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地球的中腰有一条红线,标着纬度0,这就是赤道。赤道长约4万多千米,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人们称赤道线经过的国家为“赤道之国”,比如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亚洲的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非洲的加蓬、扎伊尔、刚果、乌干达等,大洋洲的瑙  相似文献   

2.
“那是太阳!”“那是红日!”“那是初升的太阳!”“那是不落的红日!”站在赤道上,柳新兰和米尼丝你一言我一语地惊呼起来。红日与太阳是一码事,可它既不向上升起,也不向下降落,站在赤道上,永远只能看到“初升”的太阳,越向南走,太阳就升得越高,人走太阳也走。柳新兰拉着米尼丝的手向南飞奔,直到整个太阳露出海平面。一群海鸥飞来,在他们头顶  相似文献   

3.
当你向赤道小岛上原始部落的土著人伸出一个指头时,他们能齐声回答“一”;伸出两个指头时,不少人能答出“二”;伸出三个指头时,有人能把这三个指头数一遍,然后兴高采烈地告诉你,“三”。当你向他们伸出四个指头时,他们就一齐摇头说“很多、很多”。大家觉得这是一段不可信的笑话,但是  相似文献   

4.
如果听到下面这些真实的“奇闻”,你一定会觉得是地球在开玩笑。从荷兰某海港开出一艘渔轮,船上装了5000吨鲜鱼。经历漫长的海上跋涉,渔轮停泊在赤道非洲的一个港口。卸货并过磅后的结果让船主大吃一惊:鲜鱼整整少了19吨!难道鱼被谁偷去了吗?1672年,法国科学院派人到赤道附近作  相似文献   

5.
李忠东 《知识窗》2007,(6):48-49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神奇的大自然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你听说过“寒岛”藏身于赤道地区、热带品种的企鹅四海为家、南极找到了热水湖吗?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6.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一词的音译。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科学家用来专门指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莫衷一是的话因许多气象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的产生与南太平洋上东南信风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在正常年份,东南信风将大片海水吹起来向西流动,形成南赤道  相似文献   

7.
去年9月份,美国70多位太空科学家和各界高级工程师聚会讨论如何制造一种“太空电梯”。根据设想,这种电梯建成以后,人们可以通过它自由地来往于天上人间。据悉,“太空电梯”的原理并不复杂:一根10万公里长的高强度的纳米电缆,一端固定于地球赤道附近的一座海上平台上,另一端连在一个与地球同步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太空  相似文献   

8.
太阳系大奖     
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是哪一颗?磁场最强的行星是哪一颗?四季变化最激烈的行星是哪一颗?包含地球在内的太阳系九大行星,如果像这样彼此竞争,优胜者究竟会是谁呢?体型奖行星如果以半径大小彼此竞争,赤道半径约71000千米的木星将是优胜者,我们的地球(赤道半径约6300千米)居第5名,仅为木星大约1/60的冥王星(赤道半径约1100千米)则居最后一名。像这样以实际的数值比较行星,大家可能还无法体会。因此我们将地球视作直径1厘米的“弹珠”,继续比较。以这个尺度来说,最大的木星为“铅球”,居第2名的土星为“垒球”,居第3名的天王星与居第4名的海王星约…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宇航局拉马第高能太阳光谱成像探测器(以下简称RHESSI)帮助下,科学家对太阳的圆度进行了精确度空前的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太阳并不是一个完美球体。在活动较为剧烈的年份.太阳会形成一层薄薄的“香瓜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外观的扁率,此时的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识到的一个问题,然而并不是全球每一个角落都会在这个大趋势之下变得越来越热,科学家预言说,北欧很可能反而会变冷。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海洋气流的变化。人称“大西洋传送带”的大西洋南欧环流,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洋流,它会将赤道地区的表层温暖海水带到北方地区,再将北大西洋下层的冰冷海水送回到赤道地区,从而实现赤道与北大西洋海域的冷暖交换。千百年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条暖气片一样的洋流,才使得北欧地区不至于过于苦寒。然而现在,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这条洋流正在逐渐减弱。在过去12年中,大西…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地球曾经是个“大雪球”!这是科学家最近对6-8亿年前的地球提出的一种新假说。6亿年前的“大雪球”美国科学家在计算了太阳带给地球的热量以及地球内部释放的热量后发现,在远古的某个时期,整个地球可能是一个曾被冻结的大雪球。事实上,地质学家在赤道附近就曾发现过  相似文献   

12.
费世慧 《知识窗》2014,(17):15-15
斯里兰卡是个热带岛国,素有“印度洋上的珍珠”的美称。这里接近赤道,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在28℃以上。炎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斯里兰卡人的读报热情,一边啃着馒头,一边看报的路人比比皆是,就是家庭妇女,也把看早报当作一天中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07,(2):10-10
赤道冰川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原生代冰川沉积在近赤道古磁纬度地区的存在,可以由造成全球变冷的“雪球地球”事件来解释。也可能是,极端的轨道倾斜逆转了两极与赤道之间的关系,使热带出现冰川时期。或许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我们是在用根据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象得出的关于地球磁场行为的不成立的假设来看待过去的事件。耶鲁大学地球物理学家DavidEvans设计了一个试验来对这些可能性进行分辨。该研究利用古蒸发岩盆地的古磁来测试地磁参照系和古气候参照系之间的一致性。高轨道倾斜假设未能通过该测试,因为前寒武纪蒸发岩并不像高倾斜全球气…  相似文献   

14.
崔洁  郭战峰 《科学中国》2007,(12):22-23
“小女孩”是拉尼娜事件的中文名称,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na),意为“小女孩,圣女”,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相似文献   

15.
台风是地球上的空气旋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一个典型的台风直径能达到800公里甚至1000公里,中心最大风力可达八至12级以上。台风通常孕育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海面上。至于台风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球赤道附近,分布着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几片热带雨林。这里森林茂密,终年常绿,而且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雨量丰沛。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500毫米。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热带雨林区大多处在赤道低压带,由于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  相似文献   

17.
历险两极     
南极探险 极地世界之所以重要,正因为有"极地风"的缘故.地球像是一个热动力机,热源在赤道,冷源在两极.阳光在赤道地区把空气晒热膨胀而上升,然后向两极分流,在两极冷却下降再吹回到赤道.这就是地球上产生空气对流和出现风,雨、阴、晴气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科学家始终怀疑土卫六照片上赤道附近深色的区域是液体海洋,充满了在低温下(土卫六表面的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143度)凝结成液态乙烷。而现在,最新的雷达图像告诉我们.那里的确是“海洋”——只不过是茫茫的沙海。  相似文献   

19.
对“厄尔尼诺”、“拉尼娜”发展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认为厄尔尼诺是起源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暖水事件,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表明,厄尔尼诺的暖水及拉尼娜的冷水其源头均在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温跃层附近,在那里加强后沿着气候的温跃层向东、向上传输,到赤道东太平洋表层后形成通常认为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当厄尔尼诺的暖水沿赤道向东传输时,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同时向北传输到北纬10.附近北赤道洋流所在的位置,并向西传输,在西太平洋向南传到暖池,形成一次拉尼娜的冷水源头.即在热带太平洋的次表层海洋中存在冷暖水相间的一个运动环路,使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相间出现.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3,(9):60-65
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