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由于语言障碍形成的艰深隐晦,时代和作者思想的局限形成的白璧微瑕等原因,使初中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很大困难。就阅读而言,单语言障碍就是一大难点。   我们知道,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抛弃了朗读、背诵、领悟,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文章的思想内容要靠读来化解,疑难词句要靠读来识辨记忆,文章的艺术营养要靠读来吸收消化……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读”。叶圣陶说过:“课本中有各类文章,包括政治性文章和文学作品,皆须善读,由语言而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的提高,品德的修养。”这…  相似文献   

2.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影响重大.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从“读”有所得、“思”有所得、“品”有所得、“悟”有所得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旨在增长学生知识、熏陶其思想、提高其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文中各类文章,包括政治性文章与文学作品,皆须善读,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而有裨于思想之提高,品德之修养。”叶老的活,言简意赅地说明,语文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辩证关系,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语文教学中。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5.
读,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从读的情况入手,来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发现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给以指导,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读呢?我们的体会是: 一、读准字音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很重要,读准字音是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掌握文言实词的重要步骤。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首先要领读正音。如《中山狼传》一文,“鸷”“逋”“橐”“踢”“晷”“咥”“疐”等生字,及“羿”“旄”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文的技巧。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文章以王崧舟老师《两小儿辩日》一课中“读文”“辩斗”“写话”三个精彩的教学环节为例,通过趣读古文、趣说故事、趣解文字、趣习文化等策略,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为中学文言文课堂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7.
这两年,我参加中考语文的评卷工作,有幸的是,都能评阅“文言文阅读”这一基础知识板块,从众多考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不足:翻译时,词不连句,句不连文,往往断句断章,打断了文章的气脉,这与读文章不熟有关。另外,在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体会作家的情感表达时,整体把握不准,抓不到中心,这与读文章不透彻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认为应侧重于“读”,以读为主,讲为辅。这样做,能让学生学习文言文更轻松,效果会更好。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读呢?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读。我们许多语文教师都做到了…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读——译——抄——背”的教学思路,市面上丰富的文言参考资料,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因此,如何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解决学生思想方面的误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了解文言文1 .通过出示和回忆所学过、见过的文言名句(如“三人行 ,必有我师”等 ) ,让学生读名句 ,说名句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的一般特点。这样 ,既有激趣功能 ,又有复习的作用。2 .教师激情谈话 ,介绍文言文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从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祖国的语言文字及中国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达到“课始即生情”的效果。3 .板书课题 ,提示学生注意“弈”的写法。读题 ,理解课题。简介作者和文章出处。二、通读课文 ,理解句子1 .提示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之一 :诵读。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练…  相似文献   

10.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在当前的中考命题中,越来越受到各地命题专家的青睐。由于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立足课内,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考查学生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要解答好这类题目,既要加强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把握及知识的积累,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准确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须把握好“读、思、联、结”四个字。读———解题的基础。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外文言文材料拿在手里,由于生疏,更要反复读,读懂、读透、读化。一读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就…  相似文献   

11.
一、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强调多读、熟读,主要要求学生做到:1.准读。也就是要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是理解词语的基础。首先,在教学新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认真地预习,查字典解决课文中生僻的字。其次,不能使之读破句。所谓读破句,就是该停顿的地方不停顿,不该停顿的地方却停了。停顿不当,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如“其一犬坐于前”,若误读为“其一犬?坐于前”,那么坐在前面的就不是一只狼,而是一只狗了。2.变读。文言文中有通假现象,通假字应读通假字的音,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因此,学习文言文,少不了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进行赏析。笔者以为采用“以读促讲”的方法组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和积淀。语感的习得是心领神会的过程,教学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和品析。朗读不仅是手段,也应成为教学的目标和归宿。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先读后讲,熟读成诵,这也有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呢?我尝…  相似文献   

13.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诗文中的优秀篇章,但因为这些文章写作的年代离现在较久远,语言习惯和写作背景与现在差异较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文言文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以朗读作为突破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适当地加大朗读的力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文章的主旨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考场上或身边没有工具书时,解读文言文中的词义常常须要“猜读”。但“猜读”不是“瞎蒙”,而是有根据的推断。猜读也是平时训练学生文言文语感,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列举常用的三种猜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考试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文言基础与文化涵养越来越薄弱,学生越来越害怕文言文。而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的,因此,对于文言文教学法作一些新的探索确有必要。结合笔者多年文言文教学经验与高考文言文备考体会,我们提出了“文言文‘三读’教学法”:粗读、猜读、讲读。只要我们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好这“三读”法,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年代久远,今天的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字词(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语法习惯(主要是文言句式)等都相当陌生,所以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书籍能力的关键. 一、创新教学手段,夯实知识基础 1.引导自读求知,培养主体意识 教文言文时,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课文,课上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先认真自读:读课文,读课文下注释,读课后问题,并且明确要求.目的:第一,通过自读,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词、语句,如有困难,自读结束后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第二,通过自读,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基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吕芯韵 《教学与管理》2023,(8):45-47+52
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呈现一个“提早进入”“增量进入”的新形式。但目前文言文教学缺乏梯度教学。统整视域下根据教学目标的梯度变化,横向关照单元整体,纵向关注语文要素,开展梯度教学:从“古今”对照、“情境”创设去“悦”读激趣;以“品文字”“赏文章”“悟文化”去“阅”读化人;依“兴趣点”“发展点”去“越”读拓展,构建学习文言文的良好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习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现象表现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以读为主,教师领读、学生朗读,借助工具书自读、猜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无论是在教材还是考试中,高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时间距离所造成的学生视界差异,阅读文言文时存在着阅读障碍。这里说的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己理解阅读文章,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读懂文章。教师自己读是前提,读懂了再指导学生读。本文试图依据古典文学的文体论、创作论等理论中的基本思想,探索高中文言文解读的基本方法,试图找到打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0.
刘汉存  付廷霞 《课外阅读》2011,(10):291-29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一篇文言文呢?这就要求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儿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介绍一种“五读”学习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