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汉语中有许多含有相同语素、在意义上对称的词语.如“男人”和“女人”、“好人”和“坏人”等。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意义上并不完全对称的词语,如“新房”和“旧房”、“大人”和“小人”等。  相似文献   

2.
历岗 《小学语文》2007,(9):43-43
问:“作”和“做”在使用上常常发生混淆,请问:怎样辨别它们的不同用法?答:“作”和“做”同属动词,都有“从事某项活动”或“制作”的意义,用法上存在着部分通用的情况,如“叫做”“当做”“做主”也写作“叫作”“当作”“作主”。但是,“作”和“做”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区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句型的作用下,静态存在句整个句子既可表示存在的状态,即类似持续的状态,又舍有前一动作过程达成之意。因此,存在句的“存在并继续”的意义,其实是“了,着”和“存在句框架”二者加合作用以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无所谓”和“没关系”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点。它们意义相似, “无所谓”是不在乎,没什么关系。“没关系”是不要紧,不用顾虑。它们都是三字结构的动词性短语,有较浓的口语色彩,都能在是非选择句中出现。如:  相似文献   

5.
在认识论的问题上,庄子的思想过程是先“反知”,通过对“知”的社会政治批判和认识论意义的批判,解构了原有的文化知识遗产,在此基础上,庄子建构起一种蕴含着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的“真知”。真知,就是对道、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从“反知”到“真知”,庄子实现了认识论的意义转向。  相似文献   

6.
纵观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存在”(英文译为Being)的历史嬗变,其实并不具有“有”(实有、存有)之义。“有”(实有、存有)只是一个日常用语,不是任何哲学观点的袁达,不具有哲学意义和功能,故不能把“存在”范畴等同于非哲学范畴的“有”。  相似文献   

7.
在《论语》学说中,德性成为关切的中心、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在孔子那里,人生的一切生命实践、为人之道,皆为“学”也。《论语》中“学”的范畴充分诠释了一个人一生所成就的全部就是德性的实践,以“学”的范畴辐射到“仁”、“道”、“礼”等主要范畴。因此,《论语》中的伦理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依照“学”来构建的。“学”贯通“礼”、“仁”、“道”,是诠释孔子伦理思想的最根本范畴,具有独立的意义价值。“学”的过程即是成仁(人)的过程,而成人的层次是不断提升的。“学”可谓是生命本身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8.
“没”和“了”同现的句子存在多种结构、语义类型。对相关语言事实的充分观察是合理解释的前提。选择解释的角度需要充分考虑系统性和易接受性。表达“异于常态”的意义、处于不相邻层次,这两个因素对于分析“没”、“了”同现句可以有较强的解释力。汉语的“异常态”表达系统有待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原定的“预设”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的实际情况作一些相应的调整。往往“生成”的一些问题是学生思想的灵动,教师处理得好,不但能达成或深化教师“预设”的目标,而且会“生成”新的有意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是”是连词,其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转折关系。而在语篇中,“却”可连接两个句法成分,“但是”不能;“但是”可连接句子和段落,“却”不能。“却”和“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中,“却”多表示说话者持不同的态度。“但是”侧重客观叙述。“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但是”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却”和“倒”都是语气副词,能在表转折关系时表达一定的语气并起强调作用。在复句中,“却”可位于后一分句中,而“倒”既可位于后一分句,还可以位于前一分句。“却”用于书面语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倒”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  相似文献   

11.
数学"元研究"有几种不同的"角度"或出发点,可以依此对常见的两个数学"元研究"概念———"数学的对象"和"数学的特点"进行辨析,从而得出人们通常对这两个概念所作的不同理解的原因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的结论。而许多不同理解之间的争论则是由于所由之出发的角度的不同所致,本质上它们并不是互相矛盾的,甚至是一致的或者互补的。  相似文献   

12.
"存在"对于哲学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纵观西方哲学史,几乎每个哲学家都有对"存在"的主张。哲学家们也因为对"存在"的认识不同而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由于对"存在"的理解也被定性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间或二元论的标签。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表现出了对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心物等二分法的厌倦,且想对此超越,对"存在"的理解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对“一把手”的监督则是整个监督体系的关键环节。“一把手”正则队伍正 ,“一把手”清则班子清。“一把手”位高权重 ,一言九鼎 ,对其监督有一定的难度 ,不断探索对“一把手”实施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自由观”是萨特“人学”哲学的核心,萨特“自由观”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分析萨特自由观的实质及其内在矛盾,不仅能充分认识到其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消极作用,而更主要的是只有通过对“困惑”的充分认识,才能抓住矛盾、认识缺陷,使我们从中得到有益的、丰富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冇"和"不"是祁阳方言常用的否定词。通过考察"冇""不"与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组合搭配情况,得出两者在语法意义上存在同一性,"冇"和"不"都可以否定"事物"和"行为",而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不"用于主观否定,表现为对事物和行为的性质否定;"冇"用于客观否定,表现为对事物和行为存现的否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新闻类周刊早已有之,但直到近几年才悄然形成声势,出现了一批深受读者青睐的新生代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是这一系列周刊中新闻性最强、最符合新闻类周刊要求的一份周刊。具有很强的发展势头。本文通过对《中国新闻周刊》的分析以及同《新周刊》的比较。总结出《中国新闻周刊》在栏目编排、报道形式、标题制作、题材选择、语言风格、专题策划、深度报道等方面的特点,以此来探寻我国新闻类周刊的风格特点。并且。以发展的眼光对《中国新闻周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联系美国《时代》、《新闻周刊》、中国《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提出解决方法。探讨未来我国新闻类周刊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教授治校"的权力主体当然是"教授","教授"是大学权力主体的表征。"教授治校"制度是对大学学术机构本质的认同,"教授治校"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于它客观地反映了大学作为特殊学术机构的性质和特点。"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权力主体的归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普遍实施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真正赋予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阴阳两仪"思想范式的美学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方文化和美学观念中,“阴阳两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范畴和文化命题。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哲学,而且也反映了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美学思想范式。其美学意涵主要有四:一是“耦两”美观念,即强调在相反相对的两种矛盾因素之间思考美、创造美;二是“中和”美意识,即讲究在两两相对的矛盾因素之间实现均衡持中、不偏不倚的和谐之美。其核心范畴是“中”。三是“刚柔”美理想,既讲究阳刚与阴柔这两种审美理想之间的相成相济,又有偏重阴柔之美的趋向。四是“虚实”美境界,在阴与虚、阳与实的对应中,既强调虚与实之间的互用相生,又讲究以虚为体、以实为用,从而推动“意境”美学理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冰山”之下《老人与海》中的哲学伦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谦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103-105,155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小说通过老人圣地亚哥与鱼的搏斗,塑造了一个依靠意志与信念,最终赢得了人性尊严的"硬汉"形象。在"冰山"之下,蕴含着的是海明威丰富的人生哲学,其中包括孤独的感伤主义哲学,永不言败的生存哲学以及超前的生态伦理哲学。解析这些哲学伦理将帮助我们理解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其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存在的“官德沦丧“、“腐化堕落“等现实问题,提出加强“官德修养“是贯彻“以德治国“的根本,忠实践行“三个代表“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官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