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推进教育从旧模式向新模式演变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个教育行为的转变过程。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中,苏锡常人把“高扬素质教育主旋律”作为他们最重要的“现代化教育行为”,是为“咬定青山不放松”。 ——题记  相似文献   

2.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推进教育从旧模式向新模式演变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个教育行为的转变过程。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中,苏锡常人把“高扬素质教育主旋律”作为他们最重要的“现代化教育行为”,是为“咬定青山不放松”。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一定要搞素质教育的观念如根深叶茂...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指出了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作为教育部门,作为学校应该把教育现代化工程放到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真正目的,即使要人们树立现代化的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综合型人才。我校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证明,创建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教育工作者素质提高的过程.学校教育管理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肖川 《湖北教育》2004,(1):13-13
关于“教育”我们可以作若干个命题,因为“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事件)。作为“文化——心理”过程,作为个体心理遭遇人类文化的过程.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教育究竟有哪些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呢?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将有助我于们获得对“教育”的更为完整的理解和更为自觉的筹划。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教育的特征与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教育的特征与目标□肖川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北京100875)“教育的现代化”或“现代化的教育”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教育的现代化,作为整个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具有指向性的能动的教育变革过程,其变革及指向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现代化”或“现代化的教育”这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教育的现代化,作为整个社会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一个不可缺的部分是一个具有指向性的能动的教育变革过程,它所要变革的是什么?它所应指向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变革?等等。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科学的,明确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当摆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党的十四大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取得这样的认识,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甚至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文化大革命”前,教育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地位是不高的。在几次“左”的错误中,学校知识分子首当其冲。到了“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教师被下放,校舍被占,图书、仪器大部分散失,教育的地位可想而知。粉碎“四人帮”后,小平同志自告奋勇抓科技、教育,阐明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他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奠定了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了教育是经济发展三个战略重点之一。1987年党的  相似文献   

8.
上海要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创建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上海市教委强调把“逐步探索构建教育现代化管理和运行体系”作为综合改革的内涵,把“创建现代化教育管理系统”列为近期工作重点。如何把“创建现代化教育管理系统”落到实处?加强教育评估制度建设是一个突破口,构建以评估为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机制是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近年来在我国各行各业频频出现的词语之一,而把它与教育联系起来的当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基础,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自身要现代化.随后,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率先主持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等系列研究,强调教育现代化与文化传统的整合.在数学教育界,从文化传统角度把“现代化”与数学教育联系起来的第一本专著,当是新近由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博士等著的《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实际上,今天的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课程改革,正面临着三种纠结在一起的挑战:来自数学方面与教育方面的不同理念,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历史传统与现代精神的冲突.数学界与教育界在分析视角上的彼此分歧,又加上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缺失,数学教育现代化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忧思之路.《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重新定义了数学教育现代化,把数学、教育、文化视为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三大主要支柱,不能不说是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深受该书观点启发,本文选择更为具体的“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谈起.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理论:阐释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与现代化之间有一种天然的渊源关系,市民社会本身既是现代化的产物,同时又在历史的演进中构成现代化发生的动源机制,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复合驱动的过程,是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精神等在内的全面而深刻的转型的过程,因此,中国社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也只能以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建构作为一个综合动力来驱动;不仅如此,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和价值亦应以中国式“市民社会”的成熟程度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