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鳖     
李万君 《垂钓》2002,2(2):58-59
1999年6月6日清晨,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背着渔具来到松花江边,在佳木斯发电厂1号泵房旁边一个小小的回水湾下钩。还不到5分钟,一艘大客船从江面驶过,掀起一阵大浪,把我的鱼标淹没。我赶紧提竿,想等浪平息了再投。奇怪的是,鱼竿竟没拽动。我以为是挂钩了,就不停地变换角度用力。  相似文献   

2.
涨水钓浮     
焦安刚 《垂钓》2002,2(5):59-59
1998年的雨水特别大。一日雨后无事,我约上钓友阚京权、徐传勇、郭正伟四人到拦河坝形成的鱼塘钓鱼。到水塘一看,上游水正汹涌而下,水稀浑,四人都有些傻眼。我们的钓龄都不长,这种水情还未遇过。既来之,则安之,还是下了钩。我们三个有竿的,只好蹩脚地悬坠底钓。而阚京权却没有装备,用手线拴一大号塑料标,在水塘腰部水势稍缓处下了钩。  相似文献   

3.
邹思全 《钓鱼》2008,(5):38-39
笔者是个铁杆钓鱼迷,从小至今多是野钓,用的全是小钩细线,从骨子里就不喜欢大钩粗线,在我的仕挂盒里找不到大钩,最大的也只有伊势尼7号钩,还很少用。有钓友向我索要钩子时,打开仕挂盒一看就说:“你这样的小钩怎么也能钓上大鱼来,真让人不敢相信”。  相似文献   

4.
沈晓光 《钓鱼》2006,(2):45-46
悬坠盛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原来的视角是,坠钩平底,信号真实,因为只有鱼衔住钩,拉直脑线并移动或提起铅坠才有浮子的升降。悬坠的不同是标尖升降不说明钩入鱼嘴,钩上没有饵了,浮标会上升。鱼在钩旁游过,标尖既能上升也能下降。如果用原来的视角看浮标,我们会被真真假假的动作搞得很累,冬天尤其如此。所以入冬后,我还是老老实实回到星漂底坠钓组上来。12月18日,我与两钓友在一放养浜钓鱼,大家都是传统钓组,蚯蚓做饵,但钩、线、浮子不同。我是0.6号钓线,线上穿0号弹性浮子6粒,2号袖钩,脑线长3厘米。两钓友中一人是1号线,穿1厘…  相似文献   

5.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6,(9):15-15
钓草鱼的三种调钓方法:1.挂双饵调标:挂双饵调标的目的就是要让双饵悬停于半水,那么,如何做到准确地使饵钩悬停于鱼儿活动的泳层呢?其实,这种调标法是再简单不过了。首先,在双钩上装挂施钓时所用的大小相近的饵料,然后将鱼标往铅坠方向移动(使饵离底),通过修减配重的铅皮,来实现钩、饵、坠悬离水底的目的。当然,浮钓草鱼时,对于这种双饵调标法,其精准度不必要求过高,浮力调大一些也无妨。2.无钩调四、五目钓二、三目:是底钓草鱼时采取的一种调钓方法。它能使饵钩很自然地落于底部,以诱骗大草鱼放心、大胆地吞食钓饵。这种调钓方法既能使钓组…  相似文献   

6.
李涛 《中国钓鱼》2006,(4):26-26
一、大钩与小钩的问题。我的意见是钩子要略大一些好,以伊势尼为例,6~7号比较合适。我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小钩上食的时候显然要麻烦,尤其是使用荤饵时;第二,小钩在摘钩时要麻烦一些,如果是遇到较大一点的鱼就更麻烦,这就使钩在水中的时间相对减少,一天下来,钩在水中起码要少半个小时;第三,可以锻炼自己对提竿时机的把握能力。我个人认为技术上的进步比鱼获量的多寡更有乐趣。可能有人会说,竞技比赛中高手们用的都是小钩。那是因为比赛时虽然用的是小钩,但钩无倒刺,上饵、摘钩都很容易,提竿时机也跟平时我们野钓不一样,要争分夺秒,以尾数论英雄,有的人甚至为了节约时间,特意避开较大的鱼,再说我们一般也不需要那么累。  相似文献   

7.
夜钓惊魂     
张坤 《钓鱼》2006,(8):70-70
我的家乡北临绵延起伏的完达山山脉,南倚风景秀丽的兴凯湖,境内有大小水库20多座、小塘坝、鱼池更是不计其数,是钓鱼人的天堂,酷爱钓鱼的我生长在这个地方真是一种幸福。那是我去年的第一次夜钓,吃过晚饭我和钓友藏涛、小强、兰青开车来到距市区50公里承子河山区的一个小塘坝钓鱼,经过半小时准备,我们的钩饵在9:20下水了,兰青很快在第三竿就上鱼了,他钓的第二条鱼是个半斤左右的大野鲫,虽然到岸边跑了,我们其他三人为此鱼而兴奋起来,接着就你一条我一条上鱼了。每10条左右小鱼就伴一条三四两的大野鲫出水,把我们三人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和我…  相似文献   

8.
衣善新 《钓鱼》2006,(3):20-20
钓组入水后,不知鱼要吃哪粒饵,不知鱼用多大的力吃饵,不知鱼吃饵后向哪个方向移动,也不知鱼要移多大距离。水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些具体情况的不同,引起的标尖反应也会不同,这里说的灵敏度,不是说鱼的某一次吃饵引起的标尖反应的大小,而是指钓组中,饵钩向多个方向移动产生而标尖沉浮变化的综合评价。首先,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鱼吃饵后抬送饵钩或鱼在饵钩上方吸饵时的浮标反应,这种反应大家都称它为送标。钓组送标能送多高?这要看子线的长度、调目钓目的目数多少及其他相关情况。我们假设送一粒饵能压沉标尖4目,假设上下钩的距离大于标尖4…  相似文献   

9.
郭光清 《中国钓鱼》2006,(10):34-34
今年6月7日,风和日丽,气温25-32℃。我独自一人到单位西边的小沙坑中用两支海竿打爆炸钩。从早晨6时30分一直等到8时20分,换了两遍食,不见鱼儿咬钩。这时钓友常大伟来了。他打好窝,架好竿。半小时后,他说窝子里鱼星乱冒,也不见咬钩。我到他那儿一看,浮漂没有动静,便回到自己的钓位上,又换了一遍食。大伟叫我去钓他窝里的鱼,我想海竿可能没戏了,就拿出7.2米手竿,打算过去试试。  相似文献   

10.
邹卫平 《垂钓》2006,6(12):29-29
钓大鱼得用大饵钓,这个结论是与弟弟卫邦一起钓鱼时相比较而得出的。我们兄弟俩从小都喜欢钓鱼,而且是两个流派的:我喜欢玩精细的,钓组能小则小。打窝也能少则少。弟弟则相反,喜欢用粗线大钩,打窝往往也很重。他说这样能钓大鱼,我对他那套理论不以为然,认为鱼见食就能吃,无论大小,只要是口味合适,就没有不吃的道理,自然界里哪有那么多的食物供鱼挑拣?  相似文献   

11.
胡乱写下的志愿 1987年,我入选江苏省二队,在那里,我碰到了一位相当特别的教练尤广礼。 尤教练其实是一队的教练,但当时一队中人才不多,因此领导让他把二队也抓起来。这个尤教练有几个特点在省体育学院里颇为有名。一是嗓门大。他人个子瘦高,嘴巴也很大,平时说话声音就高,生气时,那嗓门能震得人耳朵疼。有一次青年赛后他来不及找到我们,就打电话,有个队员接了,把听筒撂在桌子上,结果那咆哮声全房间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二是极为严厉。这一点,只要瞧瞧他佩服的人就晓得了。在体育界,他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日本的排球教练大松博文,…  相似文献   

12.
姚军  路安摄影 《钓鱼》2013,(16):48-49
与曾新建认识很久了,五年前,我们都在大港桥水库的橹树坞里钓鱼。后来,就一直没见过他。今年突然又看到他来大港桥钓鱼。那天,我把车停好后,就站在高高的路基上向大港桥水库边一望,一个身着浅黄色衣服的人正在我要去的位子上奋力抛竿。我拎着包向他走去,那是个身高较高,微微有些发福的三十四五岁的人。当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曾新建。他爱人也是三年前调到县城来教书的,成了我的同事。  相似文献   

13.
王春华 《钓鱼》2006,(11):62-63
等闲渔具怎斗鲨那是在罗马尼亚的康斯坦萨港,我轮抛锚在港口的外锚地等待装货。吃完晚饭,船员们便钓起鱼来,此地鱼还真不少,一会儿我们几个人就钓了一大桶。我和水手长一边钓鱼,一边聊天。这时,我感到有鱼咬钩了,连忙拉手中的鱼线。嘿,劲头儿挺大,看来这条鱼不小。待我将鱼拉至  相似文献   

14.
其实只实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惟一的选择便是惟一的错误。1999年1月14日,乔丹选择了退化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本无权过问。可带走我们所有的欢乐可就不是他自己的事了有多少人因为你的离开而悲伤难过,又有多少人因你的离去而摇头叹息。那些伤球迷们索性干脆不再看NBA一眼,而我们却眼巴巴地等待着那百分之一的奇迹出现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徐悲伤所以我难过、爱就一个字,如果离开篮球场后你的生活依旧充满着欢乐,那我们又有什么不能舍弃。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孙继海  相似文献   

15.
上了点儿岁数的球迷们,都在这大六月里困惑:这世界杯怎么这么水呀!头一次看世界杯的球迷们也在困惑:怎么了?这不是挺精彩的吗?你看欧文那单刀,那射门,太帅了! 你看贝克汉姆那头型,那微笑,太帅了!我有个朋友特喜欢齐达内,我承认放眼当今世界足坛算得上人物的也就这老秃瓢了,但齐达内那技术跟1990年的马拉多纳比起来也就有那么一点儿神似罢了。有一天我们单位挺不错的几个聚在一起喝酒,酒过三巡话题自然离不了世界杯。我和闰土教师一致认为就目前这种发展形势,世界杯越来越力量越来越粗糙;刘迷糊刘老师也就是你们的雪人老师则像一匹来自北方的大尾巴狼一样道出了本届wc的精彩之处;你看——迪乌夫那技术,你看——贝克汉姆那技术,你看——韩国人那奔跑,你看——美国队那反击。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距不再像20世纪那样悬殊,当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不再像以往那样生疏,当球员与球员之间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一个天  相似文献   

16.
我的乐事     
要说起我们家,在当地可小有名气。全家五口人四个体育工作者,一个典型的体育世家。共同的事业使我们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对《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钟爱!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从事农村体育工作充满厌恶,一度对前途失去信心。有一天,父亲送给我一个礼物,那是他给我订阅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很快我便被里面精彩的内容所吸引,从此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看《中国学校体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花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一样。我尤其喜欢看里面的“一线话题”栏目,它的内容很贴近我们基层一线体育教师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钓迷郭群     
石玉铸 《垂钓》2005,5(7):30-30
“该死的鱼!”一个周五的晚上,郭群来到石龙山水库驻钓。只见白天来钓鱼的人收获都不大,纷纷往回走,看来驻钓的收成也不会好,可不驻钓这四五十公里的路不是白跑了吗?郭群决定半个小时定乾坤,如果钓不上鱼就打道回府,如果钓上鱼来就驻钓。不到20分钟,一条1千克左右的鲤鱼就上了钩,郭群欢天喜地地把鱼装进鱼护,支起帐篷,安营扎寨。他瞪大了眼睛盯着浮标耐心等待,星星出来了,鱼标没有反应;月亮挂上了高空,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去渔具店买钩。店主问我:"买什么样的品牌,多大的钩?"我说:"挪威丸せ8号钩。"他很快就拿出一包这种钩来。随后,他又问我准备钓什么鱼。我告诉他钓鲫鱼。他似乎吃了一惊,瞪大眼睛望着我说:"钓鲫  相似文献   

19.
钓鱼这个娱乐项目我是去年刚迷上的。今年秋季到了,是用玉米粒显威风的时候了。8月21日,我和钓友们在龙门口水库钓了一天鱼,大鱼咬了三四回钩,可我没能拉上一条来。同去的小柳纳闷,他看了看我挂玉米粒的钩,说:“我说你怎么老钓不上鱼来,瞧瞧你这玉米粒  相似文献   

20.
黏饵     
张炎冰 《钓鱼》2011,(21):32-32
黏是钓饵的基本状态。台钓之前除了诱饵松散,采用植物性钓饵时一般都要经过兑水、搅拌、蒸煮,然后切块或揉捏后才能装到钩上。这样制作的钓饵都比较黏,具有入水不化不散、持钩时间长的特点。为了省却制饵麻烦,用米饭粒、浸胖的麦子、煮熟的玉米粒做饵也是以黏为基础的。传统钓鱼用黏饵是因为坠钩沉底,鱼标不反应饵重变化。钓饵松散了,从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