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李红燕 《文化学刊》2014,(6):112-116
通婚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个人身份地位"进步"的阶梯。任璧莲的小说不仅反映了通婚的政治功能,还揭示了通婚所导致的社会性别身份错位和遗传基因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说明一代人的通婚并不能帮助华裔重构种族身份,表达了作家对华裔在当代美国的种族身份地位和政治诉求的理性审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多民族国家,内部普遍存在民族问题。即使过去所谓的单一民族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外来移民的不断增多,民族、种族、族群等问题也开始显现或日益突出。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处理好民族问题,都是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身体修辞文化角度,解析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割舌筋"情节。在作品中,"割舌筋"具有两个隐喻功能:华裔初涉美国社会时以沉默抗拒语言;作为华裔意识觉醒的标记,寻求文化与种族身份。笔者从身体修辞角度进行文本分析,为解析汤亭亭对种族、文化、身体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提供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多民族性和跨民族性的理论,通过分析李安执导电影《喜宴》中性别和种族身份的复杂纠缠,探究跨种族语境中亚裔华侨多重身份的实现和建构。文化身份是混合的、融合的,身份最好被理解成一种不断变化的对自身充满情感的描述,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面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历届底特律市政府实行了积极的改革措施,以图化解种族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然而,改革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效。究其原因,市政府在改革中未能妥善处理"洼地效应"、保障"沉默的大多数"的利益、规制基层政府的行为、消除种族政治的影响。它启示城市政府只有重视行政与改革的顶层设计,加强对基层政府的监督与管理,慎重处理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民粹主义思潮,科学地解决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城市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中西方国家、阶级层次、种族和社会性质不同,出现了文化认同形态上的差异。而民族文学创作的文化认同形态,不仅是一个民族内部文化时间积累的结果,还是世界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本文以英美文学为参照,分析因民族信仰、国家体制、社会文化和文化发展历程的不同,造成的中西民族文学创作差异,阐述不同民族文学创作文化认同形态对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谭立 《职业圈》2007,(2S):24-25
高校学生是即将走上社会的一代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顶梁柱。人类社会的延续和更新,驱使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探究高校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学生人格发展的条件,以及通过那些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和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使之成为社会进步或社会变革中最为积极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宠儿》是由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书写的一部关于黑人女性在奴隶制度社会中一生的遭遇,是文学史上的一部著作,讲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制度、人性、种族等众多因素对一个女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生态女性的视角,分析和解读《宠儿》这本小说,探讨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探索黑人女性在遭受悲惨命运的同时,如何追求独立的人格、解放的意愿以及自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品牌延伸是指一个品牌从原有的产品或服务延伸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上,多项产品或服务共享同一品牌,即借用现有品牌在某一行业的市场上已经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向相关行业或跨行业的产品或服务上进行品牌移植.  相似文献   

10.
长期遭受奴役的悲惨命运、种族歧视和性别偏见带来的不平等待遇,决定了黑人女性戏剧创作的身份探寻和自我认同的主题基调。身处父权文化和种族偏见为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中,美国黑人女性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是处在族裔和性别边缘的"他者"。吉布森《重聚》讲述的便是种族和性别歧视下的黑人女性的痛苦经历和精神困惑。本文意在探讨黑人女性颠覆"他者"身份,改变边缘处境,构建自我文化身份认同有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刊》2010,(5):146-146
张其学、姜海龙在《学术研究》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身份主体是文化殖民化与非殖民化争夺的主要领域。如今,身份已日益意识形态化了,以意识形态化的身份认同观看文化身份,就不可避免地把文化人种化,认为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种族决定文化,人种间的差别决定精神、能力和习俗等的差别,并把这一差别绝对化,对混血现象加以排斥,反对不同人类群体之间的混合,表现出对玷污的焦虑,害怕失去血统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2.
宫洪岩 《职业圈》2010,(5):57-58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之一,它与一定的地域条件和种族特征相联系。其发展程度与形态受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制约。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特殊的文化,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全面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写作视野基本停留在黑人女性面对男性权利与白人种族的压迫上面。她的小说《天佑孩童》也具备这样的色彩,黑人女孩布莱德的成长是众多黑人女孩成长的缩影,从黑人女孩被虐待到最终挣脱了社会与内心的束缚,过上幸福生活。小说用富有诗意的笔法写了黑人社会中爱的缺失与证据。本文从黑人社会的几个维度分析了造成黑人女孩缺乏关爱的因素,最后又分析了小说给黑人女孩指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之一,它与一定的地域条件和种族特征相联系,其发展程度与形态受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制约.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特殊的文化,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全面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世界语"发明至今一个多世纪仍未将语言统一,而一个曲线型的玻璃瓶、一条飘带、一种象征欲望的色彩华丽的斯宾塞体书写的可口可乐字样所构成的品牌形象竟能轻而易举地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从-种语境进入另一种语境,这无疑在宣称自己是能够唯一沟通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世界语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汤姆·布坎南的家庭伦理意识、阶级伦理意识、消费伦理意识和种族伦理意识方面的探究,发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虽然经济已处于高度发展的状态,但其伦理意识的改革仍然呈现出了"相对滞后"的特性。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仍然主导着美国社会主流文化。验证了新兴的社会伦理意识形态想要取代传统的伦理价值观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赵作斌 《文化学刊》2008,(3):125-131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的成功。在同一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下,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是主体成功素质的高低。成功素质教育着眼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学生的成功素质,实行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必修课.无论男女,一生如能完美实现文明、合法又幸福的婚恋,这对于家庭与社会,特别是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是一种极端重要又无法代替的责任.从古以来,任何社会、种族的婚恋观,都取决于它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意识.相对于中小学生婚恋、性爱教育至今步履艰难、有苦难言的中国而言,美国的"婚恋、性爱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显得科学而务实,颇有新意.……  相似文献   

19.
1951年开始兴建的美国波士顿哥伦比亚角公共住房项目——哥伦比亚角,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包括美国东部六州)最大的一个公共住房项目。该项目开始受到租户们的欢迎,但运转近十年之后开始衰败,在长期种族冲突、毒品和犯罪等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分崩离析。到20世纪70年代初,社区更是进一步蜕变为贫民窟,成为贩毒和团伙犯罪的庇护所。1978年,政府、私人开发商和当地居民一起对社区进行改造,将它建成为一个私人拥有并管理的混合收入社区,成为美国公共住房改造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试析柳宗元的人格与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不仅是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个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丰富感情的普通人。沿着他的诗文去探索其人格和性格,或许可以从另一角度增加对他的了解。 所谓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气质、性格、能力等因素。一个人人格的形成既受时代、民族文化、阶级等社会因素影响,又取决于自己独特的心理素质和生活经历。因此,就生活在同一民族文化氛围的人讲,其人格总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柳宗元也是如此,在他身上,既有儒家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又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