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简称为“构、位、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锌、铁、铜、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建军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5):45-47,119
研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Zn、Fe、Cu、Mn等4种微量元素。以HNO3和H2O2为茶叶的分解试剂,方法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得Zn、Fe、Cu、Mn4种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1.9%、3.2%、0.35%,4种元素的测试回收率在92.0%~106%之间。  相似文献   

3.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复习要注意基础性和实用性,要抓住物质的内在联系,研究物质之间的共性和特性,通过归纳总结,掌握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相似文献   

4.
分子、原子、元素是不同的概念,学习时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灵活运用它们。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活的世界由各种各样的系统组成,或简单、或复杂.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历来是高考的热点内容.2006年高考化学也是如此.在承袭传统考查内容的基础上.今年高考化学试题对元素“位、构、性”的命题呈现出一定的新意.现简析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一、基础知识思维导图在运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的原则,要注意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利用元素这一宏观概念,去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或成分:判断原子、离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写出一些  相似文献   

8.
设计16个模式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邓恩桉(Eucahetus dunnii)幼龄林土壤全量元素、土壤有效元素及林木枝、叶营养元素影响,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土壤和植物养分特征之间的关系。土壤全量元素与土壤有效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全量元素对土壤有效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4系数(0.4553)绝对值最大,V1的Y5系数(4.1306)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元素与土壤有效元素相关主要集中在土壤有机质与土壤交换性铝的正相关关系上。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叶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土壤全量、有效元素对叶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9系数(12609.81)绝对值最大,V1的Y3系数(-0.7404)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叶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土壤交换性铝与叶钙含量之间呈现的负相关关系。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枝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土壤全量、有效元素对枝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9系数(64.0683)绝对值最大,V1的Y4系数(-0.8676)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枝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土壤交换性铝与枝钾含量之间呈现的负相关关系。叶营养元素与枝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说明叶营养元素对枝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4系数(0.4781)绝对值最大,V1的Y4系数(0.7843)绝对值最大,即叶营养元素与枝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叶镁含量与枝钾含量之间呈现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氮、硫沉降下土壤和植物养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在酸沉降背景下制定邓恩桉管理和应对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DTPA浸取液提取土壤中的Fe、Cu、Zn、Mn、Pb元素,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进行测定.该方法回收率在98.4%~10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7%;检出限低于0.04 mg·L-1.  相似文献   

10.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不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高中学生学习各族元素及某些有机物的反应规律均起指导作用。教学中要注意不断深化、扩大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 1.用化学平衡理论,理解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如:SO_2通入NaOH溶液生成Na_2SO_2和H_2O,反应物中没有酸根,SO_S~(2-)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常、微量元素的垂向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海南岛西部地区占地面积大、发育典型的砖红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砖红壤发育过程中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分析不同剖面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厘定不同剖面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及其成因,并阐述其与人类活动及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学校化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高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新课改之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都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割裂的。  相似文献   

13.
中学化学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繁杂,且由于各种知识穿插编排,同一元素的有关知识在教材中不可能完全集中,头绪较多。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往往不能系统把握。融汇贯通。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其自行探索出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在更高层次上再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性,我们将元素化合物重点知识内容,经过精心组织,设计成一系列实验体现出来。我们姑且把这种复习方法称之为系列实验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将已有知识系统巩固、认识加深;还易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掌握重点。在加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铜、锌、铅、镉、铬、镍的含量.详细研究了灰化温度、灰化时间、消解加酸量对不同金属吸光度的影响.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六种元素标准曲线相关性较好(r在0.997 0~0.999 9之间),精密度较好(RSD在0.20%~3.72%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8%~104.9%,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得出了不同季节生活污泥中铜、锌、铅、镉、铬、镍含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揭示和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必然规律,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考试大纲对它的要求是“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及其应用。掌握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根据本部分内容,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本部分的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例,讨论了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拮抗、协同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概述了元素之间拮抗关系在环境评价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张永久 《教学月刊》2005,(4):30-31,43
本考点涉及非常基本的知识,覆盖面很广。从高考的层面讲,可以从许多知识点切入这块内容,故每年高考中其重现率相当高。具体地说,命题的流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原子或离子的基本结构。二是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性质递变规律。三是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位置、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求算混合物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试题,这些试题按照常规思路解题是很烦琐的,但若认真分析混合物中的各组成成分,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定比、拆分、组合等多种方法,就可以巧妙计算.  相似文献   

19.
"年、月、日"属于"数与代数"领域里"常见的量"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旨在发展学生的数感.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计算的元素并让学生算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20.
环状排列就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不重复地任取m(m≤n)个元素,不分首尾地依次排成一个环状.它与直线状排列的区别在于任一直线排列都有首、尾元素,其余中间元素之间都有一定的相邻顺序;而环状排列只考虑元素之间的相邻顺序,却没有首、尾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