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才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人模式,对于满足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而得到他们的青睐,但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人才派遣模式的优势、人才派遣人员的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人才派遣人员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才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人模式,对于满足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而得到他们的青睐,但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人才派遣模式的优势、人才派遣人员的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人才派遣人员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用人方式正在从一元化到多元化的模式转变.“人才派遣”方式成为高校探索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和实践.人才派遣辅导员这一群体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用人模式下具有固定编制的辅导员,人才派遣辅导员有着更多的心理压力.本文在对人才派遣辅导员的心理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人才派遣辅导员的心理压力类型及成因,并从主客观方面提出了调试方法,不仅有利于人才派遣辅导员心理压力的缓解和其工作的稳定和投入,也为高校引入辅导员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才派遣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和用人渠道的拓宽,高校开始采用人才派遣的用工方式配置人力资源。高校根据岗位需求和实际发展需要,委托社会上有资质的人才派遣机构向高校派遣所需人员,对新进人员实行人才派遣。在分析人才派遣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积极建立进出有序的人员流动和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优化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5.
武群 《绥化学院学报》2004,24(3):191-191
人才派遣是人力资源外包的一种,是人事代理业务的拓展和延伸,是一种全新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方式。人才派遣起源于美国,成长于欧洲、日本,是人才市场化的产物。人才派遣通过构建社会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将人才产权从单位所有制中剥离出来,使人才资源在社会上得到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6.
人才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在中国是一种全新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备受公司企业青睐。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部分高校也引入了人才派遣制度,并且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高校由于自身用人制度传统性,人才派遣在高校的引进和实践,肯定存在一定的利弊,笔者就高校人才派遣的利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编外用工成为高校用工的一种普遍现象,但由于用工形式及管理的不规范,编外用工成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的正式施行,为高校编外用工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新的动力。劳务派遣———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以其用工形式的灵活、便捷、规范、有效等特点进入了高校人事工作者的视野。一、劳务派遣的含义与特点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是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引进开发的新的人才服务项目。其特点体现在:第一,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行业的特点或自身工作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具有劳务派遣资质的劳动服务公司,征用所需要的各类人员,劳务派遣服务机构则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招聘员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并将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同时对员工提供人事行政、劳资福利、后勤保障等综合配套服务。第二,实行劳务派遣后,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组织签定《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  相似文献   

8.
高校实行人才派遣制度,是人才资源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高校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并循序渐进地推行人才派遣。  相似文献   

9.
人才派遣是正在我国迅速发展的新的用人形式和人才市场服务方式。由于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柔性性开放的机制而备受各界的关注。北京五湖四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经有关部门核准、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人才派遣服务机构。该公司隶属于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依托中心的招聘、档案、测评、保险、培训、信息等人力资源综合服务支撑平台,凭借良好的社会信誉、严密的政策把握、完善的服务功能、多样的服务手段赢得了业界的好评。日前,本刊记者专门就人才派遣的有关问题走访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张旭岩。记者:什么是人才派遣?它有哪些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朱奕 《教育与职业》2003,(19):36-39
从“人才派遣制”说起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与中国网通集团北京通信公司达成协议,将所属的26名员工(其中19人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租给“网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这是今年7月“非典”过后,北京人才市场重新“开张”以来,发生的一桩新鲜事儿。眼下,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市场化用人机制的不断推进,这种名曰“人才派遣”(又称人才租赁)的全新人才资源管理模式正逐渐被人们(包括新毕业的大学生)所接受,并很快热起来。“人才派遣”,概括起来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进一步说就是,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需要,向人才派遣机构提出派遣员…  相似文献   

11.
文明是劳动的积累和积累的劳动,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人们开创新的历史的既得力量。人类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社会个体的价值寓于个体自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历史的实现方式在于人们对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取决于其是否融入创造历史的群众运动中去。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是人类历史走向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得以延续与发展的社会基因。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积淀成历史的现实与现实的历史,人类历史的演进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以对象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诞生为前提,以内在的精神活动即思想为前提,劳动是外在化和客观化了的思想。思想本身就是劳动,是决定其他劳动的劳动,人是一种思想着的动物。哲学是思想的最高的、最彻底的和最纯粹的形态,思想规定了人的特殊存在方式,而哲学则规定了思想的存在方式。哲学活动的目标是要超越一切确定性、有限性而走向终极,追溯终极原因和认定终极意义,这决定了劳动的范围和劳动的目的。哲学还要反思自身和自我批判,其所具有的内在否定性,人因而能够突破种种限制而超越既定世界,不断创造出崭新的未来和理想天地。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最高"解释",这种解释塑造了改造世界的主体——人,奠定了人的内在世界,人内在的观念内涵决定了人外在地对世界的改造。文化世界是根据观念建立起来的,因观念的变化而提升和变化,哲学便是改变观念的活动,是改变个体心灵的活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哲学的力量是本源性的力量,人的日常行为和日常所思由其所派生。人的力量和意志来自于内在的思想,来自于内在的哲学认识和哲学信仰。  相似文献   

13.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涵、特征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个体和社会两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对话与理解,以实现观念和规范的生成、迁移、内化与外化,从而不断实现境界提升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平等性、情感性、理解性、创造性、开放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心理调适功能、潜力开发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社会功能主要有传承发展功能、疏导协调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明与化都是奠基于、决定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明是人类生产劳动的成果,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生动体现。化亦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它表征在人类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中,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人创造着化,化也塑造着人。明与化的差异性是相对的,化与明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有着内在联系的范畴。明与化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不可低估的;在理论、实践及其相互结合上对明与化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顾强  闫哲 《天中学刊》2014,(2):28-3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货币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社会发展进程,揭露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人的现实性问题;在其异化理论中,马克思指出了人本质的缺失,人沦为手段、工具,人应消除异化,坚持主体性,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等著作中,论述了道德的重要意义及其可能性,强调作为目的的人,自由是其自身所固有的,自由意志是道德律令产生的根基和前提,它使人能够自觉地、能动地决定和选择,能够在道德领域自己为自己立法,从而使人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马克思与康德两人的人本思想在对人性的定义、人的本质以及人的价值的认识上有着内在的逻辑通融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教职工、学生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和教学水平,对于高校各项工作的联系运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中专跨越式大发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内容、职能到地位、作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此前提和北景下,只有改革目前科层制度的管理方式,充分塑造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为高校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和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辩论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展开于主体间以消除争议、谋求共识为目的的言语交往行为,辩论或论辩在近年来逐渐进入了逻辑学的研究领域。本文立足当前的辩论实践与相关研究成果,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对辩论的实质、结构与规则作了初步的分析,既考察了辩论与论证的关系、辩论的形式及其理想化模式,又分析了辩论的静态构成与动态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真诚、礼貌、可理解和问答对等为主要内容的辩论规则。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是当前执政党工作的重点。如何抓好干部作风的转变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是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它关系到领导干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改革与创新领导干部的培训、评估、选拔、监督、管理机制,是改变领导干部作风和提高其执政能力的根本,是改善领导干部结构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文化资源是可供开发利用、发展地方经济的资源之一。文章在界定"民间信仰"定义的基础上,阐述当前我国民间信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将之概括为祭拜用品的生产与销售、信仰场所的进香与观光、节庆活动的旅游与商贸及神灵故事的影视与演艺四个方面,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开发利用的思考: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要坚持传统传承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要坚持以创意做大做长产业链。  相似文献   

20.
试析大清律中例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形式和“有例不用律”的明确规定,使得清例的法律地位大大提高、律的法律地位大为降低。律例合编一度协调了律例矛盾,例对于律的补充、修改、废止作用也曾适应了统治的需要。但是,由于例多为一人一事而设,为贪官污吏徇私枉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导致吏治腐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