加分"挂钩,即便能在短时间内激发人们的献血热情,从长远来看,却有损公益本色、违背公益精神,最终得不偿失。本来,无偿献血是公民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体现,当一个人走向献血站的时候,他不仅在为陷入困顿的陌生人奉献生命的血液,更是在完善自己的公民人格,为这个社会注入担当的基因。然而,当献血与子女中考加分挂钩,  相似文献   

6.
最近,连续有好几则关于加分政策的消息——2008年起,浙江省高考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省教育厅不再评选"省级优秀学生";湖南省日前正式宣布取消以往高考录取过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这一不成文规定;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宣布,深圳市"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加分"的规定从2008年开始停止执行.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8,(25)
近年来,中考加分政策一直备受关注。前段时间,深圳市教育局为吸引金融高管人才,提出"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可加10分"的优惠政策。消息一出,社会各界群起质疑。对此,教育部已责成深圳市予以调查和纠正。此风浪所引发的社会讨论还没归于平静,最近,浙江省绍兴县教育局也推  相似文献   

8.
"高考加分政策"作为高考制度的补充与完善,其初衷无疑是美好的。可是由于政策执行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策执行主体的"有限理性"与"经济人"特性,"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经济、社会资本侵蚀而失真,背离了政策制定的预定目标,政策的执行结果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我们应透视加分政策失真现象,分析政策失真的原因,进而提出对"高考加分政策"的改进意见以及对策,以期建立一套真正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的加分模式,既体现高考加分的初衷,又不损害教育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87名学生获得体优加分一事,继高考状元热之后又成为2014年高考的又一热点,高考加分政策再次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时间,教育部表态、专家论证、媒体调查,煞是热闹。加分政策应当保留还是取消?莫衷一是。回顾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出台、调整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早期的加分政策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和社会价值引领问题。1977年恢复高考前,我们就采用了照顾少数民族学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3天,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多次重申,不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的20分高考加分政策。6月26日,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在新浪微博发布消息说:"清华坚决抵制四川的体育加分,是为了让更多真材实料的优生进到清华大学学习。"(6月29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1.
正《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据9月5日人民网)高考加分政策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从最初的"根正苗红"加分,到"奥数小能手""X级运动员""道德标兵"加分,再到各地出台"土政策"加分,一路走来,高考加分乱象丛生。作为一项临时性的、照顾性机制,加分政策在弥补高校招生制  相似文献   

12.
<正>专版要目●高考加分历史沿革●31个省份高考新政出炉●专家圈点高考加分瘦身●2014年部分省市自治区高考加分政策汇总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本质上是对德才兼备的优秀者的一种鼓励,彰显教育公平。但多年来,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加分项目五花八门、分值高低不同、范围互有差异,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甚至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曾有网民  相似文献   

13.
陈杰 《教育》2008,(9):44-45
近年来,中考加分政策一直备受关注。前段时间,深圳市教育局为吸引金融高管人才,提出“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可加10分”的优惠政策。消息一出,社会各界群起质疑。对此,教育部己责成深圳市予以调查和纠正。  相似文献   

14.
涂皓 《教育》2013,(19):24-25
2014年起,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许多加分项目将不再具有加分资格。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高考加分政策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1月21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惊曝群体作弊丑闻,把高考加分政策推向风口浪尖。为何高考加分丑闻,诸如孝女、"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造假等事件延绵不断?本文通过案例回顾,分析得出产生争议的原因:一是高考加分对象、加分项目、加分衡量指标随意性大;二是高考加分政策程序不透明,从而导致权力寻租。笔者认为,由于高考加分政策本身具有合理性,不主张将其取消,而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趋于完善,使之回归公平。  相似文献   

16.
要闻     
加分受益者非富即贵91.1%的人认为不合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联合进行了一项关于"中考加分事件"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91.1%的人认为这一规定不合理,47.1%的人认为中高考加分应取消。调查显示,47.9%的人认为加分政策让  相似文献   

17.
据《新民晚报》报道:3年前,上海调整高考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不仅范围缩小,而且分值"打折"。不料,在今年的中考招生时出现了"双刃剑"现象。民航上海中专学校闻名沪上的校园艺术管乐团,相中的考生少之又少。招考老师们一致反映,上海琴童在减少,这已是不争的事  相似文献   

18.
谭敏 《教育》2015,(1):15
谭敏在2014年12月18日《广州日报》撰文指出:备受关注的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新政终于"揭开面纱"。近日,教育部对外正式发布了《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近年来,所有的高考改革举措,无一不是为了公平。加分和自主招生政策,一直是高考的焦点问题。此次明确取消所有的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了"烈士子女"等5类扶持性加分项目,不仅是对民意的有效回应,也是对高考的纠偏之举。要知道,高  相似文献   

19.
涂皓 《教育》2013,(7):24-25
2014年起,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许多加分项目将不再具有加分资格。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由此获得一些加分的机会;照顾性加分,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加分。  相似文献   

20.
<正>潮课,指在高校中出现的一些新奇的选修课。五花八门的选修课中出现了品酒、星座学、化妆、三国杀等"潮课",引来不少学生争相选择。2012年7月,厦门大学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信息"厦大准备开设爬树课,已经在本部后山寻找场地,您没看错!是!爬树!课!……",这条微博引发了网友的2000多次转发,成为网上热议话题。有人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