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调整力度逐渐加大。但由于在撤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国家在2012年又进一步规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对周口市M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现状的调查发现:学校总数和学生人数呈现减少趋势;县城与乡镇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分别呈现增加与减少趋势;公办与民办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分别呈现减少与增加趋势。研究认为,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已基本结束并且比较合适,农村小学仍然存在学校数量较多、学生人数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压力较大等问题。为更加有效地规范和推进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规范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师队伍,合理调配教师资源。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学生生活管理的必要性 1.寄宿学生人数的增多为寄宿制中学的管理带来了挑战。首先,学校布局的调整导致寄宿学生人数的增多。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源的减少,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农村中学大部分撤并到县城,少部分由几个学校合并仍在乡镇所在地办学。据统计,2004年全年我区撤减初中973所,这就使得撤并后的农村中学服务半径扩大到原来的三到五倍,需要寄宿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正确选择。为此,2004年国家规划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资金。2005年2月召开的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兴建一批高标准的寄宿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吕梁市也提出了“双百工程”(建设100所寄宿制小学、100所寄宿制中学),以此来推动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03年,方山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从本县教育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科学决策:用3-5年时间,将全县209所小学撤并到100所以内。这项工作在2004年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功创…  相似文献   

4.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上力度最大的学校布局调整。从宏观背景上看,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制度空间,教育由普及向提高转型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政策语境,农村城镇化发展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战略预期,农村生源总量减少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客观依据。从演进趋势上看,学校数与在校生数减少不同步,学校减幅远远大于在校生减幅;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同步扩大,县镇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教育城镇化发展与村庄学校消失并行,学生上学距离变远且寄宿低龄化。农村学校的撤并引发了程序正义、学校规模与机会公平等政策议题。  相似文献   

5.
@微言大意:针对当前学校撤并带来寄宿制学校管理混乱和班额超标等突出问题,要通过专项规划和督查着力加以解决。治标更要治本,教育部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民意,提出布局调整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使灵石县学校实现了办学条件历史性的变化,学校布点、办学规模趋于科学合理,规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得以显著提高,全县教育步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布局调整,共创建寄宿制小学36所,寄宿学生达到4098人。这么多寄宿制学校集中了这么多幼小孩童住宿就餐、学习生活,在全新的办学模式下,强化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特别是食宿安全、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成为灵石县教育探索和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分析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长葛九中和希望小学的调查分析,发现情感关怀的缺失性、寄宿生活的双面性、同伴交往的"区域性"以及学校周边状况的复杂性等,成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面临的主要困境。回归农村学生道德健康成长的学校布局调整对策为:多渠道"缩进"家校距离,切实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开展净化校园文化工程,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  相似文献   

8.
张玉卿 《学周刊C版》2019,(6):142-143
如今,由于诸多农村学校的撤并,一些学生不得不去异地求学,由此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渐增多。还有些学校为了方便离家远的学生上学,也采取了寄宿制管理。但从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运行和管理情况来看,在安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亟待改革,这也是需要广大农村学校教育者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的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数量在增多,更多的农村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在学校寄宿学习。而这一阶段正是少年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阶段,他们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的关注。但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生活设施、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寄宿学生在学校这个生活环境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根据近几年对寄宿制学校管理过程的思考和探索,我认为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育部2012年7月公布的《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称为“征求意见稿”),我国将通过专项规划和督查,着力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当前,一些地区由于学校撤并带来的寄宿制学校管理混乱和班额超标问题突出。对此,征求意见稿提出“班额超标学校不得冉接收其他学校并入的学生”,“要按照国家或省级标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寄宿制学校配备教室、学生宿舍、食堂、饮用水设备、厕所、澡堂等设施和必要的管理、服务、保安人员”。  相似文献   

11.
周大平 《教育》2012,(28):36-37
教育部7月23日公布的《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意见")提出,将通过县级政府专项规划和省级政府专项督查,解决农村学校由撤并引发的几个突出问题。其中包括:明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应保证学生上学单程步行时间不超过40分钟,明确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明确"盲目撤并"的学校如有必要可以恢复,明确村小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可按100人核定,明确班额超标学校不得再接收其他学校并入  相似文献   

12.
生活教师是以寄宿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工作范围的教师群体.生活教师对学生的寄宿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存在人员偏少、年龄偏大、缺少相应的培训指导和政策支持等问题.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设置专门生活教师编制,完善生活教师选聘制度,明确生活教师的工作职责,加强对生活教师的相关培训,并提高生活教师待遇.  相似文献   

13.
李健 《云南教育》2011,(20):8-9
近年来,在西双版纳州,随着农村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中小学“校安工程”的全面实施,一批农村乡镇寄宿制学校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但随着集中办学项目的启动,农村乡镇中心学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师生人数急剧增加,低龄寄宿学生增多,管理的成本和难度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西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工程"的实施,中部作为政策延伸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大量增加,寄宿制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出现了"寄宿学校热"现象。寄宿制学校建设显现了新特征,学校管理面临新情况,出现了新的问题。实证调查表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迅猛扩充带来了办学条件水平有所下降的后果。问题的产生与中部地区在国家寄宿制中小学学校建设工程中的位置、地方主管部门、学校"准备不足、一哄而起"等因素有着直接关联。有关部门既需要立足长远,明确思路,又要采取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寄宿制学校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的优化、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难题,保证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但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进行管理,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本文结合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管理好寄宿制学校,使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秀集体。一、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1.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基于以下原  相似文献   

16.
寄宿制学校有利于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学生上学远和上学难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理能力,减少辍学率;寄宿制同时也产生低龄学生生活自理困难、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弱化家庭教育功能等负面问题.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经费紧张、政策配套措施不到位和管理不健全等.解决寄宿制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关键是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寄宿制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灵石县学校布局调整后,田家洼小学成了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面对一群“小皇帝”和“娇公主”,学校采取了“歌谣式寄宿管理”管理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歌谣具有简洁明快、童趣盎然、朗朗上口、贴近生活的特点,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求。把寄宿生活内容编成歌谣,再开设生活课,生活课上学歌谣,寓教于乐,学生愿学爱学。用歌谣指引,见之于行,有立竿见影之效。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东中西6地的调查显示,当前的学校撤并已取得一些成效,如改善了学校硬件设施、优化了教师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等。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学生上学距离变远、安全隐患增加和寄宿生呈低龄化趋势;教师工作负担加重、食宿和交通费用增加;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加重;学校管理难度加大等。为此,各主体应积极配合共同应对,对学校撤并的利弊应综合分析、客观评价,对学龄人口的变动状况应实时监控、科学预测,此外,需要构建学校撤并的可操作性标准,逐步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健全校车管理制度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调查结果显示,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度撤并带来消极影响,巨型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学生上学路程远,交通安全欠保障;寄宿制学校条件差,配套设施薄弱;寄宿学生课外生活单调,睡眠不足,亲情教育缺失;教师工作负担重,身心压力大。今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切实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和交通安全问题;加大经费的投入,推进寄宿制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丰富寄宿学生课内外生活,强化亲情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减轻教师负担,注重心理的疏导。  相似文献   

20.
一、新形势下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形势特点 (一)寄宿制学校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 2005年林西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地域面积小、人口相对集中的实际,举全县之力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撤并所有农村初中.集中到县城3所初中:撤并所有村校和教学点,集中到乡镇所在地举办寄宿制小学。年内共撤并学校121所。全县校点总数由调整前的147所减少到26所,调整比例达到82.3%:结合教育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内新建县直中学1所,新建、改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12幢,全部维修改造了现有校舍,购置、更新了一大批教育教学设备,共实现投资6200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