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睛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隋境,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隋感冲动并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2.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行愉快教学。语文教育学认为,语文学科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围的语言文字,而且还要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行为方式与思想情感的人。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教育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语文教师应树立“人文”观念。教学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尊重人的基础上,形成语文教学的情感、民主、互动、教学合一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和开发语文深蕴的情感因素,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厌学”“苦学”为“想学”“乐学”,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达到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楼波 《广西教育》2007,(6A):15-16
文本是“言”与“意”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应做到“言”与“意”合。所谓“言”,就是语言;“意”是指情感、思想、精神、智慧。语文教学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积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情感”。“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维度之一,突出了语文即人文的特点,焕发了语文教学生命的张力。与理论的提出相比,这一维度究竟如何在具体教学中体现,如何渗透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则更需要教学智慧。传统语文教学过度推崇“思想性”,将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简单置于意识形态范畴,割裂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使语文教学教条化、空洞化。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语文教育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有了新的要求。我认为语文新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相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8.
陆惠新 《广西教育》2005,(7B):68-68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作者创作情感、教师教学情感、学生学习情感三者的融合过程。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只有以“情”动人,才能创设出语文教学的动人“情”境。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高中学生应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丰富的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和探究能力,增强民族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汪岚 《青海教育》2004,(9):34-34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文教学就是如此,语言文字负载着灵动的思想以及丰富的情感,只有恰当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才能收到传播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晓东 《考试》2009,(6):27-28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让课堂更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是充满情感的教学,也是审美的教育。语感、情感、美感是实现语文教学更具“语文味”的三个重要方面。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学素养、较高的情感张力和审美能力、丰富的教学机智以及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刘晓华 《学语文》2004,(5):22-22,2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法”的意义特别显著。一方面,教学者面对的是有情感的教学对象;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活动正是在以情感丰富的课文为载体、以师生情感互动交流为基础的过程中完成的。没有情感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更是如嚼蜡般乏味,毫无意义。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实施“情感教法”,让“情感教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呢?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语文教学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应是培养健康积极情感的主阵地。许多著名的语文教育教学专家更是以情感教育为宗旨,开辟了语文情感教学的新天地。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加强情感教学,加强对学生健康积极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教学,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需要语文老师付出极大的情感。本文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重点讨论了创设最佳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课文的情感特色开启学生的情感及发挥情感迁移功能诱导学生热爱语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交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语文课是人文类的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培养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语文教师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要充分利用语文语言这个强大的“情感磁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充满智慧和活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真正做到把每个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作法,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三维目标的落实当中,搞好“情感”引导教学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要如何才能恰当地体现和落实“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19.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结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语文与生活本是相通的,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在做“通透式”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研究“阅读与写作”的通透、“课内与课外”的通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通透、“语文与生活”的通透。这里,笔者仅就子课题“阅读与写作的通透研究”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李丹 《广西教育》2013,(37):39-39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开放语文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将生活之活水引入语文教学,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和内涵。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让学生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情感,提高鉴赏力,更加热爱生活和善于品味生活,真正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一、即时开发教学资源。勿错失良机“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并能及时开发有价值的资源。面对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凭借教学智慧,捕捉、判断、重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教学动态生成的亮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