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较句“A跟B—样(X)”的否定形式一直是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计分析,将“A跟B一样(X)”句式的否定形式分为常用的标准否定式“A跟B不一样(X)”和非常用的特殊否定式“A不跟B一样(X)”两种具体类型,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这两种否定形式特征的差异进行探讨,提出在实际的国际汉语教学中,不应简单地用推导方式来讲授这两种否定形式,而应以“实用”为出发点,从“感知”到“理解”进行分级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往关于“哪知道”表否定的研究多集中在“哪”表否定的原因和“哪知道”作为话语标记时的语篇功能,对于“哪知道”表否定的来源及语用功能研究较少。针对这一现象,文章从构式角度出发,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哪知道”能够共现的成分以及变量“X”的结构形式与内容进行分析,认为此构式是一种语用否定,表示说话者主观态度的功能,在不同语境下有否认、辩驳、意外、不满和无奈以及谦虚和感激这五类不同语用功能,其中以否认和意外为主。  相似文献   

3.
英文中的“tag question”(即附加疑问句或疑问尾句),由“助动词 人称代词”构成。它算不得一个真正的疑问句,其意思随语调不同而改变。用降调,没有疑问意味,更象一个陈述句,用升调,往往缘真正疑问句。在理解、运用疑问尾句时,不仅要注意它的语调、助动词和人称代词的使用,还要了解它的表现形式。1.“肯定 否定”或“否定 肯定”形式。这是一般表现形式。即主句是肯定句,附加问句用否定式;主句是否定句,附加问句用肯定式。主要  相似文献   

4.
比较句“不如”、“不比”和“没有(没)”句是汉语中比较重要的句型,也是留学生学习使用汉语时容易产生偏误的一组句型。本文斌从语义偏向和主观性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发现“不比”句语义偏向趋同,而“不如”句、“没有(没)”句倾向于趋异,并且“不如”句、“不比”句、“没有(没)”句的主观程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5.
一根据结构,疑问句可以分为四种,即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其中,正反问是指用有肯定否定并列的谓语形式的单句构成的一种疑问句;可以选择其中一项答复,也可以用另外的话答复。这里要讨论的是这种疑问句中否定副词为“不”的肯定否定并列的谓语形式(~不~),并且只限于由双音节合成词构成的这一类及其词汇音节缩略形式。由于通常只有动词和形容词一般能受否定副词“不”修饰,所以“~不~”式及其词汇音节缩略  相似文献   

6.
“情感注意偏向”即关注特定种类的情感突显刺激的倾向,是情绪调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情感注意偏向是通过协调个体对初始注意的过滤和后续的加工来调节后续的情绪反应的.本文主要从认知神经科学、临床和发展心理学方面得到的证据来论证情感注意偏向是情绪调节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尝试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探讨“半A不A”表达式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上的独特性;然后利用“传承整合观”分析了该构式的形成过程,“半A不A”结构可视为从“否定构式”、“半否定构式”、“状中构式”、“拷贝构式”经传承并整合后而产生出的新构式。  相似文献   

8.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基本规律之一,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中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这个基本概念,对于掌握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侧重探讨“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认为在对“是……的”句传统的两分法(甲、乙)之处,还应新增一类丙,即是(动)+动子形式(包括单句和复句)+的(表“已然”的“语助”),丙类兼有甲、乙丙式的特点;二是认为用否定形式来说明“是”的词性的方法行不通。  相似文献   

10.
“得是”问句是关中方言中的是非问句,在语义上,“得是”问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表示反诘,语义居中,没有明显的肯定或否定趋势。第二,表示说话人故意曲解对方的语义,语义倾向于否定。第三,表示主观推断,语义倾向于肯定。语用上,“得是”问句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求证式、推断式、求同式、反预期式,不同的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情态动词“能”和“会”的情态意义在主客观认知域上的对立倾向出发,考察二者在主观标记、言者主语和句子主语、条件的可否定与不可否定性、预设条件、自由形式和粘着形式等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观性差异,得出“会”比“能”的主观性更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朱许强 《考试周刊》2009,(5):240-240
一、事后聪明偏向的含义事后聪明偏向(hindsight bias)是指一旦知道事件结果,就过高估计对事件预测能力的一种倾向;一种“我从一开始就知道”的现象[1]。二、事后聪明偏向的研究现状人们用事后聪明的智慧来武装自己,他们将的确发生了的结果看作是不可避免的,从而高估了他们对发生事件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未尝+不”形式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大都是用一个双重否定表示一种周遍性的强调,而在清以后的白话小说中却是表示一种委婉的肯定,语气较弱。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盛行以后,“未尝”表示否定的语法功能逐渐被“没有”取代;二是“没有”进入到双重否定句式中,具有周遍意义。“未尝”作为双重否定表示委婉的肯定这一语义特征加强,“未尝不”形式表示委婉的肯定与其所在的句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相似文献   

14.
比较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的动词否定范畴会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以动词“kεl(来)”为例,在维吾尔语中其否定范畴大致有以下王种形式:没来keleelek没来从上述比较中可以看出,柯尔克孜语中的前三种形式与维吾尔语相同,而第四种形式却是维吾尔语中没有的。不止是维吾尔语,据我们从已出版的我国各民族语言简志反映的情况看,我国境内突厥语族的其它语言中也没有发现这种形式。显然,柯尔克孜语动词的否定范畴中keleelek这种形式是比较特殊的。从形式上看,动词词根kel一是原词义“来”的承担者,与否定意义无关,那么否定意义只能从“e…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亦可以分成创业规律(道)、创业技术(术)、实操应用(用)三部分。“道、术、用”三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三大内容。恰当的组织形式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保障。高校在不同的办学层次上通过组建特色各异创业学院、孵化器等开展创业教育都是有益的尝试。当前创业教育存在“教条式学术化”倾向和“练摊式体验化”倾向,“道”“术”“用”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话语中有交叉现象的“并”与“又”进行研究,分析了它们用于否定形式时语义、语用上的差异,指出一概把它们描写为“加强否定语气”有欠准确。文章第一部分对含“并”的否定句的语境预设进行分类,指出“并”的语法功能是加强对语境预设的否定,其语法意义是“强调事实或看法不是所认为的或可能会推想的那样”。第二部分指出含“又”的否定句存在两个层级的语境预设,“又”的语法意义是“从否定的角度来强调理由,进而加强对某种行为、做法或心态的否定”。第三部分从语体风格、感情色彩、语义指向以及它们在语言结构链条上的位置等方面将“并”与“又”进行对比。另外,还对话语中“并”与“又”交叉的现象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以情感人”的偏向杨千河“以情感人”是心理学所揭示的、被实践所证明的一种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具体运用当中,有片面理解以至曲解了它,使“以情感人”出现了偏向:偏向一,许愿式。有的人把“以情感人”庸俗化,想以封官许愿的做法来感动别人,今天给...  相似文献   

18.
“Wh+都+V(P)”与“Wh+也+V(P)”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各有特点.从情态来看,肯定类“也”式主要体现“必然情态”,肯定类“都”式主要体现“怨言情态”;从主客观角度来看,“也”式多用于主观断言句,常用在将来时和现在时,而“都”式多用于客观陈述句,常用在过去时;从认知方式来看,“也”式属“次第式扫描”,“都”式属“总括式扫描”.从篇章角度来看,后项句的优势句型是“也”式,“都”式倾向于出现在中项句.比较句、陈述句倾向于选“也”式,而递进句、描写句倾向于选“都”武.  相似文献   

19.
句法结构“ V+也(都)+VP的否定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句法结构“V+也(都)+VP的否定形式”作描写和分析。V代表动词,VP代表动词短语,也可以是重出的同一动词。这一结构就是一般所说的同一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之间用副词“也”或“都”关联起来的一种固定格式。这种格式常与“连”配合使用,常见于口语语体。 1 结构类型和结构成分 1.1 VP的否定形式有三种:不VP、没VP和V不C(V带否定补语),加上对用来关联前后项的副词“也”和“都”的选择,这—结构可以划分出如下几种下位格式:  相似文献   

20.
"都XP了,还VP呢"这一句式从语义倾向而言,表达现实与说话者预期不符,说话者对现实的不满。基于此,就"都XP了,还VP呢"这一句式,对XP是NP、VP、AP时分别进行讨论,指出进入该句式的NP、VP、AP受条件限制,必须具有发展变化的特点,具有推移性。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句式所表达的内容不管是以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出现,从语用层面看,都表达否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