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需要教给孩子些什么--对德育课程的反思德育课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给人留下枯燥无味、死板硬灌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探求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也存在部分教师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让学生机械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致使学生违背  相似文献   

2.
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脱离实际,强迫学生生硬地接受一些道德观点,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大大降低了思品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们仍然发现部分教师生硬灌输多,学生主动求索少,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强迫学生接受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违心的道德认识,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在内心深处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6.
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7.
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大大降低了思品课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从改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着手,在实验和探索中,总结出要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应做到巧、活、实。一、巧1.巧妙开篇导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品课的开端,实际上是提出观点。教师引人入胜的导语,活泼巧妙的开篇艺术,能在上课最初几分钟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欲望,加强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综观当前的小学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十多年,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生硬灌输多,学生主动探究少;学生盲目接受成人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少的现象。尤其是受"唯书至尊"观念的影响,有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照本宣科,看图说话,脱离学生生活,这种"知性德育"最终致使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大大降低了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对此,我们积极探索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探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的结论少,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做开放性的教师;沟通课本内外知识,学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创建新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开放性的敷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小学思品教学是一个雕琢心中的天使的过程,能给儿童一个亮丽的精神底色,让他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一颗追寻思想的心,一颗阳光生活的心,这是思品学科所必须承载的任务。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而情  相似文献   

11.
许馨以 《教师》2011,(27):40-40
小学思品教学是一个“雕琢心中的天使”的过程,能给儿童一个亮丽的精神底色,让他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一颗追寻思想的心,一颗阳光生活的心”,这是思品学科所必须承载的任务。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  相似文献   

12.
孙维平 《四川教育》2009,(10):48-48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为此,我们顺应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需要.开放小学思品课教学,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不少教师发现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坐姿不端正,举止不文雅,而且不善于和同学合作,没有合作意识;在课堂上别的同学发言的时候不会倾听,没有秩序观念,不尊重他人;课下与同学玩耍时不讲礼貌,说话粗言烂语,唯我独尊.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德育"缺失造成的.现行课堂中进行的德育大都是空泛的大道理,而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即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行为习惯养成强调得少;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少.德育过于空泛,难以使学生真正接受并付诸实践,无法将一些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怎样做才能改变这些现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日常礼仪做起.  相似文献   

14.
提到德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较有板有眼的生硬,作为一所以德育为先的百年老校,我们的思路是让德育“活”起来的关键是首先得让学生“活”起来。不是简单地通过教育、灌输,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接受教育。我们学校结合百年校训“诚勤朴爱”提出“激活德育,体验为先”的实施方案,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接受教育,从而让德育“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存在着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探究的少,脱离儿童生活,降低了教学实效性.探索和构建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品生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适应儿童的需要、兴趣和特点,设计出符合儿童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的主题活动;引导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和实践探究能力,真正走向“生活德育”是我们品德与生活课教师的当务之需.  相似文献   

16.
杨进生  杨辉 《山东教育》2012,(31):47-49
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逐渐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对学生进行生硬的道德说教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单纯进行知识讲解的现象少了,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的现象多了;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体验,联系学生生活的现象多了……但欣喜之余,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少品德课堂上还存在着很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将提高课堂效率提到首位,提出了生本教学,倡导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一堂课中哪些东西需要精讲,让学生多练些什么,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传统教学开始是"满堂灌",我们知道这是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18.
提到德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较有板有眼的生硬,作为一所以德育为先的百年老校,我们的思路是让德育“活”起来的关键是首先得让学生“活”起来。不是简单地通过教育、灌输,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接受教育。我们学校结合百年校训“诚勤朴爱”提出“激活德育,体验为先”的实施方案,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接受教育,从而让德育“活”起来。,讲究体验教育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闪亮之星,奏鸣曲 德育就是培养人的教育,对学生来说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晶质.怎样让孩子自愿、快乐地接受教育,我们觉得赏识是一个很好的法宝.  相似文献   

20.
育需要我们去培植、孕育、去创设环境,给学生以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健康的成长。良好道德的形成不仅是让学生认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体验,去内化成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这样才能将道德深植于孩子的心田,才能使我们的德育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