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难新闻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但报道难度也相对较大,容易在新闻伦理方面出现问题,目前主要有采访干扰救援、消费灾难、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等.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3.11大地震因其震级高、次生灾害多,影响力大,成为我国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的一个新闻事件。中国电视媒体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多次灾难报道的锤炼后,对灾难新闻的报道能力如何?本文通过对央视《东方时空》一个月间的样本进行新闻叙事学的内容分析,归纳出其"平台、悬念、责任"的电视灾难新闻报道理念,"日本3.11地震——一场全人类的灾难"、"日  相似文献   

3.
灾难新闻属于突发事件新闻中的重要类型,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主流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意象和比兴等文学写作手法。新闻文本实质上是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本文以人民日报对鲁甸地震的报道为例,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我国主流媒体灾难报道中的文学手法进行分析,探讨语言符号的象征性所指与新闻客观性要求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对灾难新闻的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理念开始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主流的一个亮点。灾难性新闻,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报道。灾害是指由于瞬间  相似文献   

5.
李运龙 《新闻世界》2011,(11):197-198
对于灾难事故性事件来说,由于其具备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大性等特点,其较高的新闻价值使得很容易形成对灾难事故原因、现状及责任追究等的调查性报道。因此,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对灾难事故调查报道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新闻摘要和新闻事件两个方面对央视大火的两篇调查报道进行叙事学分析,从而探讨灾难事故类调查报道的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6.
郭亚萍 《今传媒》2014,(6):55-56
灾难事件因其突发性、重要性和冲击性等特点使得灾难报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电视媒体在直播报道灾难新闻时更加强调真实、客观、理性和专业精神。我国的电视媒体在报道突发灾难事故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雅安地震期间电视媒体的直播报道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媒体灾难报道的痼疾,并强调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施宛佚 《新闻传播》2013,(2):135-136
因为灾难新闻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显著特征,所以,在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之前,事先创建严密而精确的议程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建立应急预案、对灾难信息的有效统筹、对记者编辑的专业培训、对灾难新闻的后续深入报道,以及思考新闻媒介对灾难传播的影响等等问题,以应对灾难新闻的特性,从而报道出有条不紊、深入全面、带有人文关怀的灾难新闻。  相似文献   

8.
《新闻三昧》2008,(5):14-14
朱爱敏、陈力丹在2008年第2期《当代传播》发表《我国新闻中人性冷漠现象的伦理分析》一文,指出:新闻报道中人性冷漠现象(“冷漠新闻”)主要是指对他人不幸冷淡漠然、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的消极心态。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冷漠大多表现在灾难新闻之中,也表现在对公众人物的过度报道之中,主要是指:记者编辑运用违背社会良知和人性的方法对灾难中的受害者及其家人进行采访、获得新闻和图片,并在新闻文本、版面或栏目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报道方式,或将人类的灾难用于商业目的、或为了商业目的恶炒名人隐私、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报道行为。对新闻报道中人性冷漠问题进行伦理分析,就是要考察人性冷漠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以及这种传播方式造成了怎样的社会关系,并从专业角度对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灾难事件报道经验的不断总结,媒体的灾难报道模式也逐渐成熟.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其中之一便是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困境如何化解.本文从美国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入手进行分析,探求新闻从业者如何更好地参与灾难报道,兼顾多方平衡.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报喜不报忧"的思维定势,让几乎所有主流媒体对灾难报道讳莫如深,即使面对灾难新闻,也多着眼于"灾难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①这种有救少灾的原则进行报道和处理。然而,这次汶川大地震,媒体没有刻意用大量篇幅来唱英雄主义赞歌,反而更多地以被救者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荷赛"入手分析灾难新闻在西方新闻摄影中所占的比重与分量,并剖析其理论根据,继而回顾我国的灾难新闻 的曲折历程与现状,结合新闻事例,指出我国灾难新闻的图片报道与国际同行在同一领域的差距,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灾难性事件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不同定位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框架不同,对于国外灾难新闻,中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的?不同类型的媒体是怎样报道的?是否存在不同的报道视角?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以《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对两大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框架分析,发现党报对境外灾难报道旨在国家形象塑造,而都市报更多的是新闻本位主义,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3.
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灾难新闻与受众知情权 所谓灾难新闻,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两类。自然性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矿井瓦斯爆炸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其意外爆发,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而备受社会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1在"读图时代",图片新闻以独特的方式迅速发展,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新闻摄影会引起一些新闻伦理方面的争议。在突发性灾难发生后,如何使灾难新闻报道符合伦理道德,往往考验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新闻摄影在灾难报道中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新闻摄影具备新闻性、真实性和瞬间形象性等特性。新闻摄影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传递新闻信息量的多少及  相似文献   

15.
因肆虐洪水的巨大破坏力造成的灾难后,形成了一个以灾情为核心,纷繁复杂的"新闻场".洪灾"新闻场"呈现的是俯拾皆是的碎片式新闻图景;洪灾报道应该围绕最严峻的灾情,选择性地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建国六十年来的灾难新闻报道史,探讨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史上的教训与不足。新媒体时代,灾难报道更应尊重新闻规律,充满人文关怀,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李速丰 《新闻世界》2012,(4):210-211
灾难事件因其灾害性、负面性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灾难新闻因此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灾难新闻的对外报道更成为提高媒体国际地位及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我国灾难新闻的对外报道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把21世纪我国灾难新闻的对外报道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剖析,并重点阐述第二个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王敏 《今传媒》2020,28(5):16-18
当前重大灾难事件报道中,对新闻伦理失范的关注点很少触及以传播正能量为目的的"暖新闻"。因此,本文结合"新冠"肺炎期间具有争议的"暖新闻",发现其存在缺乏人文关怀、过度消费女性及忽视公众情绪的问题,这可能引发负面传播效应、报道框架僵化和假新闻泛滥等问题。"暖新闻"的伦理失范折射出当前社会的伦理困境,本文则为学界和业界的新闻伦理构建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19.
灾难事件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自然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人为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突发性事件。①灾难新闻,就是对这些灾难事件的报道。灾难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和冲击性等特点使其新闻价值较高。灾难事件突发时,政府部门能够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灾难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指出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报道中新出现的"景本位"报道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其新闻失范的表现与原因,提请新闻从业者们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还公众一个晴朗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