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的主人,图书馆员要了解读者,熟悉读者,向读者提供更新、更多、更好的书刊资料,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首先要做到对读者真诚,才能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要真诚对待读者,就应当给读者一个良好印象,使读者产生以下几种感觉: 1.被尊重感。凡从事读者工作的图书馆员对读者要微笑相迎,态度热情,说话和气,使读者一踏入馆里就感觉受到尊重。2.舒服感。书库和阅览室的环境要肃静、舒适、整洁,如光线明亮,地方宽绰、装饰优雅,地板干净,使读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印象,心情舒畅便能安下心来,多留意挑选书籍,潜心阅读书  相似文献   

2.
图书要有效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进入读者的选购范围,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首先要把读者的需要,购买水平,接受水平和审美兴趣纳入装帧设计的全部过程之中,读者对装帧设计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图书的销售。所以装帧设计者要想读者所想,供读者之需,不仅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心理需求,而且要注意引导时代审美新风尚,使读者在对书籍设计认同、内化的过程中,产生购买欲望,引发购买行为。从而使图书增值最大化。读者在图书选购过程中,首先关心的是书名、作者及定价,但这些因素要靠书籍设计有效地传达给读者,如果传达不力,那将会使好的选题大打折扣,最终影…  相似文献   

3.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读者对期刊的强烈期盼,也是期刊为争夺读者、抢占市场而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三贴近"?笔者以为,要坚持以读者为本,将"读者视角"贯穿于新闻采编和办刊的全过程。从读者的角度选题材从读者的角度选题材,就是要从对读者有用、为读  相似文献   

4.
读者和图书,是我们工作的两大对象。对图书要科学管理,对读者更要科学服务,所谓科学服务,我理解就是优质服务。我体验的优质服务是: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了解读者的困难,解决读者的饥渴。树有千枝,花有万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写作》2009,(3):10-10
杂志首先要办得对读者有用,要研究读者,准确定位读者,我们杂志的读者定位是新闻从业或是即将成为新闻从业者的人员,要对读者进行调查,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稿子。有的专家说,《新闻与写作》刊名太老土,可以与时俱进,换一个时尚点的名字,我觉得千万不要改,臭豆腐、麻婆豆腐名字虽不雅,但它是一个老招牌。杂志有注重实践的好传统,不要丢,针对基层读者要提供一些帮助性的建设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论尊重读者     
尊重读者就是要尊重读者的需要、权益与人格。尊重读者的需要就是要充分地、便捷地、友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尊重读者的权益就是要保障读者享有的各种权益,尊重读者的隐私权、监督权、参与权。尊重读者的人格就是要在制度上、设施上、管理上尊重读者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所谓报纸品牌忠诚度的建设,是指报纸在品牌建设中着意针对读者对报纸的信赖所做的品牌建设工作,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读者对报纸的忠诚,从而达到报纸稳定、持续的发展。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是从读者对报纸的满意的概念中引出的概念,是指读者满意后产生的对报纸品牌的信赖、维护和希望重复购买的一种心理倾向。读者的忠诚度其实就是指读者对报纸忠诚的程度。要想实现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就要在报纸品牌的打造上多下工夫。读者对报纸忠诚的程度,从终极目标上看,表现在读者对报纸的依赖心理,但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是要做到报纸从业人员对报纸的忠…  相似文献   

8.
文章是供读者阅读的,因此,在整个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要树立读者第一的观点,尊重读者的阅读心理。力求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这种心理是审美心理,而绝不是庸俗的阅读兴趣。 一、编辑对标题、词、句的加工 要适应读者的审美心理 文题是读者阅读时最先看到的部分,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点。读者每阅读一篇文章,总是要先看看题目,然后决定是否阅读。大多数的读者总是喜欢精练,简洁、生动、形象的标题,因为这种标题不  相似文献   

9.
更好地适应和引导读者——谈学习辅导类刊物的编辑方针●杜祥【郑州】适应读者和引导读者的问题,是出版界永恒的话题。对一份刊物来说,所谓适应读者,就是刊物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读者的需求;所谓引导读者,就是要教育读者、提高读者。适应和引导并没有绝对的界限。适应...  相似文献   

10.
读者学作为出版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出版学、发行学要研究读者问题,编辑学也要研究读者问题。例如,读者的需要和爱好,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对读物的反映,制约读者需要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读者需要的差异和变化,读者结构、读者层次、读者阅读心理等等,都需要从编辑学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实际上,每个编辑人员都在做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工作。完全脱离读者去闭门编书,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分析有关读者的情况,研究读者工作的经验教训,就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这种对读者工作规律的认识,无疑属  相似文献   

11.
争取读者的阅读是报纸副刊连载的终极目的,所以报纸副刊连载作品题材的选择尤为重要,连载作品要吻合读者的阅读口味,要对所选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才能选择适合读者受众广泛阅读的作品。副刊连载的作品选择和读者定位最为关键,曾经是报纸最大的卖点。要办好报纸副刊的连载,编辑要不断提高文学修养,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学习创新,要调研图书市场掌握信息,因为编辑的修养,决定着报纸的品位。编辑要有大格局,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读者的需求,才能保持副刊连载的格调和品位。  相似文献   

12.
陈永 《中国出版》2012,(16):30-32
学报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学报的外部核心关系。目前,大多数学报缺乏足量而稳定的读者群,学报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读者关系营销的目的就是与读者建立、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读者关系营销的中心任务就是营造读者忠诚。为此,学报一是要凸显办刊特色,主动吸引读者;二是要提高刊物质量,赢得读者满意;三是要完善读者服务,促使读者忠诚;四是要建立双向沟通渠道,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对图书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图书馆满足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强,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已被提到愈来愈高的地位,读者工作的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方式方法也日益更新;同时,对读者的研究也被纳入到图书馆学的研究范畴之中,而且,一门以图书馆读者为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的一分支学科——读者学已经诞生。一门新兴学科的建立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的性质、概念及其结构。读者学以图书馆读者为研究对象,那么,对图书馆读者的性质,概念及其结构的探讨无疑是读者学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然后才能围绕图书馆读者这一研究对象展开,从而建立起读者学的体系结构。“图书馆读者”,人们习惯于把它简称为“读者”。对于“读者”这一概念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正在对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地市报,必然要经受各种新的锻炼和考验,读者对报纸的选择更严,评判更多,众多的报刊在读者面前要展开竞争,谁的报纸办得好,谁就拥有更多的读者。为此,报社的采编工作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读者意识,要把报纸办得不仅内容新,而且形式美,紧紧地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和舆论工具。要办好报纸,第一先让读者看得懂,第二让读者喜欢看,在此基础上,再重点研究怎样教育人,打动人。这是多年来我们办报者研究如何使报纸的传播意识契合读者接受意识的正确思路和指导原则。大家知道,对商店来说,顾客是“上帝”;对办报者来说,读者就是“上帝”,因为报纸宣传的任务最终要通过读者的接受来完成。如果读者对报纸宣传的内容不愿看,那么我们的劳动就毫无意义。毋庸置疑,对报纸宣传来讲,读者越多,一般来讲社会效果越好。要使报纸赢得最广泛的读者,就要对应读者的接受意识设置栏目,安排内容,考  相似文献   

16.
加强读者教育 发展读者队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不少公共图书馆读者减少的现象,文章提出应加强读者教育,发展读者队伍.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读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教育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资料室工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资料室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资料室是适应各专业教学科研的需要,专业性较强的图书情投资料机构。它主要为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如何做好高校资料室工作,我们谈谈下面几点体会。1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高校资料室的读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资料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就是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主动向读者介绍推荐图书,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帮助读者解决疑难。资料员要热情为读者服务,要注意语言美,要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与读者交往。见到读者应主动打招呼,如:“您好”、“您要借什么?”…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正在对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地市报,必然要经受各种新的锻炼和考验,读者对报纸的选择更严,评判更多,众多的报刊在读者面前要展开竞争,谁的报纸办得好,谁就拥有更多的读者。为此,报社的采编工作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读者意识,要把报纸办得不仅内容新,而且形式美,紧紧地把读者吸住。选好“料子”做“衣裙”。现在搞市场经济,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为临时读者设身处地分析入手,主张临时读者应享有正式读者的若干权利,要明确他们的地位。具体论述了:临时读者应享有正式读者的若干权利、图书馆要善待非正式读者的权利问题、临时读者权利的法律依据建议等。  相似文献   

20.
美食家不一定是烹饪里手。但烹饪师的劳作要美食家来品评。读者不见得能当编辑,但编辑的产品要由读者来检验。读者是“上帝”,编辑是公仆。读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应作为编辑工作的第一信号。基于以上认识,《共产党人》杂志连年开展读者评刊活动。去年致读者信,热诚欢迎评选《共产党人》1991年1—12期的好作品、好栏目、好刊期,并征询读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