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助物体在水中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并利用小试管、烧杯、铅粒、品红溶液、球形干燥管、50 mL注射器等材料,可制作两个物体浮与沉实验装置。两个实验装置分别用于物体浮与沉实验、重力与浮力关系模拟演示实验,可直观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学好自然课的关键.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能在教学中起导向作用,下面以<水的浮力>为例,分析、说明: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以及浮力的应用.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利用实验测定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浮力.  相似文献   

3.
本章讲述了浮力、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应用.学习这些知识要应用前几章所学的密度、重力、二力平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液体的压强、压力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学好这一章的关键是澄清下面几种错误认识,正确理解浮力的概念、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一、物体在什么借况下才受到浮力作用常见的错误是“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事实果真是这样吗?为此请你做这样一个实验:你把一个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或沉到水底的物体从水中提出水面,你会感到在水中提时比出水后…  相似文献   

4.
哈春 《良师》2003,(17)
一、实验材料与用具:水、橡(xiànɡ)皮泥、水盆二、实验过程:⒈把橡皮泥分成三等份。⒉一份捏(niē)成圆柱体、一份捏成球形、一份捏成碗状。⒊用水盆装大半盆水。⒋把三种形状橡皮泥分别轻放入水盆中。圆柱体和球形橡皮泥都沉入盆底,而碗状橡皮泥却漂浮在水面上。三、实验原理:水有浮力,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会沉入水底,而小于浮力时物体就会浮在水面。不过,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与重量无关,而与物体在水中所占地方大小有关。占的地方大,浮力就大;占的地方小,浮力就小。大轮船可以在水面漂浮(piāofú),而小石子却会沉入水下,…  相似文献   

5.
我备《水的浮力》课时,再次翻阅了1999年第3期《小学自然教学》发表的李春莲老师的文章——《沉浮实验的巧妙教具》,读后有点想法。 文中说,田老师设计的四个乒乓球装着不同的物体投入水中。装满水的球悬在水中,我把装满水的乒乓球投入水中。发现每次都是沉在水底,不会悬在水中。另外,物体的沉浮,只有重量等于浮力时才会悬在水中,根据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装水的乒乓球重量不可能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我想要使乒乓球悬在水中,首先要称出排开水的重量,再称出与排开水的重量相等的装水乒乓球的重量,这时球能悬在水中的任何部位,即不上浮也不下沉,装水的球只能作为比较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在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学中,浮沉条件中的悬浮实验通常是让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但是,该实验对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稍微多放一点盐鸡蛋就会上浮,多加一点水鸡蛋又会下沉.笔者回想在家中洗杯子的情景,发现倒扣在水中的杯子可以浮在洗碗盆中,但用力一压后,它们又沉下去了.受此现象启发,笔者用倒置在水中的小瓶子实现了浮沉条件的教学. 一、实验原理 改变浸入水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实现物体在水中上浮、下沉与悬浮. 二、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7.
“水的浮力”这一课,如何让学生感知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是个难点。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在空气中称量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然后把物体放到水中再去称,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学生会发现,“在水中称,物体变轻了”。同一个物体,在空气中和在水中重量不同了,秘密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知道在水中上浮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  相似文献   

9.
一、本课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知道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学会做水有浮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 二、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任何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浮力现象尽管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屡见不鲜,但由于受年龄小,心理尚未完全发展和认知阶段局限性,常常根据粗浅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些错误的观念,造成对建立科学的概念的障碍,给教授浮力带来一些困难。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我们可以增加两个浮力的小实验,其一是用手掌将浮在水中的乒乓球压入水中,使手掌感觉到浮力的存在;其二是手掌托起一个密度比水略大的小球从空气中到水中感觉浮力的存在。针对有的同学认为“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相似文献   

11.
《水的浮力》(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自然第五册)一课,按教材要求,第一部分要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水的浮力。这部分内容分四层进行教学: 1.用泡沫塑料做实验,感知水的浮力。 2.用其它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做实验,感知水的浮力。 3.思考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4.指出物体在水中受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社版)第五册第十四课《水的浮力》。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在水中浮着的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2.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教学难点: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塑料、充气的气球、皮筋、直尺、铁锁、石块、玻璃杯、乒乓球、烧怀、木  相似文献   

13.
一、诱导学生产生顿悟教师在进行小学自然实验教学时,诱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悟出实验现象反映出的科学道理。例如《水的浮力》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悟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同样受到水的浮力”这一科学道理,在学生已经有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认识基础上,提问: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  相似文献   

14.
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浮力。钢板在水里会下沉,而用钢板制成的潜水艇,在水里会潜水(下沉),也会上浮(图1),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浮力(F浮)和它受到的重力(G物)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当我再次用同样的教、学具完成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实验内容的教学时,深感两种教法收效截然不同。究其原因: 1。教师注重了以“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弓}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一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的过程。 将塑料泡沫放在水中用力往下压,有什么感觉々学生实验后都说感觉到水有一种力把泡沫往上浮;要用力才能将泡沫压下去。这就自然引出水有浮力,在水里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实验验证:一松手泡沫就会浮上水面(同时总结出浮力的方向)。接着深入引导:既然水有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呢?(演示下沉物体;铝圆柱装进吊桶放入水槽中沉下去。)问题提出后,教师顺势弓i导,请小组同学商议,而且提出仅有假设是不够的,得用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课重难点)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学好自然课的关键。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能在教学中起导向作用,下面以《水的浮力》为例,分析、说明: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以及浮力的应用。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利用实验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为搞好《浮力》一章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指导学生自制学具配合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浮力  说明浮力存在的3个实验。图1 11 小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见图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12 图2所示实验说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如电池、钩码等也受到浮力的作用。13 换用其它液体,如酒精、盐水做实验。  归纳这三个实验可得知所有液体对浮在它们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14 浮力产生原因验证实验。教材中图12-4图2 图3 分析说明了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向上和向下压力之差…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上册第六章《浮力》是一个重点单元,根据经验,这一章也是初二学生能否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现行课本,主要采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教学难度大,学生“感受”不深。我们把演示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启发学生正确理解浮力这一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五个实验。从物体在空气中的秤重与液体中的秤重不一样,让学生从感性上得知浮力的存在;再把物体放在水、盐水、酒精中秤重,与在空气中的秤重相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浮力与液体的性质(密度)有关;把物体逐渐浸入水中看到浮力逐渐增大,使学生感知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把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再逐渐增大深度发现浮力不  相似文献   

19.
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的浮力.对于浸没的物体而言,若浮力大于重力,则物体上浮.比如,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木块的重力小于同体积水的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所受水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木块会上浮.而在木块上浮过程中,浮力对木块做功,那么,能否利用浮力对物体做功这一现象,来设计一台不需消耗任何能源的“永动机”呢?若可行,岂不解决了“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第九册《水的浮力》一课,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实验步骤是:1.取一根橡皮筋,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2.将50克重0.5牛顿的钩码挂在皮筋下,观察橡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然后再用直尺量出这时橡筋的长度;3.用手轻轻向上托起重物,观察橡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4.把重物放入水中,观察橡筋又有什么变化。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重物没入水中后测量皮筋是否缩短,探究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由于重0.5牛顿的钩码放入水中后,重力远远大于水的浮力,水的浮力将其托起时,测得的皮筋长度与没入水中后测得的皮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