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百五”成为人们的口头俗语,用来称那些智力低下的人,形容让人又气又恨还有点怪的人.其实,这里边源于一个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很恼怒,要给苏秦报仇,可一时缉拿不到凶手.于是,他就想了一条计策,让人贴出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乃为齐国除了一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前来声称自己杀了苏秦.  相似文献   

2.
"二百五"成为人们的口头俗语,用来称那些智力低下的人,形容让人叉气又恨还有点怪的人。其实,这里边源于一个历史故事。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很恼怒,要给苏秦报仇,可一时缉拿不到凶手。于是,他就想了一条计策,让人贴出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乃为齐国除了一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前来声称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能冒充呀!"四个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冻苏秦衣锦还乡》取材于《史记》中的《苏秦列传》、《张仪列传》,但是在《史记》的基础上,剧作家通过采用情节移植、设置悬念、改简略为具体的艺术手法,实现了叙事焦点的转移。《史记》关注的是苏秦的政治作为,而杂剧关注的是苏秦在争取功名前后亲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苏秦前后的落魄与富贵来表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从重历史到重人情,苏秦的形象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司马迁笔下的苏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纵横家形象,而元杂剧中的苏秦还参杂着落魄文人的形象,并且恩怨思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捉刺客     
请小朋友想一想,齐王用什么办法抓到了刺客?战国时期,谋士苏秦经常为齐王出谋划策,齐王很赏识他,为此一些人便妒忌苏秦。一天晚上,一个刺客闯进苏秦的书房,把正在读书的苏秦刺伤后逃跑了。齐王听到消息,大为震惊,立即来看望苏秦。捉刺客$粹介动漫工作室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一些傻瓜叫“二百五”,其来历为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齐国国王很恼怒,决心给苏秦报仇,他亲自抓破案,可一时拿不到凶手,就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割下来挂在京城的大门上,旁边贴着榜文说:“苏秦里通吴国,是个内奸,谁杀了他便为齐国立了功,自报者当赏黄金千两,并加升官职。”看榜的人中走出四条汉子,揭下傍文,同进京城向齐王说苏秦是他们杀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 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 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计算了一下,每户按3 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从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苏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泰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  相似文献   

8.
《战国纵横家书》所见苏秦散文时事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二十七章中有十五章为苏秦书信或说辞,为研究苏秦事迹和确定苏秦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对帛书所载苏秦事迹判定不一的现状影响了帛书的利用价值。苏秦主要事迹在前312年到前284年,结合战国史实,整合诸家说法,可基本断家苏秦散的年代和先后顺序,同时为研究其他典籍中菌秦散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游明 《现代语文》2006,(4):18-18
司马迁用其毕生精力而完成的《史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经典著作。初读《史记》诸列传,便对苏秦颇感兴趣。苏秦这一人物形象,历来倍受世人争议,甚至遗有骂名。但《史记》將其收录時,司马迁已于文章的结尾用总评的形式告诉世人:“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过人之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历史上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对苏秦的生平做一个简要的回顾。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人,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纵…  相似文献   

10.
鸡口牛后     
你又来干什么啊?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叫苏秦的人,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推行自己的主张“纵横学”。不见不见,让他走!秦惠文王不愿意见他。大王,苏秦求见!我们应当帮助秦攻打那些弱小的国家!苏秦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乡,家里人看到他狼狈的样子,都不愿和他说话。聚集在秦国周围......大王  相似文献   

11.
《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的言行时时展现儒家士子精神风貌。首先,苏秦身上有着《论语》中所诠释的"士"精神。其次,苏秦与《论语》中的孔子一样执着于自己的道。第三,以家人前后对苏秦之态度,反衬苏秦形象的挺拔、坚韧。苏秦的形象随着《战国策》的流传而逐步深入人心,本文根据《论语》中提出的"士"精神尝试对苏秦形象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2.
相传,战国时期的苏秦主张合纵抗秦,遍游六国。到了齐国都城临淄,他对齐宣王进行游说,齐宣王慨叹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雄兵,抗秦的兵源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若再加上别处兵源,力量就更加强大。"苏秦的这种算法显然是如意算盘,因为临淄城不可能做到每户出三个男子当兵,这里有各种情况,有的是鳏寡孤独,有的有女无男,有的只是老弱病残,所谓临淄21万雄兵仅仅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3.
苏秦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苏秦的人,由于学问不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被重用。当他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连织布机都不下,继续织布,嫂嫂不为他生火做饭,父母也不和他说话。家人的冷淡对他刺激很大,他下定决心,闭门不出,发奋读书。他找出来几十箱书,反复诵读,细心揣摩,经常一读就读到深夜。有时候,苏秦读着读着就犯困了,想趴在书桌上睡觉。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经过一年的努力,苏秦终于得到了诸候的重用,身挂六国相印,开始了辉煌的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14.
苏秦的思想,是历史洪流的一笔财富,于教师的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苏秦思想为基础,结合高中政治教学,从以生为本、以身作则、积极进取三个环节着手,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筑就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苏秦生平事迹,主要载于《战国策》和《史记》,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中的《战国纵横家书》又为研究苏秦生平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综合各种史料及古今学者所论,尝试得出苏秦约为前366-前319年间人,年寿在三十七八至四十七八岁之间。其行事略早于张仪。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的特性会决定着它言说历史的方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郁英雄情结的民族,这样的情结决定了中国的历史必然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复旦大学吴礼权教授穷十年之功,研究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苏秦,以史实为依据创作出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以历史言说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文化语境下英雄们直指庙堂的理想和孤独悲凉的人生处境,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对汉民族英雄观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齐国大臣苏秦忽然被人暗杀。齐王十分恼怒,决心要给苏秦报仇。但,捉拿凶手谈何容易?齐王想出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人头从身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上书:苏秦乃一大内奸,杀他为齐国除了一害;杀死他的人,当赏黄金1000两。  相似文献   

18.
“蓝桥”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往往用“鹊桥”表示夫妻相约,而用“魂断蓝桥”来形容夫妻互为殉情。“蓝桥”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抱柱而死于桥下。  相似文献   

19.
苏泰刺股     
阳正坤 《初中生》2007,(3):48-50
一天,苏秦走在大街上,突然看见前面围着一大群人,苏秦也去看热闹,挤了半天才总算挤进去了。  相似文献   

20.
苏秦刺股     
阳正坤 《初中生》2007,(7):48-50
一天,苏秦走在大街上,突然看见前面围着一大群人,苏秦也去看热闹,挤了半天才总算挤进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