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课异构"是当下为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语文教学"同课异构"的大多是阅读教学课.通常由一定区域(含学校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组织者发起,确定教学的文本、班级、执教者;执教者独立设计教学方案;执教者上课,教师观课;集体评议(也有专家点评的).有的还要求执教者根据评议进行二次备课、上课,教师再次观课、评议,执教者撰写反思文字等.  相似文献   

2.
各地评聘教师常将模拟上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日前,笔者有幸担任评委,一共聆听了6位特聘教师的模拟上课,现结合一些教师的模拟上课片断,与大家分享笔者在评议过程中的一些思考.1.应该怎样进行模拟上课?模拟上课跟真实上课的最大区别和难点是"对话",是"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此时无‘生’胜有‘生’"的一种演绎.执教者力求做到"眼看学生、话说学生、心装学生",过程体现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与设问".从以上说明可以清晰地了解,模拟上课本质就是在无学生的情况下,将整个教学过程完整呈现.通过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育》2012,(10):F0003-F0003
重庆市救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常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执教教师在上课;执教教师在上课;执教教师在上课;执教教师存上课;执教教师在上课;执教教师在上课;执教教师在上课;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光树老师做大会总结  相似文献   

4.
高传龙 《山东教育》2012,(17):20-21
"同课异构"是当前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语文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大多是阅读教学课,它通常由一定区域内的教研活动组织者发起。基本流程通常是组织者确定教学的文本、课型、学生和执教者;执教者自主设计教学方案;执教者上课,教师观课;集体评议或专家点评。有的还要求执教者根据评议进行二次备课、上课,教师再次观课、评议,执教者撰写教学反思等。在上述过程中,不同的执教者用同一篇文本对学情相同或相似的学生施教,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大多不同,可谓"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5.
过硬的教学功底,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永远的追求。本学期,学校继上一阶段"相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设计各显神通"的课堂竞技之后,在"高效课堂达标"及"课内比教学"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又推出了新举措,采取了"相同教学内容相同教学设计反复打磨"的团队研讨方式。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先由年级组集体备课,再安排第一主备人和执教人先备课上课。在反馈第一执教人执教效果的基础上,组织集体磨课,再安排另一人备课上课,以此类推,这样经过反复几  相似文献   

6.
在中小学学校教学工作中,每节课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按照"铃声"上课、下课.这是学校作息的规则,规则赋予教师和学生的"上课和课间休息权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执行规则中保障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属于"违规现象",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在这个规则的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违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借班上课是一种"非常课"。执教者对于学生的学情不熟悉,学生对于执教者的教学风格不了解,众多观摩的教师给上课师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压力,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并上好这种"非常课",本文结合自己的一堂公开课,从心理学角度剖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平时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十分敬业,有时上课铃声还没有响,就已经拉着学生开始上课.不仅如此,下课铃声响后,还要拖几分钟,出现了上课时间"前提后推"的局面,学生苦不堪言.本来学生能自由支配的休息时间已是屈指可数,有的学校课间休息时间已由十分钟缩减为八分钟,甚至五分钟不等,再加上一些教师还要无休止地拖课,致使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得不到保证.对此,学生十分反感,拖课教师自然成了学生的众矢之的,教师的好心却没有得到好报.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学校的教学研讨课上,某教师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课伊始,教师问道:"谁能一口气报出30个5相加这道算式?""5+5+5+5+5……"一位学生顺利地开始报算式。教师临时打断他的发言:"你觉得这样麻烦吗?"显然,教师意欲通过引导,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算式很麻烦,从而顺利引出"乘法",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的简洁性。没想到,学生竟然回答:"不麻烦!"教师无奈,只得进一步引导:"如果  相似文献   

10.
听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形式。通过听课,可以让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学科素养和组织、驾驭教学的能力;也可以让听课者观摩学习执教老师怎样钻研课标分析教材,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方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怎样激发学生思维,怎样调控课堂节奏,怎样处理重点难点等等。听课活动对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大有裨益,自然成为广大教师相互学习、探讨、研究的主要形式。但在目前的听课活动中,我们也注意到,这种形式常常局限于同一学科的教师,局限于学科文本的解读与课堂教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