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常见形态。融媒体中心以及各类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催生了融媒体时代,这无疑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融媒体时代下所形成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传统媒体编辑记者需要积极创新采编手法和思想意识,着力提升自身的技能与素养。本文将着眼于传统媒体发展不足以及融媒体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结合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和发展需要,探究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的技能与素质培养途径,为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向融媒体时代下的全媒体记者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融媒时代,传统媒体在向融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每天都要生产大量视频直播、短视频等各类融媒产品,传统媒体的单兵制作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融媒体的高速发展需求,传统媒体在向融媒体转型中需要重新建立一个与融媒体新业务相适配的协调化、流程化、智能化的媒资系统,特别是要引入智能化、互联网化等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让AI赋能媒资生产和运营相关领域,促进传统媒体在融媒业务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彬 《新闻传播》2023,(5):12-14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受众在新闻信息获取方面也有了多元渠道可供选择,传统媒体记者的主流传播地位受到影响。现如今媒体行业的结构形式已然发生改变,逐渐朝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前进。所以,在当前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新新闻工作理念与模式,积极寻求转型。本文将首先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转型的重要性及面临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然后重点针对传统媒体记者转型的可行策略予以深入探究,希望能为传统媒体从业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实中,很多传统媒体记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进入了“融媒体”时代,但自身思维和实操能力离适应融媒体环境、胜任融媒体工作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记者主动学习、快速转型。本文就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转型升级提出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传统期刊加强向融媒体的转型,实现对"中央厨房"的科学打造是当务之急。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以《江西教育》杂志为例,从找准定位;明确转型方向,调研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立足实际,打造"中央厨房"三个方面入手,为实现传统期刊融媒体的成功转型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这意味着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媒体融合主力军的新闻记者,应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作出改变,尽快完成由传统媒体记者向融媒体记者的转变,努力成为集采、写、摄、录、编等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在媒体融合中更好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的新闻媒体已经逐渐地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媒体的传播形式也从传统的大宗媒体传播转型到了新媒体信息平台的信息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媒体进入到了大众化的时代,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媒体传播中所诞生的新型媒体传播方式。而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媒体记者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也逐渐增加,换句话说,传统的媒体记者不得不面临着角色转变的危机。同时,传统媒体记者的角色转变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大趋势,不转变就会导致自身媒体传播技术的低效率化,进而跟不上媒体信息的发展。本文正是就如何更好地在新媒体时代促进传统媒体记者角色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期为传统媒体记者的角色转变提供理论借鉴与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中发展,传统文字记者变身全媒体记者。文字记者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与困难。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字记者的转型发展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9.
董力 《新闻传播》2023,(18):80-8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受众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推进了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媒体融合成为趋势。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体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抢占互联网舆论话语权成为当下新闻行业关注的热点。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应用和越来越多的新平台,传统媒体的记者如何对自身进行转型,优化自身职能与新媒体时代相适配,本文从传统媒体记者网红化的成因、转型所应具备的客观条件、转型的具体路径分析,以及传统媒体记者网红化的重要意义和负面影响这几个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媒体内容的多元化、垂直化,媒体形态的多样化、便捷化,促进传统媒体加快转型步伐,全媒体一词成为传媒业界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之一,全媒体发展模式备受业界关注,一场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变革正在启动。在这样的全媒体战略背景下,对于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在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催生全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1.
新闻观察     
近年来,腾讯与地方传统媒体合作创办了一系列网站,引人关注。其中暗含着哪些媒体发展的路径?业内外专家又是怎样解读的?请看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曾革楠的《体制外报网融合:报业转型的探索》。自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在自媒体时代,记者角色转型已势在必行,以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并存的传播环境为切入点,阐述了自媒体时代记者需要从理念和操作层面来进行角色的转型,从而更好地服务公众.  相似文献   

13.
许可 《青年记者》2017,(5):92-93
自媒体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基本架构,人际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模式.此时人们的信息互动交往需求增加,记者职业认同感下降,传统媒体组织影响力逐步消解.作为突破组织劣势的一种重要方式,塑造网红记者成为传统媒体构建媒体平台、进行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人们力图通过构建个人影响力、增加互动、嫁接知识、突出个体来维护组织的存在.然而,在新媒体创业蔚然成风的时代,媒体组织如何形成一个适宜网红记者的生存空间,保证拥有其“经纪权”,是创造网红记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姚林 《新闻战线》2020,(3):43-46
2020年,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转折点,这是在前期融媒体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进入深水区攻坚的转折,核心是形成新的融媒体传播生态环境,从发布型媒体向平台型媒体转变。在经营方面,从报纸传统广告经营向融媒体互联网平台经营的转变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姝 《传媒》2006,(11):30-32
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媒体变局和媒体转型的判断和建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与推动了传统媒体特别是报业产业的进步和创新.经过了2006年的市场变化和媒体实践,他对媒体创新特别是报业创新又有哪些新观点和对策呢?就这一问题,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吴海民先生.  相似文献   

16.
许旷 《新闻前哨》2020,(4):37-38
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打造全媒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从事一线采编工作的传统媒体记者必然要融入全媒体变革,在采写技能、理念、文风及个人素养等各个层面实现全面转型。本文以《湖北日报》2020年省两会"委员通道""代表通道"全媒体传播为例,分析传统媒体为何要向全媒体转型,引导传统媒体记者转变思维方式、开拓新闻视野、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向全媒体顺利转型,实现从"一专"到"多能"。  相似文献   

17.
媒体环境变化对报社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报社记者需要提升个人技能和素养以更好地推动报社媒体转型发展.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发生的改变非常明显,这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传统媒体的转型压力也在持续增加,而在转型过程中记者个人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个人素养和技能能够提升报社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研究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面对互联网媒体的迅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传统媒体要取长补短,发挥自身的优势,走好转型之路。本文主要探讨传统媒体转型所存在的误区,并对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转型的路径进行探究,需要在内容上优质化,传播上智能化,产品专业化,希望能够有效提升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效率,给相关研究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的种类丰富多彩,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既给广播等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有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才能使广播行业更好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广播记者的角色转型对广播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新时代广播记者只有创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广播媒体发展。那么新媒体环境为广播工作带来了哪些方面的转变?广播记者如何应对潮流趋势,更好地带领广播媒体持续发展?本文将围绕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进行角色转型的原因、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进行角色转型的途径、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进行角色转型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充分挖掘各类信息资源的价值,深度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的角色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实现职能转变,将成为传统媒体深入发展的突破口,而传统广播电台媒体的转型,首无要实现的就是广播电台记者的角色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传统媒体的现代化发展,才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