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袁康就 《武当》2010,(2):38-39
内家拳应该是近三百年才出现的武术用辞,最早被引用于清初大儒黄宗羲及其子黄百家对王征南拳技之评语。黄宗羲(1610-1695年)是明清之际的经学大师,康熙八年(1669年),他为这位武术家朋友撰写《王征南墓志铭》,不同凡响,后世拳家据此而多有开发。  相似文献   

2.
婷婷  良良 《精武》2010,(6):22-23
宗锡元先生,自幼在家人支持下步入武坛,师从著名拳师郑崇亮先生,习武十余年。又师承李氏查拳一代宗师、著名武术家刘东海先生,习练查拳。在刘先生精心培育下,不仅较全面地掌握、继承了查拳系列的真传技艺与精华,而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真功夫,成为李氏查拳一代很有名望的传人。1994年,随全国著名武术家、武术教授康戈武先生习八卦掌。冬去春来,  相似文献   

3.
马振武与十八罗汉拳赵炳南马振武是宁夏著名的回族武术家,老艺人。在旧社会他走南闯北卖艺谋生以武会友饱经人间沧桑。丰富的人生阅历铸就了一个老艺人、老武术家坚韧不拔,开朗乐天的气质和性格。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十八罗汉拳是马振武青少年时学得的佛门武功绝技...  相似文献   

4.
杨杰 《精武》2009,(8):59-60
上海不仅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众多武术汇集之地。自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举办了国术比赛以后,随着各地武术家来沪,许多拳种由此而扎根于上海。目前上海流行的拳种(笔者亲见)有山东查拳、十路弹腿、十二路精武谭腿、华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花拳、沧州六合拳、少林大红拳、少林腾云门、少林心意门、少林十三抓、关东拳、太乙门、蜀中松溪内家拳、  相似文献   

5.
迷踪拳之所以能享誉武林、名家辈出,是与其内容丰富、训练方法系统分不开的。静海迷踪拳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山东泰安人孙通所嫡传,由清末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而名扬武林。迷踪拳功架舒展大方,劲力十足,内外兼修,手脚并重,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静海地区的迷踪拳既有套路演练内容,又有提高技击水平的单操手。  相似文献   

6.
韩宝轩 《精武》2008,(5):24-25
上世纪20年代。辽宁武林出现了一位轰动一时的武术大师,他拳艺精湛。注重武术道德修养,拳品与人品之高,堪称通背楷模.武林同道交口称赞他为“燕北大侠”,赞扬他为通背拳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就是著名武术家、  相似文献   

7.
车星辰 《精武》2009,(8):26-26
霍元甲(1869~1909年),字俊卿,天津静海小南河人,出身镖门,家传迷踪艺(即秘宗拳,亦称燕青拳),是我国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随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霍元甲》影片的不断涌现,这位被艺术化了的武术大师遂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而被国人顶礼膜拜。其实,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人不是神,他只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普通爱国武术家而已,其真实短暂的一生,绝非影视剧中渲染夸张的那样尽善尽美。对此,史料有详实记载,我们切莫将“戏说”混同于“史说”而认假为真,以讹传讹。因此文主旨在于陈述霍元甲与李瑞东的比武过程,故不予离题赘述霍李二人的武术历程与生平传略。  相似文献   

8.
孙禄堂是清末民初武术家,创立"拳与道合"武学思想,但什么是拳与道合,似乎不太好理解。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孙禄堂"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以期人们对孙禄堂武学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好消息     
义和拳(义和团)即梅花拳的别称,这一点已得到史学家的一致认同。为了进一步弄清梅花拳和义和拳的源流及相互的关系,我查阅了许多有关历史资料,在印证了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梅花拳即义和拳的同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那就是被当今武术界推为对戳脚拳的形成创立有过杰出作为的近代武术家、农民起义首领之一冯克善原来出自梅花拳门派。  相似文献   

10.
拳无功,一场空”。这是历代武术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句话,至今仍为习武者用以严己律人。实践证明它确是一把检验武术技艺高低的尺子。这句话的重点在“功”字。古往今来,武术界都讨论这个功的问题。无论是五禽戏、易筋经,还是少林派.陈氏太极、武当拳等,讨论都是极广泛而深入的,都在“功”的道理上进行探索和研究。由于意见不一,对功的理解不同,随之而产生的运用功的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分出门派繁多.但总不外乎外功、内功两大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几千年的武术史就是一个探功史。所谓功,就是内在劲力+发劲技功。…  相似文献   

11.
“飞腿”沙亮在查拳传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是著名的回族"教门拳",在外界有"回回拳"之称,历史上出现了"飞腿"沙亮、马永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张英振、常振芳、张文广、何福生、庞林太等高手.沙亮是清朝雍正五年的武进士,绰号"飞腿",是在查拳门历史上有正史记载的第一位高手,在查拳的传承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经其改造后的查拳才开始在武林中名声大振,广为流传,甚至被查拳门公推为第二代掌门人.著名武术家张文广教授认为查拳的创编者是沙亮,传说中的创传人"查密尔"是"沙密尔"的讹传.通过在查拳故里做的大量田野调查及文献研究,认为沙亮只是查拳传承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宗师,并非创传者.  相似文献   

12.
李小龙的恩师叶问(1893.10~1992.12),原名叶继问,广东佛山人,中年时代移居香港,是一代泳春拳宗师.“世界七大武术家”(1992年由权威武刊、美国《黑带》杂志评选)之一。  相似文献   

13.
翰海鹤 《精武》2009,(9):73-73
清末民初时期,武术界涌现出了众多的武林高手。通过两次全国性打擂和几次国考,南方拳术给人们留下了不堪一击的形象。但实际上南方也有技击性极强的拳种,如:咏春拳、白眉拳、鹤拳等,加之南方人聪明勤奋也曾涌现出一批名震全国的大武术家。其中王润生更是以技击能力超群而被誉为“一代拳王”。但是现在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了。  相似文献   

14.
近代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在其《拳意述真》一书中,曾提到能达到“不见不闻”武术上乘功夫境界的,形意拳有李洛能、八卦掌有董海川、太极拳则有杨禄禅。 所谓“不见不闻”,就是当遭受敌人的突然攻击时,虽目未见到,耳未听闻,亦能本能地避开,不受攻击。李、董、杨三人是否真的具有如此功能,不得而知。但是,“可见可闻”的功夫,亦即只要目能看到,身能听到,就可以本能地作出正确的反应,克敌制胜。这在近代甚至当代的著名武术家中,是大有人在的。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是对武术已达上乘功夫的写真。具有这种功夫的武术家,在对敌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李小龙的武术老师是香港一代詠春拳宗师叶问和精武元老、节拳名家邵汉生。然而,李小龙青少年时代曾受教或曾受益的其他武术老师的名字,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李小龙曾向父亲李海泉学习过太极拳,向一位谭姓师父学习过洪拳,向一位不知名长者学习过蔡李佛拳,并向日本武术家大兵卫学习过柔道。他还曾向梁子鹏师父学习过内家  相似文献   

16.
周至譓 《精武》2008,(1):14-17
洪拳是广东名拳之一,威震岭南数百年。由于这些年影视作品的大力倡导,洪拳在国内外一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并无真正的理论建树,只是虚假的繁荣;尤其是学院武星的典范李连杰先生那些夸张的动作,对洪拳正常发展具有极大地破坏性,甚至导致一些国际友人错误地认为李连杰所演练的风格才是真正的洪拳。这种现象令洪拳界的卓识之士深感担忧,有鉴于此,他们对洪拳立即作了比较深入地挖掘与全面研究,以求有所建树。其中,武术家周至懿先生的文章,对洪拳有整体的宏观把握,代表了洪拳理论研究的先进水平,极有参考价值,对欲从深层次探索洪拳奥秘的武友而言,不失为满足夙愿的良机。  相似文献   

17.
孙生亭先生,1941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孙先生自幼习武,先后师从11个著名武术家:谭吉堂(八极拳家)、齐德昭(原白求恩医大副教授)、赵凤亭(秘宗拳家)、张继修(太极拳家,全国十大名师之一)等。少年时期受师爷周馨武(著名武术家,是东北八极拳主  相似文献   

18.
一、论功与劲“拳无功,一场空”。这是历代武术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句话,至今仍为练武术者用以严己律人。实践证明它确是一把检验武术技艺高低的尺子.这句话的重点在“功”字。古往今来,武术界都讨论这个功的问题,无论是五禽戏、易筋经,还是少林派、武当拳等,讨论都是极广泛而深入  相似文献   

19.
细说崩与炮     
张世杰  关学智 《精武》2006,(5):36-36
江湖中曾传言,不论把形意五行拳的哪一拳练好,都能纵横天下。这话确有道理。五行拳是形意拳的精华所在,既是基础,又是领悟形意真功的不二法门。五行拳拳式精简,招招实用,用于防身自卫,效莫大焉。五行拳首推劈拳,是基础中的基础。但以威名论,崩拳更撼人心魄,被人誉为形意拳的看家拳法。先有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后有尚云祥崩拳无敌。其实炮拳  相似文献   

20.
万世友 《精武》2005,(8):44-45
武术家万籁声,1903年出生于湖北武昌,原名万常青,少年时代即住北京,十七岁考入国立大学森林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他自幼爱好武术,在校期间,曾拜沧洲神枪手刘德宽高足赵鑫洲为师。万常青学了三年少林六合拳后,听说有个叫杜心五的,以前是湖南一带著名的武术家,因“神经不正常”流落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