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之 《出版科学》2004,(4):65-66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图书编撰家,本文从编撰数量、撰写序文、编撰思想等方面论述了他在图书编撰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我国图书编撰的重要时期,论文从史馆的建立和监修制的形成、地域性、时代性、图书内容、著作权意识等方面论述了唐代图书编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唐代修书机构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是古代图书编撰的重要时期.文章主要考证了唐代官方修书机构集贤院、史馆的建制、修书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曹之  曹新哲 《出版科学》2003,(4):58-60,57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图书编撰家,目的明确,连续不断,传世意识,精品意识等,是他编撰图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令狐德棻为唐代大史学家、出色的文献资料工作者及文献编撰家。他主编《周书》,参加编撰《晋书》《艺文类聚》《唐律令》《高宗实录》《大唐仪礼》等多部文献。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的皇族档案,主要是宗室名籍和根据名籍编撰而成的帝王诸侯世谱、年谱。至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皇族档案的形式和编撰制度出现了新进展:在魏晋南北朝,皇族档案呈现出“谱牒化”和“士族化”倾向;至唐代,皇族谱牒编撰又展现出“制度化”和“多样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正史史志目录中,汉宋之间类书所属归类不同。实际上,这种不同正暗示着近八百年历史中类书发生嬗变的信息,即类书在编撰上由唐代之前的"抄录事类"到之后的"事文兼用"的嬗变,类书在阅读上由唐代之前的"览"到之后的"记"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朱熹不仅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而且是著名的图书编撰家,着重论述了他的图书编撰思想、编撰态度和编撰方法。  相似文献   

9.
阮元在图书编撰学理论与实践方面颇有建树.本文结合阮元的图书编撰实践活动,简要论述了阮元的图书编撰背景、图书编撰学思想、文献史料收集与整理等,指出阮元在图书编撰学方面的一些观点、方法,仍对今天的图书编撰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宋代图书编撰之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古代图书编撰的重要时期。本文从官修、私撰、图书内容、编撰形式、编撰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宋代图书编撰的成就 ,还分析了宋代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史馆制度看唐代档案文献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阐述史馆和史馆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分析唐代史馆的组织、功能及性质入手。探讨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原因。并指出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牛红广 《图书馆杂志》2011,(10):87-90,112
唐代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献,提供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其在文献辑佚、校勘、考订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且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本文以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二十一世纪新出土唐代墓志为基础,新补唐人著述三十八种,并稍作考辨,以有助于了解唐人著述之风貌。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官修史书制度初步确立的时代,官修史书主要包括官修前代"六史"及本朝国史两类.官修史书机构并无固定的属员配置,修史者多是临时措置而来的"兼职"官员.修史兼职人员多,工作耗时长、难度大是补偿性奖励官修史书编纂人员的重要原因.官修史书具体的奖励形式包括赐物、玺书褒美、封赐爵位、加散官、追赠、职秩变迁六大类.这些奖励具有前后期时代差异,既重原则又不失灵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柴学智 《兰台世界》2020,(2):135-138
安史之乱后,吐蕃乘唐朝内乱之机入寇唐王朝边境,掠西北、西南边地数十城,陷河陇,成唐王朝后期的最大边患。在唐蕃对峙时期发生的维州事件,作为牛李两党在边疆对外问题态度上显著分歧的重要表现,唐史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维州在唐蕃对峙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唐王朝西北、西南边地形势的变化,唐王朝纳降维州,可以达到震慑吐蕃,使吐蕃遭受前后夹击,从而扭转唐蕃对峙局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活动的辉煌时期,而<宋朝诸臣奏议>是这一时期奏议集高水平编纂的代表.本文试着从选题、选材、加工和辅文四个方面来阐述<宋朝诸臣奏议>的编纂特色.  相似文献   

16.
唐庚为北宋后期著名文学家,有小东坡之美誉。其诗文集的编刻流传兴起于北宋宣和年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在惠州有三十卷本刊成。约于绍兴二十九年,唐庚子文若在惠州本基础上加以调整合并,在饶州重刊为二十卷。明嘉靖三年,蜀人金献民得唐庚诗若干,重编为一种七卷本诗集。明崇祯十三年,徐(?)改编为《诗集》十卷、《文集》十四卷。雍正三年,归安汪亮采据徐氏体系统抄本用活字刊印。  相似文献   

17.
日本德川时代的儒学家皆川淇园解说的《唐诗通解》一书,在日本曾产生一定影响。该书并非以李攀龙《唐诗选》为直接底本,而是以《唐诗选》在汉地的派生本潘耒评《唐诗选平》或《唐诗选平笺注》为依据进行的解说。文章旨在通过对此特定个案的考察,探寻汉籍在流播日本过程中的沿承与衍化。  相似文献   

18.
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抄写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唐代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抄写经卷也达到了鼎盛,成为佛家传播佛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玄奘生前历时3年所译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佛经,存唐写本、宋刻本等诸多版本。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藏该经的第三百六十三卷写本,从书写年代、风格、流转过程考证可知,此经卷是清末著名版本学家杨守敬从东瀛购回,又递经清末书法家邵松年及其子收藏的不可多得的唐写本珍品。  相似文献   

19.
清人汤文璐所编的《诗韵合璧》是近代最富影响的旧体诗写作辅助工具书。该书不仅汇辑了《词林典腋》《诗腋》《虚字韵薮》等多种书籍,而且还利用《诗韵异同辨》《诗韵音义注》等书籍对字、韵进行校勘、考正,最终熔诸书优长为一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诗韵合璧》在体例取材等方面的鲜明特性,可从中窥得清代中晚期诗坛的某些时代特征与编选思想,对提升当下旧体诗写作的基础水平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辑佚是以佚书、佚文的搜辑、整理为中心的文献整理活动和方法。清代是辑佚发展的兴盛期,清代《四库全书》的纂修、目录书的编撰、古经解汇编都与辑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