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地区。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的音乐和舞蹈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2.
尤阳 《文教资料》2011,(30):102-103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中,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符号,而成为一种凝聚着人的情感和思维意识的独特艺术体系。因此,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具有不可限量的艺术价值。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传承,以及在现代设计境遇中的应用,作者提出了基于云南苗族服饰图案暨图形元素再创造的迫切性、必要性和方法,同时做出了大量传统图案元素在包装、广告招贴及装饰设计中应用的作品案例,并提出了在具体设计应用时需要注重的方式方法。这一研究.对苗族服饰图案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构建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从其他省区迁到云南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又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通过对威信县韩姓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的研究,可以认识云南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进而了解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苗族是云南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教育滞后是制约苗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龙咀石苗族村寨进行调查,发现不仅是地处偏远山区的苗族教育水平落后,即使身处省会城市附近,苗族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山寨苗家     
苗族是一个极其古老的民族。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已移居东南亚和欧美诸国外,全国共有苗族7398035人。从人口数量上看,在国内56个民族中,苗族仅次于汉、壮、满、回,居第五位。苗族现在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七省...  相似文献   

6.
自17世纪开始,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苗族不断穿越中国的国界进入了东南亚国家。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苗族迁入越南主要有三四次大规模的迁徙浪潮。越南的苗族主要来自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从19世纪开始,有一部分居住在越南及中国西南边疆的苗族又零星地、渐进地迁入老挝、泰国及缅甸,也有一部分苗族在这些国家中相互迁徙。苗族迁入东南亚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及其它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苗族     
苗族共有7398035人,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云南绝大部分县、市均有分布;以文山州、红河州、昭通地区为最多。历史上,人们曾把苗族分别称为白苗、黑苗、花苗、红苗、汉苗等。上述对各地支系苗族的汉语称呼,基本上都是以妇女衣服或头饰的不同特点作标准,此种划分法并不科学。  相似文献   

8.
走近苗族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其中贵州的苗族人口最多。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足迹遍布五大洲,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黔(贵州省的简称)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人口最多,也最集中,而台江又是全国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的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其余的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请小朋友们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文山地区苗族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沃建中、孙慧明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对云南文山地区327名苗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苗族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得采用稳定(持久)、可控、整体的归因。男性苗族青少年比女性更容易归因于内部、可控的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的苗族青少年更倾向于作出内部、可控归因。与父母亲一块生活的苗族青少年更倾向于作出可控归因。  相似文献   

10.
苗族     
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处。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苗族先民的记载,他们就是从黄河流域一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有三大方言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苗族人开始使用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人  相似文献   

11.
沅陵龙舟竞渡是为了祭祀苗族先祖盘瓠,它远远早于祭祀屈原的龙舟竞渡。屈原在《湘君》、《东君》等诗中曾对沅陵龙舟进行过激情的描写,说明沅陵龙舟竞渡起初跟屈原毫无关系。让沅陵龙舟竞渡与屈原人事相关联的人是欧回和刘禹锡,他们使得沅陵龙舟竞渡原始巫祭色彩注入了爱国的新思想。沅陵龙舟竞渡拥有四个世界之最。因此,将中国传统龙舟竞渡的故乡定于沅陵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
龙舟竞渡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之一,但对高校来讲却是一门新兴的科目。宜春学院是江西一所普通地方高校,但是在培养优秀的体育运动队方面却有着不普通的成果,龙舟队就是其中的一支优秀运动队。本文探讨了在高校发扬龙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促进宜春学院龙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措施,以弘扬民族精神,将校园文化、体育精神与龙舟竞渡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顺德龙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它继承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特色与个性,兼容了中原文化的内容,逐渐形成了顺德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和体育运动,并取得丰硕成果。2005年,顺德获得"全国龙舟之乡"的称号。"团结合作,奋勇拼搏,一往无前"的龙舟精神,更升华为顺德精神。顺德龙舟已经成为顺德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4.
顺德龙舟活动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顺德,现代龙舟队在多年的国内外赛事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乡村龙舟活动每年也正常开展。但盛誉之下的现代龙舟队已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而乡村龙舟活动也出现后无来者的状况。要解决龙舟活动的传承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积极倡导以及民间的广泛推动,在当地大中小学校以及企业当中广泛开展龙舟活动。只有这样,顺德的竞技龙舟与传统龙舟才会出现较好的传承局面。  相似文献   

15.
贵州穿青人族属考析——与畲族同出古帝少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青人是东夷太昊、少昊和蚩尤三部落联盟中奉鸟为图腾的嬴姓少昊苗裔。二昊、蚩尤在涿鹿败于黄炎帝部落联盟后,其南迁三苗裔(至迟于尧时已南迁岭南),又继前三古帝联盟,奉出自龙图腾的太昊裔盘瓠为总领(王)。后来,三苗又演变为瑶、畲、苗三族,穿青人即归属汉初建立南海王国的畲族。  相似文献   

16.
祭龙,是云南彝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彝族人的观念里,"龙"已不仅仅是象征雨水的龙神,而是集诸多神灵于一身的以"龙树"为象征的村寨保护神。祭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希望以此能祈福禳灾,保佑全村人平安幸福。在分析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利用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和社会学家昂利·于贝尔的相关献祭理论,便能较深刻地揭示彝族祭龙仪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祭龙,是云南彝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彝族人的观念里,“龙”已不仅仅是象征雨水的龙神,而是集诸多神灵于一身的以“龙树”为象征的村寨保护神。祭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希望以此能祈福禳灾,保佑全村人平安幸福。在分析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利用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和社会学家昂利·于贝尔的相关献祭理论,便能较深刻地揭示彝族祭龙仪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小红石岩族群祭祀崖画的祭祀空间、祭祀手段、祭祀程序与当今彝族祭龙相同,但祭祀称谓、祭祀神祇和族群象征物又与当今彝族祭龙相异。同因渊源关系,异起时空差距。族群祭祀崖画展现了与家庭公社畜牧经济相关的山石崇拜,当今彝族祭龙反映了与农耕经济相关的地母崇拜。随着(山崖)自然物崇拜向(神龛)象征物的文化转身,形成滇南彝族地区特有的山石(山神)与神林(土地)合拜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华龙是史前期一个农耕物侯标志,其生物原型是个体特大的南蛇;古人的龙图腾源于对规律性冬眠后出土蛇类的崇拜,人们据此确定农时。辰溪的"辰"字在古记时十二生肖中表象为龙,境内出土过距今7 800年的龙形图案,且龙舟竞渡等龙崇拜文化源远流长,多学科证据表明辰溪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