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从方鸿渐的情感生活的层面切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从方鸿渐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力图从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对方鸿渐的濡染,探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成因。从与方鸿渐有情感纠葛的五个女性剖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规律。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归结与他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情感悲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章从方鸿渐的情感生活的层面切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从方鸿渐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力图从传统明和西方明对方鸿渐的濡染,探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成因。从与方鸿渐有情感纠葛的五个女性剖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规律。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归结与他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情感悲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围城》中围绕在方鸿渐周围的主要有四位女性。文章从分析方鸿渐与四位女性的言语交际入手,通过人物对话的差异比较方鸿渐与四位女性之间的不同的感情、关系。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的《围城》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及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着意写出了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  相似文献   

5.
《围城》中方鸿渐求学、觅职、恋爱,失业到婚变的失败经历说明方鸿渐已进入“神仙难,凡人更难”的人生因境。而从其家世、学历及人生际遇诸方面考察悲剧性格和命运的成因,我们更可以发现方鸿渐形象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士阶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方鸿渐的悲剧,表明了传统观念在现代浮躁的中西文化冲击下,已被逼入了危险的处境。  相似文献   

6.
唐晓芙在小说中着墨不多,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她不仅是方鸿渐超越现实生活中庸俗女人围城的一种遥远理想,还催发方鸿渐积极的自我精神意志复苏;她的揭批打击既摧毁了方鸿渐的个人自信心,又引导和鞭策他不断前行、改造自我现状以超越悲观颓废的精神围城。  相似文献   

7.
围城     
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四年换了三所大学,最后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与苏文纨乘同一条船回国。同学的时候,苏文纨并没把方鸿渐放在眼里,这次同船回国对方鸿渐的家世略有所知,人也不讨厌,似乎也有钱,她于是准备向方鸿撕示爱。但因为稍微矜持了一点,方鸿渐竟被已有未婚夫的放荡的鲍小姐引诱了  相似文献   

8.
唐晓芙在小说中着墨不多,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她不仅是方鸿渐超越现实生活中庸俗女人围城的一种遥远理想,还催发方鸿渐积极的自我精神意志复苏;她的揭批打击既摧毁了方鸿渐的个人自信心,又引导和鞭策他不断前行、改造自我现状以超越悲观颓废的精神围城。  相似文献   

9.
《围城》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个人悲剧表现出来的。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旅途先后经过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家庭)这4大阶段。小说层次清晰而又生动地展现了这最基本的人生4大阶段在方鸿渐身上逐步破灭的过程,并以此反映出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灰色的人生。 尽管方鸿渐并不可恶可恨,但也算不上是一个正面知识分子形象,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大乡绅的纨袴子弟。他在爱情生活上,一方面,追求纯真、朴实的爱,厌  相似文献   

10.
《围城》描写了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悲剧,而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婚姻是一座“围城”,更主要的还在于主人公方鸿渐和孙柔嘉本身的性格弱点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流贯于这对恋人悲欢离合始终而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性的悲凉,具体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阻拒性以及人情的冷漠。  相似文献   

11.
读过《围城》的人,一定都记得这样一个情节,——方鸿渐在本县省立中学的演讲。方鸿渐事先精心准备了讲稿,可是到场后才发现稿子不在手边,急也没用呀,听众在热烈鼓掌,方鸿渐在掌声住了之后,强作笑容说:“吕校长,诸位先生,诸位同学:  相似文献   

12.
《围城》的意蕴,大半来自方鸿渐形象的塑造。如何理解方鸿渐,成为解读《围城》和钱钟书的关键。论文一方面对方鸿渐的精神内质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自然深入钱钟书的“喜剧”小说叙述,抵达其所深藏的“悲剧”人生体验。另一方面,论文意在探究,钱钟书在方鸿渐形象中所寄寓的深切理解与同情,使钱钟书本人,与其笔下的方鸿渐,形成某种有趣的“互文”关系;二者相互阐释,共同显示着钱钟书独特的人生情态:自由的秉性,和对人生社会的悲观。  相似文献   

13.
《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的一系列遭遇绝不是单纯地由他的个性和学识造成的。分析方鸿渐的悲剧要结合当时的历史、化背景-传统化的衰落和西学东渐。作通过塑造方鸿渐这一“老大过时的史前原人”的遗骸形象,再现了传统化的地位、命运和嬗变。“围城”应当是指被内忧外患困扰的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表现了传统化的困惑和茫然,以及西方化在中国的尴尬。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9,(5):91-96
周家叫方鸿渐相亲是为了攀上张家,为自身利益打算,而方鸿渐拒绝这门亲事只是不中意张小姐这个女孩子。对《围城》叙述作一时一地之字面解读导致学界不能真正理解相亲的真相与方鸿渐的真性情(标劲),也就无从领略《围城》独特而高超的叙述匠心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的一系列遭遇绝不是单纯地由他的个性和学识造成的。分析方鸿渐的悲剧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文化的衰落和西学东渐。作者通过塑造方鸿渐这一“老大过时的史前原人”的遗骸形象,再现了传统文化的地位、命运和嬗变。“围城”应当是指被内忧外患困扰的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表现了传统文化的困惑和茫然,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尴尬。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深深地为书中主人公方鸿渐叹息,真有点恨其不争之感。方鸿渐最大的特点是虚伪。他把学习的事抛开,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勉强花钱弄了张“×××大学文凭”。家人一见此乃高等学府文凭,乐得合不拢嘴。我真可怜方鸿渐的父母亲,他们凑钱给儿子读书,希望他成才,却怎么也不会想到看似老实的儿子也骗了他们。唉!“多少年来的辛勤要付之东流。”尤其是方鸿渐以前的丈母娘把这事刊登到报纸上,想让他出出风头,让人佩服。看来这下得遭殃了,没想到方鸿渐知道后,只是呆呆地站着,有点不好意思,居然,没有流露出羞愧之情,让人见了…  相似文献   

17.
《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旅欧回国后的奔波辗转及其爱情、婚姻情况为线索,反映了抗日战争最初几年一些知识分子生活上的混乱无序和心理上的沉浮变迁。书中讲述了方鸿渐人生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体现了作者钱钟书对人生、对命运深层的思考,蕴涵着一种更为沉重更为理性的世界观。文章从方鸿渐的事业和感情经历入手,结合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分析来探求作者的悲剧观,即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18.
翟俊玉 《初中生》2007,(3):16-18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有一段故事,方鸿渐到本县省立中学发表演讲,事先精心准备了讲稿,可是到场后却发现稿子不在手边,急也没用呀,听众已经在热烈鼓掌了,方鸿渐只好上场,即兴演讲。  相似文献   

19.
《围城》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他的学业、工作、以及婚姻都充满了波折,从他的悲惨命运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阶层根深蒂固的摧残。围城是枷锁束缚着国人的前行,方鸿渐想逃离围城但始终在围城内游离。  相似文献   

20.
《围城》的故事可以说是方鸿渐的故事,他的个人命运构成了全书的主要情节.他是一名受过封建传统文化濡染又接受过西方新式教育并在旧中国饱经战乱、备受欺凌的环境中成长的平凡的知识分子,先后经历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四个阶段,体现了一个普通的平凡人的人生历程.方鸿渐是钱钟书将自我平庸化塑造出来的一个形象,他带给我们的联想和启示是深远的,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