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媛 《考试周刊》2015,(1):29-30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已超出了词语本身的意义和语言文化内涵。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交网络的通用词语,正确的英语翻译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提出释译原则、文本功能原则、文化距离原则、文本效果原则四个翻译原则,以适应英语使用者的社会文化需求,做出适度性翻译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文化的繁荣,网络流行语从无到有,逐渐壮大。正确地翻译这些新兴词汇显得尤为重要。借鉴生态翻译学的观点,从生态翻译的环境出发,从文化维、交际维和语言维三个维度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以期促进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促进网络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概念整合是人类语言运作中的普遍认知操作,为探索意义的成因机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将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过程置于概念整合的动态框架内,为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意义构建和英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蔡少芬 《教师》2011,(23):90-91
中文流行词汇的英译是汉英翻译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解读现行中文流行语的英译,说明根据流行语的语义和文化内涵及其产生的语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中文流行语的翻译乃可行有效之道。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急剧上升,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且呈现出势不可挡之势。网民在争相使用这一新新语言的同时也掀起了其翻译的热潮。这篇文章以斯坦纳翻译四步骤为指导,就如何发挥译者主体性,准确、有效地进行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产生与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改革,一场关于语言的革命正在这个高效的网络时代进行着。网络流行语作为这个网络时代的产物,随着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换也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如何准确地翻译网络流行语成为紧迫的话题。本文旨在跨文化视角下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因为语言承载于文化中,所以该方向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中国语言词汇库,也有助于对外宣传中国文化,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较为常见。本文基于文本类型翻译理论,探析针对“汉语词+英语字母”等五种类型网络流行语所采用的英译策略。本研究发现在信息型和号召型文本翻译中,交际翻译策略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不仅具有语义特征,还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翻译策略进行探析,提出应采取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意译、创新译法等方法进行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将我国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准确传递给外国读者。  相似文献   

9.
张波 《文教资料》2012,(18):55-56
仿拟是网络流行语体生成的主要方式,网络流行语体的层出不穷与其生成方式密不可分。仿拟在网络流行语体中大量出现,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强烈的社会时代特征。从语言和社会两个角度对流行语体中的仿拟现象进行分析,揭示流行语体存在和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原因,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网络流行语体、发挥流行语体的社会文化价值都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社会在网络世界的一个映射样态,网络社会源于现实社会,但由于受到互联网各种属性的作用,这种社会形式又具备了一些新的特性。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壳,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同样源于实体社会语言的网络语言也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现实社会语言在网络属性作用下发生的变异,这种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网络火星文","文化交互语言变体","网络流行语"等等,而其中"文化交互语言变体"的研究由于涉及了语言,文化以及网络等诸多领域而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以网络社会的各种属性对语言变异产生的作用为视角,结合语言学、社会学、网络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网络"文化交互语言变体"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