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春运报道是一种周期性常规报道,由于沿袭多年逐渐形成较固定的模式,一方面,春运报道因其便于准备、容易采写、见报率高,可以说是个"美差";另一方面,由于同题性强,受众司空见惯,无形中也成了"苦差".春运报道要想有所突破和创新绝非易事.与往年相比,2010年春运报道既有继承也有拓展,值得研究梳理.  相似文献   

2.
杨进 《青年记者》2012,(21):48-49
广州作为全国春运的主战场,每年春运报道都是年底羊城媒体的“重头戏”,竞争白热化,报道方式不断推陈出新.笔者通过近年来广州春运形势的转变和广州日报近年来报道方式、重点等的转变,分析其探寻的一条与同城媒体不同的春运报道“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3.
李折 《中国广播》2013,(4):25-28
江苏电台开辟专栏进行春运报道已经有7年的时间。作者介绍了江苏电台春运报道的三个主要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电台春运报道节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全新闻平台的建立,让报道形式变化成为需要和可能;运输方式的变化,尤其是铁路的高速发展给春运报道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走转改"活动被自觉践行到春运报道,走基层改变了文风;媒体间的激烈竞争,使得各家媒体更加重视策划春运报道以抢占收听市场,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自1月23日春运全面启动以来,深圳商报在做好省两会报道和"解放思想"报道的同时,把春运报道作为采编工作的重点之一。2月3日起,春运特别报道转为"抗灾救灾"特别报道,先后有8个采访部门、45名记者全力投入到抗灾救灾最前线,总编室等4个  相似文献   

5.
刘莹 《中国广播》2013,(4):28-30
本文认为,广播媒体要做好春运报道,需要实现理念上的五个转变:由提供公共出行信息向提供个性化出行信息转变;由固定的大时段"我说你听"的播报形态向让听众成为信息发布者转变;以"大交通"概念向全国的交通信息网络版图转变;记者用脚步"丈量"春运,让"春运报道"的人文视角发生转变;强调春运途中的"紧急救援",让春运内涵的多元化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河南电台春运报道的主要特色:打造春运"信息库",做实春运报道;题材多元化,做活春运报道;多手段并用,做新春运报道。作者认为,做好春运报道最重要的原则是深入贯彻"走转改"精神,坚持三贴近原则:要以选题落实"三贴近",以制度保证"三贴近",以用稿引导"三贴近"。  相似文献   

7.
曾佳梅 《新闻三昧》2007,(12):24-25
春运是铁路每年工作的重要开端,同样,春运报道也是铁路企业报每年的重要开篇。如何开好篇,需要总结,需要借鉴,需要思考,更需要在这三者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来创新。笔者通过分析《广州铁道》报2003年至2007年间的春运报道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四川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在2013年春运报道的实践,阐述了广播在春运报道中的独特优势:广播传播的伴随性适应了春运客流主体的移动性,广播传播的及时性契合了春运信息的多变性,广播传播的隐秘性迎合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广播传播的互动性满足了春运服务的贴近性和针对性。作者认为,广播要做好春运报道需要从五方面着手:要明确自身在春运报道中的角色和作用;要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要提前做好应急报道预案;要以情示人、以情动人;要善于运用新媒体。  相似文献   

9.
春运被称为中国式人口迁徙。每年春运都是媒体关注报道的焦点,今年春运如何创新?随着京广高铁、汉宜铁路、武汉地铁陆续开通,火车站少了拥挤,多了从容,湖北成为"亿人过境"交通枢纽。"亿人过境",是社会现象,更是经济事件。我们的思考是,结合时代背景,抓住春运的新变化、新气息,让经济报道接地气,深入新闻一线,见人、见事、见思考,回应群众关切。关注春运中的人,反映个人脚步与时代节拍春运1月26日启动后,湖北日报"经济纵横"版于1月27日、2月4日、2月5日,推出了《春运启程,陪你回家》、《回家路上,感谢有你》、《候车  相似文献   

10.
春运23     
骆文  姚航 《报林求索》2012,(1):34-35
1989年春节前夕,"民工潮"的爆发让媒体首次把镜头对准了熙熙攘攘的春运火车站,年年上演的"春运大戏"由此展开。23年后的2012年春运,高铁、网上订票等新名词的出现让回家路上的风景日新月异,"回家大军"的新主力也正在逐渐登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冰雪春运书写了中国春运史上最惊心动魄的的一幕;2010年,高铁和实名制两大新生事物的诞生,或将开启中国和谐春运的美好未来. 高铁,能否改变春运"一票难求"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民工潮的爆发,"春运"成为中国数亿农民工、学生族和探亲潮的心头之痛,"一票难求"一晃就是几十年.这一点,在2010年,人们看到了新希望--高铁.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6,(5):41
春运期间,新华社客户端尝试打通春运新媒体、全媒体报道,以直播报道为主体,移动优先、全息化展现,加强新闻性、服务性和互动性。全景看春运:直播回家路新华社客户端开设"直播回家路"新闻报道流。通过连接车站和旅客,连接新媒体和用户,连接记者和受众,既碎片化呈现实时资讯,又通过大数据给用户全景式了解。  相似文献   

13.
春节回家过年与亲人团圆,这是中国老百姓辛苦工作一年后最大的愿望,然而一年一度的春运买票难周而复始成为急着回家人们的心头之痛.每当此时,春运工作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春运开始后,<东南商报>除了积极报道党委、政府千方百计解决买票难等新闻外,独辟蹊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春运换票台.  相似文献   

14.
吉曼 《新闻知识》2012,(3):61-63
本文以春运报道题材中《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的新闻图片运用状况为例,分析、探讨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党报与都市报在新闻图片使用数量、报道体裁、图片内容、摄影语言等方面所呈现的异同,旨在为今后春运图片报道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春运期间,《广州日报》提升报道的服务性、贴近性,还联合多家单位,连续第三年推出了以"幸福春运温暖团圆"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免费送在粤务工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回家过年,彰显了新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了新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坐而论道:破解春运四大环节难题 售票,尤其是作为春运返乡旅客首选出行方式的火车车票的售卖,是每年春运组织的"总开关".受铁路总体运能不足瓶颈因素制约,买票难已成为群众对春运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6.
梁柱  李明 《中国广播》2013,(4):34-36
本文介绍了广东电台2013年春运报道的主要特色,即打造新的交通信息平台,依托此平台,开设春运特别报道栏目;积极利用微博、微信、手机QQ等新媒体手段配合广播,进行立体宣传;推出以"温暖春运"为主题的线下活动等。  相似文献   

17.
丁超 《东南传播》2018,(7):149-151
春运作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每年都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一直是讨论与研究的重点。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2013至2017年铁路春运报道进行分析,以从报道数量、版面呈现、报道主题、报道篇幅、报道倾向五个方面来探析《人民日报》如何构建铁路春运的话题以及其报道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尽管交通广播不像新闻广播一样具备强有力的记者、编辑队伍,但也可以螺蛳壳里做道场,集中优势、有的放矢,在不断变化中寻求突破和提升,让春运报道更接地气、更加实用,更好地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春运表情     
一年一度的春运,记录着人们回家的表情:早早的期盼、无尽的牵挂,匆匆的脚步,一切都是为了扑进家的怀抱。为了这,哪怕风雪交加,哪怕旅途艰辛。这是1月19日,成都火车站,一对母子冒着风雪出行。当日,2011年铁路春运正式启动。2011年  相似文献   

20.
春运报道在中国媒体人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每年春运期间,除了回家的人,最忙碌的就是这些出现在车站、机场、月台的媒体人的身影.近年来,全国各地交通广播依托自身收听率、社会影响力、传播公信力,在春运报道中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的宣传作用.而如何更有效的挖掘媒体潜力,发挥指引性,通过节目和互动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春运资讯和服务,将单纯的媒体职能转变、延伸、融合,却值得我们好好地思考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