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知识的所有门类里,修辞大概可以算是最有意思的知识了——教学中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它,但好像谁都说不清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实际运用中谁都离不了它,但都不知道所用的就是修辞知识;它是最实在、最有用、最有活力的知识,但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考试时应付那几道试题,似乎没有什么别的用处,既枯燥乏味又玄虚。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知识的所有门类里,修辞大概可以算是最有意思的知识了--教学中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它,但好像谁都说不清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实际运用中谁都离不了它,但都不知道所用的就是修辞知识;它是最实在、最有用、最有活力的知识,但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考试时应付那几道试题,似乎没有什么别的用处,既枯燥乏味又玄虚.修辞的这种遭遇,不能不归因于修辞学本身发展的缓慢以及语文学研究对它的冷落,还有就是语文教学对它的那种"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处理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术语是"修辞方法"或"修辞手法",要是光说"修辞",很多学生(甚至包括不少语文教师)会瞪大眼睛,或者干脆将它等同于"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3.
感言一,考什么就教什么。多年从事语教研和参加中考命题.始终认为语中考和语教学息息相通.考试应该是教什么就考什么(当然.这种教是有依据的.以前依据的是教学大纲,现在依据的是课程标准).教学不应该是怎么考就怎么教(指的是不思考题目的导向作用,不研究命题的真实意网)但是,据了解,很大一部分教师在中考复习时.始终坚持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举例来说:《语课程标准》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那么.是不是说中考就不能涉及语法修辞方面的内容呢?其实,课标指的是语法、修辞知识方面的名词术语,或简单地进行词性、短语、修辞方法的辨析,而不是指语法、修辞知识的运用。各地巾考试题中的修改病句题其实考查的就是语法知识的运用,请看下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陈晓洁 《现代语文》2008,(12):105-10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不少人将这一精神误解为:既然课程标准不要求、高考中考也不直接考修辞知识,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修辞教学了。由此造成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忽视语法修辞教学的现状。面对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语文教学到底需不需要修辞教学,它的教学价值或者说教学的价值取向何在,又应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修辞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又指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于是,课改以来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语文知识教学有被边缘化的趋向,语文知识教学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么.语文教学是否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该怎样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这些都是我们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期的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知识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论联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边能不能构成修辞格?修辞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或赞成,或反对;但都存在认识不深入、不全面的问题。事实上,联边是一种独特的汉字修辞格,因为它独具特点,体现了汉民族化的独特个性,具有描绘,抒情和以形示意的功能。运用联边时,既要适应语体,也要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  相似文献   

7.
言语交际。信息传递,不都是简单的、单向的、固定的、一次性的。更多的。因此而更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乃是那些复杂的、双向的、随机的、多次传递方能完成的。因此,判定某处修辞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必须考察其在一个复杂的修辞流程中所起的作用,视其所造成的到底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如若其所造成的是正反馈,那么,不管它多么生动、形象,都是失败的修辞;如若造成的是负反馈,那么,不管它多么朴拙、背谬,都是成功的修辞。  相似文献   

8.
文本修辞是创造者为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创作的完整的、独立的修辞作品;话语修辞是交际者为达到交流目的而进行的表达。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是基于修辞存在的形态而划分的类别,它们是交叉存在的,有时候可以合流。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在生成主体、存在形式、价值取向、影响对象和批评标准方面都有不同。区分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对修辞生成、修辞评价和修辞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修辞知识中,排比句和对偶句很相近,都是属于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尽管排比句和对偶句很相近,但同中有异,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相似中寻求不同,找出二者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0.
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可《语课程标准》又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中的语言难点”,“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可以引导学生随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而我们的语教学,相当多数的教师是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既然中考不考语法知识,那么语法知识就不教了,或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干脆让学生自己看,教师则成了局外人。窃以为。如此功利性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有悖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七年级现代散文的修辞教学中,需要学生从教材中不断积累、丰富修辞知识,形成修辞的运用习惯;并且学生要拥有根据不同情境选择修辞的能力,最终达到七年级现代散文的修辞教学目标。一、七年级现代散文的修辞特征散文是最接近真实生活的表达形式,无论写人记事,疑惑写景状物,出发点都在作家的真情实感。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认为:"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1],修辞具有修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谈的修辞是指广义的,它指的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其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对语言的调整和选择,使表达更恰切、更适当,表意更准确、更完备。广义的修辞包含语音修辞、语汇修辞、句子修辞、篇章修辞和通常所说的修辞格等。总之,凡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无论是内容上的还是形式上的,都属于广义修辞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在选择什么知识进入课程这一问题上,“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提问方式产生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繁盛的时期。“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则由阿普尔在二十世纪提出,反映了体现在课程知识选择、组织、分配和评价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种族、性别的冲突和矛盾。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到“谁的知识最有价值”提问方式的转变,体现了人们的课程知识价值观从客观主义向主体主义的过渡和转向。  相似文献   

14.
修辞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前些年偏重考查修辞方式的判断,而且限定在八类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排比、设问、反问)。相对说这类题型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多,难度不大,考生易于得分.因而没有太好的区分度;但是考得略难一些,容易落入概念的纠缠中.又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因此,直接考查修辞的题型在高考中一度销声匿迹。近两年,随着高考命题方式的改革,高考试题由全国卷的一统天下变为很多省、市自主命题的百花齐放,选材范围越来越宽,修辞题又出现在高考试卷中。2005年高考中直接考查修辞的题有九道之多,但不再是简单直观的辞格判断,大都侧重在修辞效果的分析。如上海卷中卷一的第四题:  相似文献   

15.
汉字修辞与字形、字义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修辞都要利用汉字的形体;但是,各种汉字修辞的方式利用汉字形体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汉字修辞与字义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有汉字修辞方式不利于用字义;有的汉字修辞方式只是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仅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而且其基本的言语信息也来源于字义。  相似文献   

16.
汉字修辞都要利用汉字的形体;但是,各种汉字修辞的方式利用汉字形体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汉字修辞与字义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利用字义;有的汉字修辞方式只是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仅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而且其基本的言语信息也来源于字义。  相似文献   

17.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它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任何语言都有修辞,英语中的修辞手段也是很多的。在英语教学中,修辞并不是教学重点,但对它视而不见,甚至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常用修辞现象不向学生讲解也是不合适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英语修辞现象,适当地向学生加以介绍,可以使课文的讲解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现将英语课本中的主要修辞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它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任何语言都有修辞,英语中的修辞手段也是很多的。在英语教学中,修辞并不是教学重点,但对它视而不见,甚至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常用修辞现象不向学生讲解也是不合适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英语修辞现象,适当地向学生加以介绍,可以使课文的讲解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现将英语课本中的主要修辞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对语教育目的的表述中,取消了原大纲中“指导学生学好课和必要的语知识”这句话;据报,新版的初中语教学大纲,更明规定:语法知识不考,修辞知识不考,章章法知识不考。按习惯,不强调往往被理解成不重要,不考试往往会演化为不教不学。这是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震荡式更迭,也许不是不可以询问的、不是不值得询问的。当然,上述的取消或规定,是基于特定情境的特定考虑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们以“语法”为代表的“语基础知识”教学.确实声誉不佳,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20.
任何语言都有修辞,英语当然不能例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修辞显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把它束之高阁,甚至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常用修辞现象不向学生讲一讲也是欠妥.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积累,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英语修辞现象,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不仅可以使课文讲解生动,加深学生印象,也可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