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人类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个性化"打破了传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封闭和保守,并引发了教师培训的"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网络不仅以更新的技术为手段,更以一种个性化的新思维和新理念介入了教师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域,"互联网+个性化"为教师培训注入新血液,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使教师培训拥有了极大的潜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定制"培训将互联网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其必然引领着教师培训的未来,将创造教师线下与线上相融合的培训新生态.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与专家研究的差异是研究层次和程度的区别,还是有各自的研究规范和发展道路,这个问题长期来多有争议,本文介绍了上海一群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就"教师研究"的性质特点及方法途径等问题展开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规定性"?回答这一问题,恐怕不能先假定"研究"的一般性标准,然后从中推论出关于教师研究的具体规定性,而应与中小学教师一起开展研究,看看实际的"教研"、"科研"场域到底显现出什么,并据此反思我们自身已有的"研究观"。笔者参加了江苏省海安实小五年级部所开展的"情系母爱"诗文诵读活动,并对这一活动的前前后后做访谈,感到其留给我们不少的思索。  相似文献   

4.
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师自我发展"丛书是从当代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需要、精神需要出发,从成长与成熟、实现理想境界的需要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和战略的高度,多方面、多角度、科学地研究和探讨了教师的使命、素质和发展.这是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奉献给当代教师和即将走向教师岗位的年轻朋友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需要和教育的发展决定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各项制度的出台,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步人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为长期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上的保证。进入21世纪,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生学习体制,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质量,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率.这个研究报告总结了一个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继续教育应用"实验研究成果,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当前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客观要求,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有85.5%的教师认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是必要的,但只有23.5%的教师认为是可行的,有56.5%的认为实施是困难的,20%的则认为是行不通的.因此,在轰轰烈烈的校本教研热潮中,许多中小学教师怨声载道,消极对待甚至拒斥教学研究.可见,教师角色转换之路并不平坦.本文基于对一线教师的调研,对于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不能"还是"不为",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校本培训在我国的师资综合素质提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中小学新课改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提高中小学教师师资专业素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实困难和这些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可以利用"校本培训"理论,探索出提高这些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务十分艰巨,在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随时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培训机构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承担起教师继续教育的重任.但目前全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总体看来实体薄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和许多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一样,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也曾陷入如下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是新疆的一项重要工程,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结合新疆几年来"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总结、探索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和规律,并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