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成为我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戊戌维新的中心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先后主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和《新小说》等刊物,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同时又提倡保皇,反对以孙中山为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接受西学的三个阶段为维新运动时期、流亡日本及海外时期、一战旅欧时期。梁启超利用近代报刊传播西学影响最大时期还是在日本主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和《国风报》时期。这一时期,他一方面提升了报刊的水平,一方面对西学的了解更为深入。梁启超利用近代报刊传播西学对国内的青年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梁启超一生中前期传播西学,晚年对西学进行反思,立足点都在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建设,力图使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不断自我更新,能够迎接近代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论梁启超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何小燕在中国近代目录学史的总体格局中,无疑是以维新派目录学为核心,而维新派目录学又以梁启超为主要代表之一。他主张用目录学手段著书立说,为变法维新提供依据。他对图书分类体系的解释,他所创造的名词术语,以及他所遵循的目录学理论和...  相似文献   

4.
所谓早期目录著作,是指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后编撰的《西书提要》、《西学书目表》、《东籍月旦》等。梁氏的这些著作,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目录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近代的图书馆及目录学理论,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而产生与发展的,其滥觞可追溯到鸦片战争直至十九世纪末叶,即1898年戊戌变法之前。当时一些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抵御外侵,富国强兵,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一时倡导和运用西方之学慰然成风。人们在介绍西方政治、经济与科学文化的同时,也接触到西方的图书馆和目录学理论,并逐渐认识到它们的社会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探要李嘉祥梁启超(1873—1929),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散文家,也是“五四”运动以后最早提倡研究教材教法的教育家。他从政治舞台上隐退之后,便从事教学和学术的研究工作,特别对作文教学作了较为系统的探索,见地颇新。他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宋朝是个辉煌的时期。目录学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新的进展。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著作《校雠略》和数十部有名可考的目录书。现存最早有提要的私人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和最早的版本目录《遂初堂书目》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关于《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已有一些学者作过研究和介绍,然而,颇具特色的《遂初堂书目》却长期无人问津,这不能不是件憾事。本文试就《遂初堂书目》在目录学上的贡献做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7.
一、运用目录学为维新运动服务目录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从它产生之日起,便成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十分重视目录学为政治斗争服务这个功能,大量地编制书目,利用目录学来宣传西学,鼓吹维新思想,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这是先前从未出现过的一种新变化,他使目录学开始往新的方向发展、过渡。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通过书目手段宣传、推荐西书和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启蒙人物。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说“公度之诗,诗史也”。黄遵宪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历史学家,同时又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将自己一生探索所得,耳目所历,笔而书之为诗,辑成《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收同治三年至光绪三十  相似文献   

9.
论梁启超关于儿童教育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梁启超关于儿童教育的教育思想程禹文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他还是首先关注儿童教育的教育家之一。他在光绪二十二三年之间,连续发表了《论幼学》(1896)、《...  相似文献   

10.
南朝宋王俭出身于世族名门,他在图书目录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主持撰成《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和《七志》,其中《七志》的修撰充分反映了王俭在图书目录学上的才具。其私人编目、录今书、创立传录都是前人所无,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俗小说历来被文人士大夫阶级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作品,因此官方并不重视对通俗小说的著录,目录学史上缺乏专门著录通俗小说的专科目录。然而到了近代,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始,经过历代学者不懈努力,直至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的专科目录正式形成,即孙恺第先生所编辑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文章将首先探讨孙先生之前,对于通俗小说的著录情况;其次,浅析《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著录通俗小说书目方法上的继承和创新;最后,简略分析孙楷第以及他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目录学学术和目录学史层面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学术界批判改良主义渐进论的影响,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中对梁启超教育思想的评价与他对中国近代教育开创性的杰出贡献是极不相称的。本文从下述几个方面阐明梁启超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主要贡献:成功地推动废除八股;倡导成立各类学校;首先提供近代学制的蓝本;首倡教育当定宗旨;系统设计了近代学校管理制度;编译近代教材;首创近代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及成就,家庭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法冶思想比较丰富。梁启超深受时代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论证,并对中国如何实现法治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4.
王韬(1828——1897)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1874年,他在香港创办了我国最早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色彩的著名报纸——《循环日报》,并撰写大量评论文章,开创了我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这些年来,从事新闻教育和研究的同志,对王韬的新闻实践活动与办报思想进行了较为深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在卷帙浩繁的《饮冰室合集》中,我们发现梁启超对于教育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多有其独到之见,他主张变科举、废八股,改革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提倡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热情地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广泛宣传介绍到中国,为我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创建在认识、理  相似文献   

16.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认为教育是政治改良“救国图存”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半生致力于“教育救国”,不断地开展办学校、讲课、讲演等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他文史知识渊博,又能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东  相似文献   

17.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最早形成完整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盛世危言》是他维新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丰富的宪法思想、国际法思想和刑事法思想,这些对清末法律改制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严复(字几道,又字又陵)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同时也是我国近代最负盛名的翻译家。他的翻译活动是怎样开始的?怎样评价他的翻译和实践?他译的《天演论》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妨碍他在翻译上取得更大成就的消极因素是什么?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这些问题,欢迎专家和同行们指正。严复出身在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家庭里。深受封建思想的薰陶,一直醉心于走科举的道路。直到甲午战争以后,他才从醉心科举的迷梦中苏醒过来,坚决抛弃科场登第的幻想,走上一条新的道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一、题解本文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亦号饮冰主人,广东新会县人,早年致力变法维新,成为我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维新的首脑人物,与康有为齐名,并称康梁.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后逃往日本,继续从事政治活动.他是鸦片战争后,我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他先后主办《时务报》、《清议报》,去日本后又主办《新民地报》、《新小说》等刊物,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宣传爱国思想,反对封建顽固派,在当时起过一定进步作用.他的文章,热情充沛,富有鼓  相似文献   

20.
严复(字几道,又字又陵)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同时也是我国近代最负盛名的翻译家.他的翻译活动是怎样开始的?怎样评价他的翻译和实践?他译的《天演论》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妨碍他在翻译上取得更大成就的消极因素是什么?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这些问题,欢迎专家和同行们指正. 严复出身在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家庭里,深受封建思想的薰陶,一直醉心于走科举的道路.直到甲午战争以后,他才从醉心科举的迷梦中苏醒过来,坚决抛弃科场登第的幻想,走上一条新的道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