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自清的力作《中国歌谣》作为未被认识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朱自清在中国歌谣理论研究亦即民俗学研究中的杰出成就。它不仅是现代中国歌谣运动中宝贵的理论成果,也是朱自清人生哲学,民俗思想的集中体现。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使朱自清成了现代中国民俗学者队伍中的一个“背影”,但学术的发展,科学的研究,都迫切需要给现代中国民俗学中的朱自清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陈根荣 《现代语文》2006,(10):117-117
“表现人世间最普通的父子之情”(朱国华——朱自清弟弟语)的朱自清散名篇《背影》,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挚的父子之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然而,我每次读《背影》,总感到朱自清描写“背影”的后面蕴涵着满腔的忧愤——听到了朱自清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强烈不满的“隆隆”“惊雷”。  相似文献   

3.
时光匆匆     
赵晖 《青少年日记》2006,(12):28-28
10月13日 今天读了名作家朱自清的散——《匆匆》。读后,我体会到时间总是过得太快,且一刻也不停留。正如中所讲“在洗脸时,时间从盆中度过,我任吃饭时,时间从饭碗中度过。”可见时间就像流水,就像水哗哗地流入江河湖海却再也不能流回。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是早期散文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景美情浓的描写抒情,二是诗画交融的意境创设。朱自清先生用画家的眼睛,诗人的情怀来写景、叙事、抒情,独特的审美情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特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5.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了一条平坦大道……”(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文学》)。翻开《荷塘月色》,幽静、淡雅之气沁人心脾。1927年7月的清华园,应是酷暑难当,但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月下荷塘,让人陶醉,让人感悟。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的心     
朱自清的第一本散集《背影》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个姓陈的读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说读了《荷塘月色》,觉得处处都写得好,对景物的观察也是细致入微的,只是“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看了,十分重视,问了好些人,都与姓陈的说法相同。可他那夜分明是听到叫声才写下的!于是,他便请教专家。恰好,俞平伯与一位很有名气的昆虫学家相熟,就托请俞平伯代查。俞平伯为此事跑了两次,第一次没有查到,第二次终于查到了。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抒写“真我”的抒情散文,带有明显的“自叙传”的色彩,贴有“朱自清”标签,是特定时期朱自清灵魂世界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
张静 《现代语文》2006,(4):60-60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散创作的巨匠。他的《荷塘月色》、《背影》、《绿》等前期散的代表作一经发表,就广为流传,数十年来一直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写作。这些抒情小品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何在呢?唐鼓先生说得好:“佩弦先生后期语言比前期更接近口语,但人们还是爱读他的《背影》、《荷塘月色》,这是有原因的,不能够象有些人那样简单地用小资产阶级感情共鸣来解释这个现象。……研究朱自清后期散的语言,注意朱自清前期散的情致,我们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朱自清的风格。”这句话里的“情致”是个关键词。作为。一种臻于极致的抒情体,朱自清前期散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这个“情”字。故而,为了进一步欣赏朱自清前期散,我想着重探讨一下这类散的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9.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一流露出朱自清当时内心存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也展现了他在经受痛苦后,改于再次直面人生的狷介形象,这表明朱自清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他身上存在着中国传统人儒道互补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史上的先锋人物,也是位叙事大师,开创了崭新的叙事技巧,并将其完美地结合在小说的各个环节中,为整个叙事服务.从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可以寻找出其聚焦变换的现象,其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文本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从大学的发展看未来大学的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描述了大学的发展和未来大学的理想。列举了美国、德国大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经济、政治和化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支柱,未来大学的理想就是要从价值定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确定。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在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依托教材,使语言训练与民族精神的熏陶双管齐下;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重点阅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深厚的民族精神的文化经典作品;在教育中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宁夏、甘肃、青海是我国西部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宗教文化特色浓郁的地区,经过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新气象,文化产业势头喜人。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中处理回民牛肉事件的故事,不仅揭露了贪官污吏对人民的欺压行径和讽刺了八股取士制度下的封建士人不学无术的嘴脸,而且真实地折射了满清政府在经济、刑律、政治、思想等方面对回民进行歧视压迫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6.
章在对传统知识(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观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以活动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指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课程政策、师资培训制度、评估制度、课题研究、学校行政等方面的支持。并依此提出了“观念到住”、“师资校本培训”、“学生的实际需求”、“校本资源的评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徐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53-54,F0003
充溢着美的课堂教学,能使师生感到心旷神怡。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前对教材、教辅、教法、学法、学生等的直接观照,构思后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脉络,进而以充沛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将其呈现于学生,使师生达到身与竹化的至高境界,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长征的胜利就是长征精神的胜利。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忠于理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乐观向上。在当代中国弘扬长征精神,既是长征精神的价值体现,也是实现新时期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刑事诉讼控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辩关系是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合理的刑事诉讼控辩关系对确保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意义重大。分析和探讨我国刑事诉讼控辩关系的现状及对现状进行反思,有助于探索构建我国刑事诉讼控辩关系的理想模式及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向传统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很多学者、专家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笔者也就这一热点问题谈三点认识:一、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全球化与主权并不矛盾;二、全球化下的主权国家作用并没有削弱,国家具有灵活的适应能力;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让渡是建立在自愿、对等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