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三百年(下篇)——中国文化与文学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李明滨翻译和研究古典作品是俄罗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项主要工作,这可以分几方面来叙述。1、诸子百家的译介早在18世纪初,俄国驻北京的东正教传教士团就开始接触《论语》,有的团员还翻译了《...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09,(4):4-4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南非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和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之窗”图书展2月28日在约翰内斯堡举行,中国驻南非大使钟建华应邀为活动剪彩。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中日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军事安全互信等多种问题同时爆发,中日关系处于最严峻时期。如何做好对日传播,面临着非常挑战。记者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就对日传播问题,专访了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委员。目前的中日关系是个阶段性的问题《对外传播》:您在日本已经累计工作生活了26年,出任驻日大使之前还担任过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和驻韩国大使,您对亚洲问题,特别是日本问题很有发言权。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日关系?我们在对日传播上应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刚刚采访完冰岛国驻中国的大使,刚刚结束了对瑞士驻中国的记者的访问,冰岛美丽的湖光山色,瑞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都还在眼前缭绕,中东的炮火就撕碎了地中海沿岸的黎明。记得,在今年“两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中国前驻南斯拉夫和以色列大使潘占林时问道:“贝尔格莱德、巴格  相似文献   

5.
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对外宣传工作“三贴近”的原则。怎样更加有效地向世界介绍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依然是摆在我国外宣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工程。本刊的《大使访谈》栏目.试图通过对外国驻华大使的采访报道。解读出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他们对中国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在东西方交流和传播领域的认知理念。同时也试图通过对我国驻外大使的采访报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他们对有关国家的认知和解读.他们在国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已对埃及、古巴、冰岛、美国等国的驻华大使和官员进行了专访报道;同时.也对中国前驻纳米比亚大使、前驻联合国副秘书长、前驻马里大使和首任驻厄立特里亚大使做了专访报道。愿此栏目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外交界,吴建民可谓是大名鼎鼎。自上个世纪60年代吴建民进入外交部工作以来,曾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过翻译。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吴建民有幸成为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1991.年至1994年,吴建民出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发言人,随后曾担任过中国驻荷兰和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大使。1996、1997、1998年,吴建民三次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会议,三次领导中国代表团挫败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反华提案。1998年11月他被任命为驻法国大使,2003年7月任职期满。法国总统希拉克为表彰吴建民大使“为促进法中友好关系和法国人了解中国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而亲自向他颁授“法国荣誉勋位团大骑士勋章”。在吴建民的外交生涯中,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直接过招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的采访,就从联合国人权会议上那场令人难忘的交锋开始。  相似文献   

7.
正唇枪舌剑、剑拔弩张、口若悬河……用这些中国成语来形容新年伊始中日大使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论战再贴切不过了。这场交锋是在英国广播公司《新闻之夜》节目当红主持人伯克斯曼的主持下,分别通过对日本驻英大使林景一和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就西方社会对中日两国间近日纷争的质疑展开的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日方政府悍然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主权归属、中国设置防空识别区等问题。这个不到十分钟的短短访谈视频被中国各大主流媒体报道并转载,这一短暂的交锋却拓展了中国民众对于中国利用媒体开展外交活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网民在频繁转发两个有关中国国际传播的视频。一个视频的时间是在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大阅兵的当天,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接受了BBC强档品牌节目"新闻之夜"(Newsnight)的直播专访。在另一个视频中,央视北美分台首席政治记者王冠接受"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美洲频道(RT-America)的专访。以上两位国际传播实践者发出声音的平台均具有世界影响力。BBC自不必说,而"今日俄罗斯"(RT)则在全球拥有6.3亿受众,影响力仅次于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但更值得我  相似文献   

9.
余熙 《对外大传播》2010,(10):25-26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这个拥有354万人口的南美洲国家,近年来有一批执政党的议员和政府部长对中共党史津津乐道——原来,这些政要均在认真倾听了中国驻乌拉圭大使李仲良所上的"中共党课"以后,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功的经验非常钦佩,于是一再要求中国大使经常为他们"上上党课"。  相似文献   

10.
言论与观点     
中国城市对外交往正在急剧扩大,但是,要让国外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城市,代表中国城市形象的市长们最好能够用国际上通行易懂的话语进行对外交往。中国现任驻美国大使杨洁篪之所以被美国认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用美国人听得懂的语言去办中国外交。中国市长与中国大使职务不一样,但是,在扩大对外交往方面的道理应该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6日,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栏目邀请前驻印度大使周刚夫妇就中印关系的发展以及印度人对中国的看法等问题展开对谈,本刊选载其中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7月15日晚,浙江省文化厅派出的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一带一路"舞蹈专场《风从海上来》在迪拜"拥抱中国"启动仪式上精彩亮相。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王晓辉,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倪坚、驻迪拜总领事李凌冰,"拥抱中国"项目主席、阿联酋航空集团副总裁马吉德亲王、朱马·阿勒马克图姆亲王等重要来宾出席并观看  相似文献   

13.
曾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司司长、中国驻荷兰大使的吴建民,现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驻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日前他在给江苏省外事办公室的外事干部谈国际形势时,特别谈了在对外宣传中如何介绍自己、给对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的问题。这部分讲话由龙锡恺同志整理,本刊予以发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近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和英国文化、通信与创意产业部长艾德·韦泽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主旨演讲,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10,(3):20-20
2010年1月20日,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顾小杰与埃塞文化旅游部长穆罕默德.迪里尔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亚的斯亚贝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2010年至2013年执行计划》。  相似文献   

16.
要闻月报     
《对外大传播》2011,(3):4-4
澳大利亚首届中国日暨中国文化年正式启动 2月10日,澳大利亚“首届中国日暨中国文化年”正式启动,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发来书面贺辞,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陈育民、澳大利亚偏远地区发展及地方政府兼艺术部部长克林出席启动仪式并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10,(4):50-50
2010年3月3日晚,“走近中国图片展”开幕式在位于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的雷德曼国际学校分校举办。开幕式由该学院副院长萨莉·雷德曼女士主持。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赵军、贝尔谢巴市副市长塔尔·埃拉尔先生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14,(11):F0002-F0002
正10月8日,在第66届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期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我驻德国大使馆联合主办,中国外文局和我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共同承办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首发式举行。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我驻德大使史明德,我驻法兰克福总领事梁建全,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德国著名汉学家和民族学家南因果,法国拉加代尔服务集团副主席弗雷德里克·雷诺,以及美国等10余个国家驻法兰克福总  相似文献   

19.
张科 《文化交流》2009,(9):M0001-M0001
2009年8月10日,《亲历中美建交》新书首发式在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新中国首任驻美国大使、中美建交的亲历者和出色的外交家,93岁高龄的柴泽民到会并讲话(图一)。 二)。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12月4日.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栏目邀请参与该条约的谈判和缔结过程的前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就中日关系的发展展开对话.本刊选登其中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