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英两种文化的截然不同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社交称谓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了解并分析这种由文化不同而导致的差异对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社交称谓语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程帅 《大观周刊》2010,(46):23-23
本文选取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黄与yellow”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学角度比较其在两种异质文化中语义上的异同:探究隐藏在语义背后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视角等作用下黄理解的相通和相异之处,旨在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王曼 《大观周刊》2012,(31):41-4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礼貌用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各民族都有它的不同表达方式,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礼貌是人的自觉行为,由人自觉、自愿地遵守,但礼貌的内涵和标准却是因文化而异的,无论在任伺国度里,和任何民族的人交往,以礼待人,正确使用礼貌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艺术。礼貌原则是交际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同遵守的原则。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的异同,揭示它们的语用差异,可以进一步理解礼教用语的这种文化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丽 《大观周刊》2011,(21):19-20
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十分丰富,因中西思维、文化背景的不同,动物在英汉语言中的联想意义也大相径庭。本文从鼠,龙,牛和马的联想意义着手,分析英汉动物所反映的相同或不同意义及其相应翻译。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单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地说,是文化的转换.汉英两种语言具备不同的特征,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由于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中国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研究"汉语,在讲汉语的环境中生活,受汉文化的影响,汉译英时就容易产生中式英文.  相似文献   

6.
刘婉婷 《大观周刊》2010,(37):27-27
隐喻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英汉文化有差异,英汉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结合范例对部分英汉植物词进行对对比分析, 可以认识到文化对词汇演变的制约以及词汇所载蓄的丰富文化。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在人类言语交际中,有些数词超越了确指的范畴,呈现出语义上的模糊性.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数词都存在模糊性.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词的模糊性,分析其现象、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彭静 《新闻世界》2010,(9):55-56
本文通过对衔接理论和研究的探索,来阐述衔接机制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中英文报刊广播材料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称照应在这种特殊文体中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
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兼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翻译英汉习语要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就要同时处理好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矛盾.既要遵循英语习语的本意,又要译出其蕴涵的文化,同时还得考虑译出语的信息传递度.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特点的借鉴、汲取和兼容的角度,探讨英汉习语翻译文化的兼容性和可译性.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尤其是文化活动.为了加强中外交流,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开始重视对英汉谚语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其背后的西方文化的深层探究,这就进一步表明了谚语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价值.因此,本文对概念隐喻视野下关于女性的英汉谚语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进一步深入探索了英汉女性相关谚语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陆 《图书馆论坛》2007,27(1):18-21
批评了图书馆“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知识管理与读者服务相统一、“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相统一,以促进信息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兰州与"兰"     
兰州之地,周属雍州,春秋后羌人居之,秦及汉初属陇西郡。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汉书·昭帝纪》),治所在允吾(音铅牙)。关于允吾的具体位置,学术界一般认为在今青海省民和县的下川口,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实时竞价(RTB)广告已成为数字广告业发展最迅猛的领域.“实时”意味着以技术改变广告业的生产方式,而“竞价”则完成了广告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文章在对实时竞价广告的产业流程以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RTB广告是如何通过不同市场主体、技术及运行机制的安排实现“实时”与“竞价”,从而改变广告业的传统运行方式与商业逻辑的.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和实质,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对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契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学科馆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契合点:学科馆员服务的主动性、个性化与专业化.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不崇尚炫耀暴露相比, “秀”的兴起是互联网蓬勃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理想化的自我表演,“秀”受到媒介技术“中介化”的深刻影响.文章指出,新型人际关系的出现以及自我呈现技巧的提高,使传统中国人在固定交往关系中被压抑的“自我”得到释放,不过,技术“中介化”也可能令“自我”陷入因交往关系复杂化和浅层化所带来的认同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以来,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一直是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就目前看,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前途依然不明朗.文章以《今日美国》(USA Today)为例,考察其报网融合的进程,分析一报一网的并联式组织结构存在着的各种矛盾,指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旧媒体部门均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两个"第一"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云亭 《图书馆》2003,(4):71-73
“读者第一”与“图书馆员第一”分属不同的范畴,不能相互取代。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读者第一”是图书馆工作的目的,“图书馆员第一”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比作企业与顾客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对“无理取闹的读者”大胆管理是维护“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高速公路、金桥与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高速公路、金桥与图书馆杨学梅,张大尧,崔明Abstract:Libraryisanimportantcomponentpartofthe"InformationExpressway"andthe"GoldBridge"projects.Facin...  相似文献   

20.
价值论与需要论的联系和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academic contention about the "theory of value",M.Dewey being the leading character,and the "theory of demand ",C.A.Cutter and W.F.Poole being the chief characters,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upon the Chinese library circle.It has found its expression in the contention about "stocking"and "using"of library materials.The knowledge of the nature of their connections and discriminations will play an active part in ou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ork,3 re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