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哲学美学和心理美学为理论依据,研究评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感伤主义情感,着重分析了感伤主义文学所蕴含的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审美特点,指出了感伤情感与"哀"、"怨"、"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了感伤主义文学产生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全篇立论对文学创作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元人在进行元曲批评的时候多采用"序文体"之批评体式.选择"序文体"批评主要是因为这些批评家的身份地位、序文体的价值取向、批评理论的内容本身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序文体"文体特征以及元人所开创的这种批评形态对后世戏剧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徐祯卿吴中时期诗歌以"情深"为主要特征,"愁"和"感伤"等类似的词语,大致可做为这一时期诗歌情感的一种最醒目的标识,诗人以物化主题为介质叙写着个人化的生命形态,体验着浓郁的人生悲凉,其诗中涌动的"愁绪"及对意象系统的选择形成一种感伤化的诗境.徐祯卿诗歌中有着一系列特征鲜明、质性相对统一的意象系统,这对其诗歌之"情"的呈现,作品之"韵"与"境"的生成等都是至为关键的要素.其对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既有着地域性因素,又与其对自身价值、处境和命运的体认有关.  相似文献   

5.
《离骚》是一部伟大的抒情长诗,也是一部"感伤的诗",屈原通过对黑暗现实的揭露以及"香草美人"意象群的方式为作品注入了浓浓的感伤意蕴。屈原的感伤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政治极度黑暗的客观现实和自身所具有的崇高理想与执着追求的精神。他感伤的使命或者说感伤的目的是追求美政的理想和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6.
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糅合当下的社会现实,赋予文学批评范畴鲜明的时代印痕.读者的情感机制与小说文本系统相互交织,积攒起小说领域"境界说"新特的批评范式和文学风貌,"现境界"和"他境界"的划分,包孕着小说批评中虚和实、真和幻等范畴的清晰构架,体现了中国近代文论开放和兼容的文学特征.梁启超等人的理论建树,折射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近代嬗变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7.
提起送别诗,人们便常常想到依依惜别、感伤等情感。诚然,惜别与感伤确是人生别离时之常情,但若把送别诗所表现的感情仅限于此,就太狭隘了。其实,由于送别双方的遭遇、思想不同,送别的背景、时代各异,送别当时每个人的身份、情绪有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感伤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哲学美学和心理美学为理论依据,研究评析了中国古典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感伤主义情感,着重分析了感伤主义学所蕴含的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审美特点,指出了感伤情感与“哀”、“怨”、“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了感伤主义学产生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全篇立论对学创作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和吴文英独特的悲剧性情感体验使他们因情感世,形成了悲情性审美心理结构。他们作品的情思以“伤春”为主题,刻意抒写阻隔、孤寂等内在情绪型感慨,表现出细微、曲折的艺术特征,创造出感伤、深挚的情思美。  相似文献   

10.
提起送别诗,人们便常常想到依依惜别、感伤等情感。诚然,惜别与感伤确是人生别离时之常情,但若把送别诗所表现的感情仅限于此,就太狭隘了。其实,由于送别双方的遭遇、思想不同,送别的背景、时代各异,送别当时每个人的身份、情绪有别,因而,虽同为送别,却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情感,即“一样分别多样情”。下面分类述之。  相似文献   

11.
提起送别诗,人们便常常想到依依惜别、感伤等情感。诚然,惜别与感伤确是人生别离时之常情,但若把送别诗所表现的感情仅限于此,就太狭隘了。其实,由于送别双方的遭遇、思想不同,送别的背景、时代各异,送别当时每个人的身份、情绪有别,因而,虽同为送别,却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情感,即“一样分别多样情”。下面分类述之。  相似文献   

12.
丁娟娟 《考试周刊》2016,(5):14-15,53
作为明遗民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黄宗羲提出了契合时代精神的"风雷之文"诗学思想学说。他认为,"风雷之文"的产生是一种客观规律,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具有特定内涵:创作主体方面,应具备强烈的爱国精神、爱民仁民的高尚道德、匡时救世的精神、敢于创新的勇气、追求真理的毅力、战胜困难的精神等。文本方面,内容上,风雷之文说强调诗人应注重表现真历史、真感情;形式上,风雷之文说推崇诗人因遭遇乱世产生的情感所表现出来的诗歌的奔放、刚烈、直露的阳刚美和悲愤、孤冷、压抑的感伤美的风格。诗歌功能方面,风雷之文说强调诗歌的社会批评功能,尤其突出"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出孤独、彷徨、虚无的情绪特征,使小说带上了强烈的抒情、感伤的色彩.在小说的人物系列划分上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同时,每一类人物又显示出各自的价值趋向.五四知识分子小说及其人物形象普遍呈现出"时代精神"与"时代情感"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新兴"情感增强技术"(EET)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人类的情感进行干预和调节,从而可以达到"增强"的目的,对其界定可以解构为关于情感内涵和范围的界定、关于"治疗""预防""增强"三者之间界限的划分以及会聚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变革下EET所包含的核心技术要素。当代新兴EET大致可以划分为医药技术型、基因工程型、纳米技术型、信息技术型、植入技术型、复合控制型等六大类型。与传统情感增强技术相比,当代新兴EET具有"前提的预设性""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功能的逾越性""工具的植入性""技术的会聚性"以及"人的深度科技化"等特征。上述特征的出现,体现了当代新兴EET已经呈现出新的"技术范式"。  相似文献   

15.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意象.人类隐含在月亮意象上的情感,绝大多数是孤独、寂寞、凄凉和相思的感伤.文章着重探讨人们选择月亮作为载体来抒发自己感伤情愫的原因,以及这种依托月亮阐发出的感伤情绪在内容和形式上一步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感伤是“五四”新文学的精神胎记。在写实派、浪漫派和现代派的创作中,感伤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表征和审美特质。“五四”新文学中感伤情感涵蕴的精神向度是现代意识觉醒的表征,其情感主题的生成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由此形成“五四”新文学感伤情感的独特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7.
情感具有反身性,为文化规范、价值、信念等所形塑的同时,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及"个性特征话语"的兴起,使情感认同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阶层利益相对固化、成功标准世俗化、理论灌输形而上学性等,引发了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怨恨批评、虚假认同、逆反排斥等情感认同危机。化解情感认同危机,唤起激情,对于推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品评批评"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批评方法,通过对"品评批评"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品评批评"的批评实践历程以及"品评批评"方法的分析,认为"品评批评"是饱含丰富情感和体验的批评模式,是中国特有的理论模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智慧体现。在当今全球化和中西文化艺术传播、交流不断加强的境遇下,更应该坚持品评批评理论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感伤诗学的核心思想是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研究,整理并确认郁达夫关于感伤诗学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他的感伤诗学理论与中国古典诗学比照,从艺术创作的源头来自作者的内在感情、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内在感情是感伤之情、感伤之情必须来自作者的真实情感等三个方面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化合关系。  相似文献   

20.
思妇闺怨诗指以书写闺阁中女子怨愁的诗,往往借助"楼"这种意象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思妇闺怨诗词中的"楼"为思妇情感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意象示现的角度上,"楼"与"愁""思"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其次在意象造型上,对人物形象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最后"楼"具有沿袭作用,本身流露出一种感伤意识."楼"入诗词所形成的感伤情怀,及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是值得我们好好体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